插班读985,公平吗?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继续开展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工作相关通知引发关注。通知提到,今年上海将有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4所普通高校在部分专业中继续开展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工作。
“插班生”政策于2000年在上海正式试点,首批就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大学 7所高校的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
通常,招收插班生的名额会控制在本科高校一年级学生总数的2%以内,由上海市教委根据试点高校上报的计划进行统筹。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近十年,每年的“插班生”录取人数基本控制在两三百人左右。疫情三年,这个数字也无较大变动,2022年录取学生人数为266名,2021年为260名。
在某插班生辅导机构工作人员许超(化名)看来,插班生是个“小众”考试。客观原因在于其较大的考试难度,“不少学生上了大一就‘躺平’了”。另一方面,由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及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所作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提到,在240份有效问卷中,九成以上的学生了解到插班生招生是通过同学、家人、朋友、媒体等非正式渠道。
但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政策确实给了学生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比复读的成本小。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给部分学生第二次机会插班读985,是否会影响高考的公平性?对于人员流出的高校,又是否会造成尖子生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