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宫调到国家民委,参与民族外事工作新征程
作为国家民族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民委于1978年恢复建制以后,没有成立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部门,涉及民族领域的对外交流仍由中央统战部管理。当时,国家民委对外交往较少,只有在外籍人士提出到民族院校留学、访问或到民族地区考察时,才根据个案需要,由外交部征求国家民委的意见,国家民委办公厅按照中央统战部的要求提出反馈意见后,经中央统战部转批外交部。此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整体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民族院校出国访问、留学、参加国际会议的次数愈加频繁,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境外学者和外交人员赴民族高等教育机构和民族地区访问、考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为加强涉及民族领域外事工作的管理,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国家民委于1980年在办公厅设立外事处,设专人负责民族领域外事工作的办理和管理。当时,只要有外文信函,外事处的同志就到处找人翻译。
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家民委外事工作相当滞后,只有一个外事处设在办公厅领导下,外事处只有一个办事人员,还不懂外语。所以民委遇到什么英文方面的事,包括一些外国记者的电话采访,经常到民族宫请我过去帮忙。逐渐地我对民族工作开始感兴趣了,正好两次考研均告失败。我想我与其调到搞外事的大部委去,那里人才济济;还不如调到民委,独辟蹊径,另觅他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谁知道这样一个系统内部的小小调动,也颇费周折。据说,用人单位调我报告送到人事司被压了一个月,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事司长和用人单位的领导有矛盾,主观的认为他是在调自己的人扩充实力。我差点就放弃了,因为当时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也想要我。后来,民族宫的一位叫戈平的副主任给那个人事司长打了个电话,介绍说:“小吴是大学毕业生,从上海过来,和用人单位的那个领导根本就不认识,你们要是不要,我们还不想放他呢。他表现非常好是个人才,要不是上级单位要我们还真不舍得放呢。”就这样,经过一番周折后,1984年11月我正式调到了国家民委,开始了我为民族事业服务的艰辛历程。直到现在,我认为我的选择是对的,和很多同学比起来,我在仕途、出国、出书等方面都有了成绩,可以说比较理想地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反映在民族工作领域里,民族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边境贸易规模急剧扩大;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对外输出数量上升较快;联合国驻华机构和和国际知名资金机构(如亚行、世行等)对民族地区的技术援助项目不断增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领域的外事管理和服务,1980年,国家民委外事机构应运而生,主要负责国家民委系统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参加国际会议、留学等事务的审批和管理工作,以及有关涉及民族领域境外团组来访的审批、接待工作。1988年,国家民委外事司的成立和进一步扩大构建了民委进行国际交流的专业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国家民委外事工作的质量 。
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取了“稳定周边,立足亚太,面向世界”的战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继续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并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力。民族领域外事工作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族工作的方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强化涉外活动管理,维护国际正常交流与合作,打击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国家提出了外事归口管理的要求。同时,中央政府为精简机构,优化资源,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机构重叠,杜绝多头管理,开始了新一轮机构改革。199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民委“三定方案”,国家民委外事司更名为国际司,将经济司外经处的有关涉外经济活动管理和合作项目实施职能归并至国际司 ,实现了外事活动归口管理的要求。
我国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面对新形势,我国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和理念,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这为国家民族工作的对外交流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民委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民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在民族领域外事管理工作的 体制机制。2007年,国际司更名为国际交流司,先后制定了《国家民委外事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修订了《国家民委外事规章制度》,增补了《外事干部工作手册》和《外事联络员(专办员)职责》;加强了出国用汇管理及经费支出预算和核销,规范了外事礼品的收送制度;建立了国家民委外事联络员(专办员)制度和联络机制;规范了办文程序,建立了结案登记制度,加强了档案资料管理和证件管理。国际交流司在国家民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民委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1984年至2017年退休,我在国家民委从事外事工作整33年,先后出访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亲身经历了国家民委外事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我幸运地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走向世界的历史。现在,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脉络,按时间顺序,将那些我认为重要的事件叙述出来。我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国家民委外事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因此,我把个人视线所及的有关历史情况记录下来,力求客观反映国家民委对外交流工作,为国家民委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和成就留下真实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