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是最野的海盗电台

本文转自:摩登天空杂志

500

每个年轻人心里都藏着 DJ 梦

但把网易云里的心头好发朋友圈里在线打碟

不是什么好主意

无人喝彩那股尴尬劲儿

和下午两点的音乐节现场有得一拼

只有学校广播这种强制性实施的歌曲分享

才能向世界彰显自己的音乐品味

500

除了打上下课铃,英语考试时播播听力

和给体操提供 BGM 

学校广播在课余时间就进入了薛定谔状态

你永远摸不透校园MC下一首放的是

《沙漠骆驼》

还是《 Someone like you 》

中小学的广播内容大多很笼统

被老师控制的广播室乏善可陈

广播系统的掌控权在这些老家伙手里

功能性远大于娱乐性

可别期待那破喇叭里会传出啥劲歌金曲

来首《卡农》都算莫大的恩泽了

 

500

 

不过我初中学校管这块的老师还蛮新潮的

每天下午第一节下课做完眼保健操

就开始放苏打绿的《小宇宙》

全班同学刚按完督脉穴就开始跟着哼

“左手边有个年轻人插队,看一眼,看一眼

眼神充满不屑…”

两年下来

半个学校都成了吴青峰的铁杆粉丝

 

到高中大学情况就不一样了

学生们开始宣告对广播系统的主权

校园广播变成了他们的私家 podcast

所以很多时候都能听到最新最热的流行音乐

但从来不会出现朋克、摇滚、说唱之类

脱离主旋律的音乐风格

毕竟广播站的幕后揸 fit 人还是老师

 

和国内不同

在美国,校园广播就是最野的海盗电台

并在音乐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00

他们更像是专业的电台

通过无线电技术去传播激进的声音

在这片自留地上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

对特朗普大喊大叫,讨论本月的艺术展览

分享当地的酒吧、食物

完全由学生自治

 

500

 

也正因大学生纯粹,狂妄的个性

校园广播才会和新兴的音乐趋势联系在一起

帮助推动并定义了包括

朋克、新浪潮、另类摇滚、独立摇滚

和嘻哈在内的多种流派

 

80年代,美国商业电台的音乐风格逐渐收紧

电台 DJ 机械性地

循环播放一些老掉牙的怀旧金曲

以吸引那种广告商钟爱的

年长、富有的听众

 

但校园广播电台那拨小崽子可管不了那么多

电台的员工都是同学,又不用发工资

学校还给咱提供场地和经费

小爷爱放啥放啥,爱说啥说啥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做音乐上的 Taste Makers 

而不是做迎合大众口味的奉承者

 

500

“商业电台的底线是金钱

大学电台的底线是音乐”

曾任西北大学电台音乐编辑的

 Scott Byron 这样说道

 


​永远别去担心他们选择的音乐会落伍

校园广播站是年年招新的

 young blood 的注入

总能给电台带去更新的玩意儿

 

从学术爵士节目,到不寻常的古典剧目

再到鬼哭狼嚎的后硬核

校园电台提供一切

你在商业电台里听不到的其他音乐

学生们在电波塑造的乌托邦里尽情撒欢

 

500

于是大学广播慢慢演变成

非传统摇滚的少数几个出口之一

像U2,the Police,the Bangles和R.E.M

这些摇滚乐队

都在校园电台的宣传下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500

U2

500

the Police

在那年头

唱片公司的部分员工每个月的 KPI 

就是拿着公司麾下乐队的唱片

到各大学校电台那儿地推,让他们帮忙推广

来个专访就再好不过了

有的公司甚至还为此专门组建了

大学广播推广部门

 

500

但自90年代以来

不断改变的媒体格局以及互联网的普及

大学广播的影响力无疑减弱了很多

在戳几下屏幕打开 app 

就能听到任何想听的音乐的时代

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守在收音机旁呢?

 

然而即使是现在

很多唱片公司,乐评人,学生们

都坚持认为

校园广播这个新兴音乐的出口

是不可或缺的

 

500

仍有一大帮学生坚守在广播站

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

譬如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 KCPR 

长滩加州州立大学的 K-Beach Radio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 WRGP …

同时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电台节目

 

独立和非商业都特么太宝贵了

真实而不是资本的声音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希望这些校园里的海盗电台

都能可劲儿燥下去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