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对“货币互换”理解错了!

“去美元化”正如火如荼展开,引起很多网友热议。最近俄罗斯和印度又因为卢比的使用问题而发生争执,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在很多平台的讨论中,不少网友把“货币互换”和“本币贸易”概念和作用混淆了,本人愿意深入浅出聊聊“货币互换”这个概念。

一、本币交易

本币交易很容易理解,就是彼此用本国货币购买对方国家的商品或服务,或者用本币在境外投资。这确实是“去美元化”的一种形式。

例如,印度用卢比购买俄罗斯石油,而俄罗斯也用卢布购买印度恒河水,这就是本币交易。他们都不用美元交易。

但是这种交易存在巨大的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例如卢比突然贬值,那俄罗斯就亏到姥姥家了。对于一些非硬通货的货币来说汇率风险更加巨大。

甚至,印度可能拒绝出口恒河水,俄罗斯拿着一堆近乎废纸的东西,即不能投资,也不能消费,更无法增值。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互换应运而生。

二、货币互换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货币互换就是相互借给对方国家一笔“等值”的本国货币,用于两国之间的贸易等,到期后彼此还本付息。其最大作用就是规避汇率风险,如果汇率真的大幅度波动了,承担风险的也是贬值货币的所在国。

同样以俄罗斯和印度为例,为了说明问题方便,第一个例子具体数字纯虚拟。

假如俄印之间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汇率是1:1。这个协议相当于俄罗斯“借给”印度n亿卢布,为期一年,年底还本付息,同时印度“借给”俄罗斯n亿卢比,也是为期一年,年底还本付息。

好了现在俄罗斯手里有卢比,可以买印度东西了,印度手里有卢布了,可以买俄罗斯东西了。假定双方都用完了。那么彼此想办法在年底买入对方货币,连本带息还了,就可以了。稍有剩余也没有影响。如果不够只能另想它法。

万一一方货币贬值了,比如卢比贬值了从牛屎价跌到牛毛价,那俄罗斯并不亏,因为年底用更少的代价就可以买到同样的卢比。吃亏的是贬值的印度。反之亦然。

另外,万一在交易中,印度不肯卖俄罗斯东西,反正年底把卢比还给印度的就可以,损失的只是利息钱,当然印度也必须支付给俄罗斯利息,实际损失忽略不计。

如果大量的对方货币不给花,或花不掉,下次谁还会和他签约呢?

当然,汇率不是1:1的情况更普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以2018年印度央行与阿联酋央行签署的规模为350亿印度卢比/20亿阿联酋迪拉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例。

当印度央行的阿联酋迪拉姆数量不足时,就可用印度卢比向阿联酋换入等值的阿联酋迪拉姆。假设印度央行用70亿印度卢比换了4亿阿联酋迪拉姆,到期后,印度央行需要将这4亿阿联酋迪拉姆还给阿联酋,并支付相应的利息;阿联酋则将70亿印度卢比归还印度。

而在此期间,即便阿联酋迪拉姆贬值,印度在货币互换到期时依旧可以换回原来数量的印度卢比,并不会因此产生汇率损失,可见货币互换提供了一种更为快速、安全和便捷的货币交易服务。

三、题外话

中国早就和外国开展了货币互换业务。2008年中国与韩国签订第一个货币互换协议,截止2023年初,中国已经与38个经济体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累计互换额度高达39237亿元人民币。

货币互换的作用还有规避外汇的不足,例如某国想进口没有足够的美元,就无法进口,货币互换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有利于本国金融安全,使用美元等存在的风险之一,就是受美国金融货币政策影响,容易被割韭菜,甚至会发生金融危机。

当然,和两个国家巨量的贸易额相比,货币互换毕竟有上限,所以存在弊端。另一个弊端就是信用风险,即某一方拒绝还债或无力还债。

而且每年(或每几年)就得重新签订协议或展期。

就解决这个问题而言,个人认为使用篮子货币是最好的。

建议中国推动金砖货币、或和东盟一起推动篮子货币,在其中,人民币必定占据重要地位,又不必单打独斗,国多力量大,甚至可以吸收美国盟友日韩澳新等。当然形势稳定的中东国家加入更可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