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孩子,远离圣母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鸡娃路上,防火防盗防圣母。

著名画家达芬奇就画过一幅《岩间圣母》:

500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施洗约翰,左手下坐婴孩,一天使在婴孩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然而你只要换个角度来看,请注意圣母的左手,再对比下图:

500

像不像九阴白骨爪拍下的样子?所以几百年前的达芬奇早就把圣母的本质给看透了。。。

圣母这个玩意儿真是社会公害,很多家长鸡娃路上都能听到圣母在耳边逼逼,比如说:不能打孩子!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我压抑你奶奶个短儿。

一般来说,圣母分蠢和坏两种。蠢的那种是因为它们眼界就放在那里,它饭盆多大天就有多大;另一种是坏,就是我家已经废了,能拉下水一个是一个。

有没有智商正常且天性善良的圣母?咱一个学数学的说话要严谨,不能说完全没有,只是目前没找到。

一直以来,总有那么些人喜欢强调政治正确,要释放孩子的天性,对于严加管教孩子嗤之以鼻。你要问他孩子的天性是什么,他就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既然你们要聊这个,咱就把这个事情好好说道说道。

很多人觉得微信成功是因为qq的体量做大了,然后把微信带火的。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微信的用户数已经全面超过了qq,无论是注册数还是日活数;二是当年qq的主面板上集成了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几乎没有做起来的?

事实上,以qq用户的体量,无论在主面板上放个啥其实都不差,但是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比肯定还是有差距。唯独一个脱离了qq的微信成了现象级的社交工具,这又是为什么?

很简单,这是一款遵循了人类天性的产品。刻在任何一种动物骨子的基因就是暴力和性,暴力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配偶,性是为了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

早期微信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摇一摇。摇的过程就是个暴力的过程,摇的结果就是找异性,所以微信早期发家就是靠把人性揣摩地死死的。再后来,几乎所有的社交软件多少都把这个两个点给学走了,不管最后发展成啥样,差不多都靠这个起步。

所以牛逼的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把人性琢磨透了的。为什么网上购物就会冲动?因为现实中的纸币往外拿的时候你会有感觉,变成数字你是真的没感觉。但是谁会拒绝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原来的货币就是防火墙,现在这些互联网产品就是把这堵墙给你拆了。

因此那些圣母是不是考虑一下让自己孩子保留这些天性呢?其实最好的保留天性的办法就是不教育,让他与山林为伍,与禽兽为友,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美哉美哉。

教育,本身就是要把孩子身上这些“天性”给去掉,让孩子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而去除天性的过程,合理的惩戒有什么问题?揍自己的孩子,是为了不让社会揍他,就这么简单。每个人挨打的数量几乎是守恒的,你不揍,以后有的是人来揍。当然,揍是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掌握好度,毕竟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其他都是次要的。

天才和变态确实不需要遵循普通人的社会准则,不知道这些圣母生的是个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