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市场里买海鲜,怀疑斤两不对,想找公平秤再给称一下,找半天发现被放屋里了

【本文来自《淄博烧烤火爆异常说明了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硬盘硬 软件软
  • 我倒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淄博烧烤之火,作者说的“不欺生、不宰客、诚信为本”这本来是做生意的最基本的,但现在却成了大火的原因。

    我想起来多年前上海有个铜川路水产市场,我去过一次,买了虾,拿到公平秤去称少了三分之一,回去找店家,他什么话也不说,笑着就给补了。问熟悉的人,说哪个店都一样,默认缺斤短两,回去理论的人肯定不少,不耽误功夫立刻给你补,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会回去补了,就赚到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这么搞,由于刚需,所以不发愁没有客人。但如果有诚信的店铺,则成为“公敌”。

    之前北京黑导游也是多年顽疾,整治没多久,恢复如常。各地热门景区的餐饮口味差,宰外地人,当地人几乎都是异口同声避开热门景区餐饮。

    从这些来看,这些乱涨价,乱收费,缺斤短两,蒙骗游客和消费者的大多有几个特点。

    1. 刚需,不愁宰完你,后面没有游客或消费者。就做一次买卖,但仍然生意兴隆。越是旅游热点越是乱象多。

    2. 多数商家和店铺都这样搞,劣币驱逐了良币。一些商家最初也不是这么搞,但最后为了生存只好同流合污,到最后变成理所应当,心安理得了。

    3. 政府监管不利,一些地方甚至利益均分。

    4. 部分游客和消费者的信息不畅,贪图便宜,出门在外息事宁人的心理助长了无良商家。

我有一次去市场买海鲜,感觉称不太够就去市场门口找电子秤再称一下,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摆放电子秤的那个进出口,只看到桌子没有秤。再找人问原来秤在屋里,又进去通上电称量一番,还好斤数是够了份量。虽然没有问题但是还是心里不舒服,市场管理不够到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