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饮酒有利身体健康?话可不是这样说的!

全世界都爱喝酒,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酒,中国人最为突出!

如果你不信,来看看:

500

白酒指数从今年年初的1380点,一路飙升到今天的2403点,4个月涨幅超过70%。这就是短时间内中国人喝酒的能力体现!

小杯怡情,大杯爽快,一瓶就伤身了。爱小酌两杯本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可是人们却偏偏爱用借口安慰自己,无视酒精对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500

在民间,总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每天一口酒,活到九十九。坚信适量饮酒能活血化瘀,每天一杯红酒可防止血管老化,防心血管疾病 。

事实是这样吗?2016年,全球有280万人死于饮酒过度,在15-49岁的男性人群中,12%的死亡和饮酒有关。

在2018年8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如果你还是觉得笔者说的不可信,那就请往下看,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发现,证据表明,即便是轻度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增高以及中风风险上升,不存在“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这项研究结论是在对50万中国人追踪10年后得出的。这是赤裸裸的依据。

500

今年4月4日,《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篇重磅论文,题为“关于酒精和血管疾病病因的常规和遗传学证据:一项针对中国50万男女的前瞻性研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500

这项重磅研究否定了健康风险与与饮酒量成U形关系的说法:对于缺血性中风和脑内出血等症状,酒精摄入量与风险呈很强的正向相关;酒精摄入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但绝对不呈现U型),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数年的时间跟进调查。

研究表示,常规分析发现,在中国男性自我报告的案例中,酒精摄入与心肌梗塞的确呈现U形关联,即中度摄入的风险最低。这可能也是一些人认为“适度饮酒有益于防止心血管老化”的观点来源。

500

血压、胆固醇、丙麸胺醯氨转酸酶浓度与饮酒量呈强正相关(已考虑基因分布)

但是在考虑与酒精相关的基因类型,将人群进行分层研究后,结论又不一样了。排除掉混杂因素后,“U”形关系并不成立。

遗传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所谓适度饮酒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酒精摄入会均匀地增加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并且对心肌梗塞风险几乎没有防护效应。

有些人喝酒就红脸,其实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脸红症”(Asian Flush)。约36%的东亚人(中、日、韩)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

500

500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同时它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为了消除这个危害,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就显得尤为重要。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主要的代谢发生在肝脏。

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CO2和水,排出体外。

这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

研究显示,仅2016年,全球就约有280万人因饮酒死亡,在当年全球致死(早逝)、致残因素中位列第七。对于15-49岁之间的人群来说,饮酒是全球范围内该年龄段人群的头号杀手(男性约为12.2%,女性约为3.8%)。

研究证明,最安全的饮酒水平是“零”,即滴酒不沾也比少量饮酒风险更低。

建议大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15克。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