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工业化时,中国暂时牺牲了当前的消费,最终却极大地促进总体福利的快速增长

【本文由“xshow”推荐,来自《陈香梅女士是见过旧中国的,她在1980年回中国时十分震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一篇发表于1982年的论文中,美国经济学家威尔弗雷德·马伦鲍姆对比了中国与印度。到那个时候,中国和印度已经出现巨大的差异,为什么呢?

他认为原因很简单:印度的年度投资率通常比中国低10%或更多。每年多投资的钱相当于GDP的10%,累积几十年是多大一笔钱?多年积累的投资差距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印度。

换句话说,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暂时牺牲了当前消费,最终却极大地促进总体福利的快速增长。

重工业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考虑,优先发展重工业至少还有四个重要的理由。

1)中国当时面临十分严峻的外部形势,必须发展国防工业。而国防工业就是重工业,不能吃,不能喝,甚至不能用,但是为了预防万一,中国必须生产枪炮、坦克、原子弹。

2)推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远洋海运、航空的发展,必须靠重工业。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无法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3)发展轻工业不能靠手工,而要靠机器;轻工业本身使用的机械必须由重工业生产。

4)发展农业不能靠传统的人力、畜力,要有化肥、农药、电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所有这些都得靠重工业。

农村改革以后,农业生产上去了,有人说这是包产到户带来的成果。然而,假如化肥、农药、电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仍停留在解放前的水平,恐怕再搞100次包产到户也成功不了。

http://topics.gmw.cn/2019-04/03/content_32712941_2.htm

重点: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暂时牺牲了当前消费,最终却极大地促进总体福利的快速增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