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直播网红“出圈”或变“掉圈”

  近期,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成为“带货员”为农副产品代言。他们“触网”出战带出农产品的销路和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如,变装的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解伟、模仿太空人跳舞的四川甘孜州道孚县文旅局局长降泽多吉,频上热搜的网红烧烤城市淄博的文旅局长为高铁专列做“文旅推荐官”等,他们为各自城市营销,也让官员形象更接地气,群众评论走“网上群众路线”,但也要警惕网红“出圈”变“掉圈”

  要避免追求猎奇,影响宣传初衷。领导干部身份背后就是政府的公信力,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现身于宣传片、直播带货;领导干部搞推广,原本为宣传地方和带动旅游。但很多为出政绩赢名声,纷纷走起审丑或者猎奇的道路,以关注度为导向,偏离宣传地方和带动旅游的初衷。近日,湖北省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拍摄的一段宣传视频在网络意外走红。视频中,解伟在千年银杏树下,俨然一位武侠小说中走出的剑客,穿着一身白衣,舞剑饮酒,造型摆足。但解局长的人到中年形象成为人们吐槽的重点,因此“丑出圈”。又如,斜戴着帽子,佩戴墨镜,跟着节奏做出不同手势,一副说唱歌手的范儿的康巴什区委书记因为“说唱直播”迅速火遍全网。这都是利用公众对政府工作人员和网红形式巨大反差“丑出圈”,偏离了宣传地方和带动旅游的初衷。

  要避免攀比现象,致使网红出圈沦为形式主义。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推销地方产品,不少地方尝试颇有成效,比如比较火爆的“骑马女县长”、“古装旅游局长”等。但作为领导干部最主要的工作还应该是“宏观的把控”,而不可能都参与“微观的发展”,没有必要“必须都参与直播带货”, 就可能让直播带货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形成攀比形式主义。出现诸如摊派、刷单、不计成本的超低价等不正常现象,这样的直播带货,弊大于利。比如2022年7月8日,鄂尔多斯康巴什的5位副区长化身“带货主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推介代言。当天直播两个多小时,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一共销售15万元货品。同时在康巴什区,所有处级以上领导都要直播带货,每个直播带货的干部胸牌都可以被扫码点评。(2022年8月1日 《北京青年报》)这种“赶鸭子上架”做法,容易让各方效仿,让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沦为各地攀比摊牌的形式主义。

  要避免产业链不完整,影响政府公信力。领导干部在网络上的带货行为与政府的公信力紧密相连。产品背后是政府的背书,如果领导干部只是把直播对面的观众当做“过路客”,只卖不管,那么,销量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反而会因为质量不高、售后不佳等问题,损害政府公信力。领导干部应当精益求精,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同时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优质的售后服务,尤其是对于生产周期长、保质期短的农特产品,更要在存储、运输、包装等环节。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岗位变动后工作任务发生变化,带货内容输出势必减少,缺乏后续跟进团队。从公开报道看,目前网红官员,无论是推介旅游还是直播带货,基本都与其分管工作相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官员岗位变动,工作重心转移,宣传不再是重点工作,那么其工作内容必然转向。网红是要持续输出内容的,内容减少吸引力也将减少。

  同时,还应出台一些措施,保障领导干部直播网红“出圈”质量,延长出圈保鲜度。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对新业态新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区块链、智能、电商经济、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培训,增强网络应变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做好法律学习,提升领导干部法治增强领导干部对新技术新发展的了解,增进防范化解重大风意识。二是做好领导干部参与带货监督工作。可以电商、政府、农民三方互相监督,保证“带货”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对于走歪路子,耍小心思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避免另类贪腐现象的出现;另对于有贡献的,出台奖励措施。三是尽快明带货规范性规章制度。明确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相关纪律规定和具体操作指导规范。明确领导干部本人不违规推荐、不提供证明或服务。同时,可以在加强网络直播人才培养、创立特色直播团队上下功夫,用"品牌团队"来推介"品牌产品",以避免干部"带着公权参与市场经济"、直播带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