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研究生空姐说…

记得多年前,某知名大学教授曾在演讲中对空姐职业发表过一番言论,质疑空姐专业为什么要招收研究生,当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最近,大表姐和几位高学历空乘聊了聊,听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500

@萱

本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期间曾作为墨尔本大学交换生赴澳洲一年。

飞行一年半。

我感觉读书对心态塑造的作用很大。有过读研的经历后,更愿意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比如在面对无礼旅客和特殊情况时,会先冷静下来,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刚飞的时候,自己确实因为干活不够麻利,遇到过苛责,也得到过教导。渐渐发现,其实真正愿意耐心教你、帮助你分析和解决问题、把经验无私分享给你的,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较高的素质和情商的空乘前辈。

刚飞的时候,自己心里仓皇、无助,很害怕哪里做得不好而被指责,遇到愿意教我的前辈,都感觉受宠若惊,觉得她们浑身散发光芒。

身边也有不少研究生学历的空乘同事,有的在教员岗位上不断探索研究,开发出了十分受用的培训课程,去教育和影响更多的学员同事;有的逐渐走上行政管理岗位,把自己脑中的知识学以致用,成为某些管理领域的专家大拿,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无形财富…

读的书多一点,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往往容易更加包容一些,未来自己还要继续不懈努力,也成为带着这种光芒影响别人的民航人。

 500

@鑫

本科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

飞行两年半。

我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这个专业不知道你们是否熟悉,工业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产物,研究产品的实用性和形态美学,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好看好用的工业产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误打误撞选的专业,也就这样继续读了下去。

其实读了这么多年书,纵然很有收获,我却始终记得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蓝天梦,如果再等几年,可能就超过了招乘的年龄限制,所以我赌了一把,没想到一切都是这么顺利。

真真切切觉得不后悔的人生,需要读过万卷书,更要行过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在越来越多的飞行见识中碰撞,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让自己慢慢拥有更高的格局。

跳出了固有的框架之后,再把人生复盘审视,或许我还不完全清楚我想要怎样的生活,但我渐渐明白,所谓自由,就是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能自由选择,是何其幸运的事。

500

@雯

本科毕业于北京某高校,英国海龟研究生。

飞行三年。

经历和阅历真的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很火,16岁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被要求选择专业,22岁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的毫无概念的时候被要求选择工作,这就是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的悖论。

研究生读的金融专业,刚毕业回国的时候在大型企业工作,那时候坐在格子间,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眼望得到头,安稳而又枯燥乏味的日子,把20来岁的心境磨成了一潭死水,偶然的机会陪朋友面试航空公司,那天下午我在航司大厦一层看到了那么多充满朝气的面庞,我觉得我也应该与他们为伍。

家长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固然是有一些反对,但反对无效,而我也确切地在这几年的飞行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眼界、阅历、友谊……也活得自在、潇洒、特别,是和从前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截然不同的。每周都期盼新的航班计划,带我解锁新地标。

500

以上采访的几位,在航班中其实常常被同事问到,这么高的学历,做乘务员是不是一种浪费?

其实要不要多读书是自己的选择,想不想做空姐也是自己的选择,离开后的人更能够理解,这份职业带给我们的成长是显著的,是其他职业几乎无法给予的。

飞了几年后,如果确实想转行,较高的学历依然是有效的敲门砖。朋友中其中有一位已经离开民航圈,但是她说,在第一份乘务员的工作中,学到的东西受用终生,而在与应聘竞争者同等学历的条件下,有过空乘职业经历更是一个亮眼的加分项。

而这些研究生空姐们也纷纷表示,在航班中,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不显露优越感,低调做人,踏实工作,才是王道。

除了这些自带各种证书进军民航圈的,我们还知道不少小伙伴儿在参加空乘工作以后力求上进,不懈努力,有的参加专升本考试、有的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还有一些空乘,在外语培训机构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口语,在机上广播中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惊艳全客舱,改变了很多人对机上广播的刻板看法。

今天,大表姐的朋友发来微信,说自己考上了在职研究生,非常开心。

还记得几年前,一起飞的时候,她就说自己想留学或者读在职研究生。飞航班的时候一直在努力存钱,自己省吃俭用,赚够了学费。现在也通过了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今年九月就要开始半工半读了。

这些女孩子,因为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也成了大表姐眼中的闪烁着光芒的人。

500

未来可期,一起努力~

作者:停机坪大表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