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名将李鸿,威震抗日缅甸战场,后来却被蒋介石囚禁25年
NO.1047 - 李鸿
作者:佑陵 / 编辑:冷小军
国民党军队中有这样一位将领,他出身于根正苗红的黄埔军校,却在一支不是国家军队的武装里蹉跎十年。抗战中的印缅战场他屡建奇功,被誉为「东方蒙哥马利」,却在内战中折戟黑土地。在老长官的号召下赴台。最终在台湾被关押二十五年,最后抑郁而终。这位将军就是李鸿。
黄埔毕业生,十年老连长
▼
李鸿出身湖南湘阴,据传祖上为唐代名臣李泌。李鸿进入黄埔时,黄埔军校已经办了四期了,黄埔军校的名气打出来了。黄埔学生成了各军的抢手货。李鸿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按说也会走上一条快速晋升的康庄大道。
黄埔军校
但李鸿却未想到自己在离开军校十年里里竟然只晋升了一级。1927年7月李鸿从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毕业。李鸿刚一毕业就参加了惨烈的龙潭之战并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连长,结果在连长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十年。
李鸿一生的命运都与孙立人有撕扯不断的联系。1928年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进入当时的教导师。孙立人恰恰是这位李鸿连长的顶头上司工兵营营长。在1932年孙立人被财政部部长宋子文邀请进入税警总团做团长时,李鸿也顺理成章的跟着这位老长官来到了税警总团。
宋子文
但两人一生的友谊在最开始时并不顺利。因为孙立人看不上黄埔的毕业生,他认为黄埔的学生军事素养不够。而且这时关于李鸿贪生怕死的流言却不胫而走。
税警总团虽然是财政部的武装。但这支部队在兵员素质,在武器装备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蒋介石将税警总团拉到江西去围剿红军。对于这种内战李鸿是很排斥的,在战场上对下属说的最多的就是「爱护好你的排,你的班上的弟兄,他们不应该牺牲在这个战场上」。
结果李鸿的连队在这场战斗中无一战死,负伤也是最少的。但李鸿的上司却并不高兴,当时税警总团团长黄杰指着李鸿的鼻子骂「你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么个连长」。从江西返回后,税警总团都纷纷传言李鸿怕死。这个消息也传到孙立人的耳朵中,孙立人对李鸿渐渐产生偏见。结果直到抗战爆发李鸿也还是连长。
李鸿
李鸿也并不焦虑。在十年连长期间,李鸿对各种步兵战术,练兵方法细细研究,每次自己的连队都是训练标兵连队。也正是这一段时间的沉淀让李鸿在日后的抗日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才干。
抗战爆发后,税警总团参加淞沪会战。在这一场激烈的会战中李鸿却让以前认为他贪生怕死的人都大跌眼镜。在守卫蕴藻浜战斗中,孙立人或许还对李鸿存在偏见,特意下了一道命令让李鸿死守阵地三天不许后退。
淞沪会战中的国军机枪阵地
但孙立人想多了,李鸿在上阵地的时候就只构筑了进攻的掩体没有留任何退路口。李鸿在蕴藻浜战斗中不但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还救了孙立人一命。孙立人在这时才重新认识李鸿。
转战印缅,大放异彩
▼
孙立人对于部下有很强的感召力。在孙立人再次重组税警总团的时候,李鸿立刻从原部队跑来加入税警总团。从这时起李鸿就成了孙立人的左膀右臂。
练兵期间李鸿负责教导队的工作,李鸿将自己过去所积累的经验全部传授。通过孙立人和李鸿的训练,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部队在改编成新38师的时候成了很多中央军嫡系部队都望尘不及的精锐之师。
1942年孙立人率新38师进入缅甸。刚一进入缅甸,李鸿的114团就作成为了曼德勒的卫戍部队。李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了曼德勒的混乱恢复了秩序。在仁安羌之战中,李鸿率114团配合113团成功解围英军。
孙立人
但由于盟军内部矛盾重重,缅甸战役在4月下旬就宣告失败。在撤退中,李鸿率114团作为全师后卫,与日军爆发激烈战斗。李鸿认为要保证部队顺利撤退必须对追击的日军狠狠的打一下。
5月10日,112团被日军包围,孙立人和李鸿商量,决不能抛弃112团。两人率军突然杀向日军,在包围圈中的112团也乘势发起进攻,一下子打垮日军追击部队。此后在撤往印度的途中再未遭遇日军。
进入印度后,新38师换装美械,并开始重新整军。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正式拉开了缅北反攻的大幕。李鸿的114团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却是去支援被日军包围长达一个月的李克己营。
驻印军
之前由于盟军内部的指挥失误,112团李克己营孤军冒进,在于邦被两个联队的日军包围。但经过新式整军的驻印军在战斗力上突飞猛进,日军五倍于中国军队的兵力却无法拿下这个孤军深入的李克己营。
在这个时候孙立人和李鸿亲自率114团为李克己营解围。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114团以自损二百三十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联队长在内一千五百余人。一举击破日军丛林之虎18师团的不败神话。
在于邦之战后,李鸿又接连打了孟阳河,大白家等战。在作战中,李鸿善于奇兵突击。善于运用火力奇袭,在战斗中经常运用正面进攻与迂回包抄配合的战术,打得日军狼狈不堪。逐渐成为新38师表现最佳的团长。
李鸿与史迪威
在缅北反攻中,李鸿再次救了英国人一次。当时驻印军战场态势一片良好,英军也出动自己的77空降旅对日军后方进行突袭。结果这次突袭却弄巧成拙,温盖特的空降旅被日军团团包围。
英军只好再次让孙立人派兵救援。在战场最前端的李鸿奉命进行救援,李鸿接到命令不顾连日降雨河水上涨的恶劣条件,从日军侧后发起突击,成功解救英军,这一战后李鸿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蒙哥马利」。
在孙立人升任新一军军长后,孙立人向蒋介石推荐李鸿做自己的接班人。李鸿刚升任新38师师长,就在八莫之战中一举摧毁日军原准备防守三个月的防线,又在南坎之战中重创从滇西退下来的日军第二师团。新38师在李鸿的率领下成为如自己军徽一样的一只雄鹰。1945年一月李鸿率军打进国境线。在芒友与滇西远征军成功会师。实现了驻印军打回国内的战略目标。
折戟沉沙 蹉跎岁月
▼
抗战胜利后,李鸿虽厌恶内战,但新38师被调往东北而陷入内战的漩涡。在这时的李鸿似乎又回到了抗战爆发前的状态。在东北战场屡屡受挫,最终被解放军合围在长春。
在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的强大攻势下,当时作为新7军军长的李鸿重病在床,无法决策,但当时60军已经决定起义,作为国民党嫡系新7军也感到前途渺茫,在60军起义后新7军也以郑洞国的名义宣布起义。
长春起义
李鸿在起义之后被送往哈尔滨接受治疗,但李鸿却选择了返乡。当李鸿回到湖南时,却收到了老上司孙立人让其赴台的书信。李鸿看到书信毅然决然的来到台湾。
当李鸿到达台湾时,蒋介石特地召见他,问李鸿「现有两个考虑由你选择:一个是准备筹建一支光复大陆的成功军,你去当军长;一个是军校校长,孙总司令说你长于训军,你去当校长。这两个考虑你三天内答复。」
结果不久李鸿就被台湾情报部门送入监狱,对外声称是「匪谍」。但到最后,国民党情报部门也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李鸿是派到台湾的「匪谍」。但蒋介石却用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李鸿在内的多名原新38师的干部关押。
孙立人与蒋介石
直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李鸿才被释放。此时李鸿已经被无故关押25年之久。在李鸿案不久,孙立人也以莫须有的罪名的关押,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1988年李鸿在台湾去世,孙立人得知这个消息三天食不下咽。悲愤之中写下这样一幅挽联:
六十年亲似兄弟,善训善哉。本望长才大展,精练雄师,奈竖子预定阴谋,削我股肱,构陷诏狱!常胜军纵横南北,能守能攻。那期上将平庸,牺牲劲旅!愿总统未遭蒙蔽,还君清白,洗尽沈冤!
或许这幅挽联可以概括李鸿这位在抗击外侮的战斗中战功卓著,最后悲惨的陨落在孤岛的一代名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