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免费医疗”的真相

【本文来自《三问印度人口称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外太空生存者
  • 谈一谈否定评价理论。绝大多数中国人完全不了解印度的现状,目前形成的主流印象提到印度多数人称为阿三,脑海中出现的是一群衣冠不整的原始人,不乏怀疑、贬低、轻蔑之意。但印度的真实面貌绝非现在听到的和看到的那样,在印度,全民免费的医疗、全民免费的教育,就已经远超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甚至从人口的基数来评价那是绝无仅有的,令一些只会口头上宣扬的美帝等国家汗颜,看到别人做得好但自己做不到,于是乎采取春秋笔法大加渲染,我们能够看到的大标题变成:“免费医疗未必是好事”。这是一个被滥用的、荒谬至极的逻辑:否定评价理论,但凡想否定别人,这个“XXXX未必是好事”的逻辑就横行霸道,结果就出现了无数个类似的逻辑,比如“低房价未必是好事”、“免费教育未必是好事”、“放开计划生育未必是好事”、“取消物业未必是好事”、“降低贷款利率未必是好事”、“下调男女结婚年龄未必是好事”,诸如此类。多数人的观念至今仍被这种看起来有道理但立论错误的逻辑所歪曲,对印度的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就是否定评价的理论,引导别人按照自己设定的思维去固定,或者打乱思维陷入无法正常思考的状态。否定评价的逻辑一般的表达是:“XXXX未必是好事”,变换了个方式,有可能变成:“小心XXXX”、“XXX要理性看待“、”XXXX不符合我国的现状“、”XXX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等等,但凡引发否定评价结果的逻辑,都会不断变换花样。打破别人设定的否定评价的陷阱,读者应该学会从逻辑上进行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应该思考:对方在用什么样的逻辑进行观点呈现?对方的立场是什么?对方的逻辑是否会影响对待某个问题的看法?最终有一点,对任何逻辑必须进行判断和取舍。

    印度在人口上超越全球,是不是好事用不着去评价,但人家如何能够做到让生育率保持的问题,应该是着重去探讨的问题,比如人家医疗、教育免费,这就是亮点,那人家的住房制度是怎么样的呢?这就是应该去调查研究的问题。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一样,昨日的印度和今日的印度,已经完全不是原来样子,印度的经济和科技正在大步地发展,用六十年前的眼光看待印度,只能用鼠目寸光去形容。

在印度的公立医院,一些小病,如感冒,发烧等等的确实可以免费,但是也就是这些能免费了,如果想在公立医院挂个号?至少得提前一个月。

真正的疑难杂症还要去自费的私立医院。有钱人基本不会去公立医院,也选择私立医院。

据《环球时报》2017年的报道,世卫组织统计过,在印度,政府对医疗卫生的预算,只在总预算中占2.27%,区区500亿卢比的资金,要涵盖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且印度政府财政支出要二八分,只把20%的资金给公立医院,私立高达80%;面对13亿多印度人口,无疑是杯水车薪(而我们中国的医疗支出是印度的25倍)。

虽然印度制定了“全民免费拿药”的政策,由于“财政不足”,无法实施,名单上的大多数药品都是收费的。事实上看病自费的比例为60%,92%以上的印度家庭通过借款、储蓄,筹集医疗费。89%的印度居民没有医疗保险,40%的公立医院病人需要变卖财产或借贷才能看病,24%的印度家庭因看病陷入贫困。看似免费、实则被扯得更贵,就很悲哀了,无数平民要么在黑中介和无良医生压榨下花光自己的积蓄,要么在免费的公立医疗下饱受折磨。

其实,印度何止有“免费全民医疗”,还有“免费全民教育”,也曾被网上公知大加赞赏。然而,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年人文盲人口达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印度女性识字率不足一半,儿童辍学率极高。原因是,印度免费的公立学校太差,连老师都经常不来上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