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衰败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高处不胜寒。
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来看,一个人、一个家族想要成就一翻大功业,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运气也占了非常大的因素。但很显然,就算智商和能力可以遗传,但运气却无法遗传。
换言之,一个人、一个家族成为人臣之贵,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极大偶然性的事件。随着均值的回归,衰败其实也是正常。
比这更惨的,是一个家族直接绝嗣。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小概率事件,在史书记载中,因为绝嗣而导致自己家族衰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而一个家族的“衰败”,也基本上就是随着运气的消失,各种外部因素,推动着这个家族的能力和资源回归均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高层之间的斗争也远比下层要残酷的多。
如果说,两个小官之间争来争去,不过是谁能被提拔一级,就算输了也只不过就是在背后骂一骂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那么对于高层来说,在位置有限的前提下,自己想要上位就只能把别人搞下去。而如果仅仅是把对方搞下去,那么身为高官,谁的背后肯定都有资源,他是可以接着自己的背景再反扑回来的。如此一来,高层之间的斗争,不斗则已,一旦斗起来,那就必然是你死我活——至少要彻底终结对方的政治生命(比如把对方送进监狱)。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句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新的领导人上位之后,必然会启用一些自己更信赖、用的更顺手的新人,用以对抗那些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的旧臣。如此一来,那些权势通天的旧臣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被冷落的命运。
当然,也不要以为这就是什么中国特色。即便是在当代,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相当多的国家采取的都是这套办法,即新一任领导人在上台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重新组阁,而那些被替换的旧人绝大多数也再难以回到权力中心。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说,你讲的这些都是大臣,皇权永不衰败。
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如果你把“皇权”视为一个象征,那么“皇权”的确没有衰败。但是,“皇权”也是有竞争的。九子夺嫡之类的事就不说了,在清朝之前,皇子们的斗争烈度也并不低,斗争失败的群体也极少能有独善其身的。
在以上这几个因素里,第一个是主因,后面两个是次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信托产业的规模是非常大的。信托产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那些old money们十分明白自己发家过程中,运气和时机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而自己的子孙后代不一定有这样的好运气。信托就是让自己的子孙在运气没那么好到时候,也还能维持一个相对不错的生活的办法。
但不管信托的力量如何大,它最多只能保证物质生活方面的水平,而无法保证“权力”——因为权力地位这些东西,都是要靠人来争取的,并且他需要的是非常高的能力和难以把握的时运。
其实就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来说,如今的很多富商巨贾,无论如何宣传自己的远见卓识,其实也都只是给自己的运气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如果他们真的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且能够复制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接班后完全有能力把企业搞得更好。但是今天我们也看到了,这些人的子女接班后,能把企业继续搞好的并不多。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贾府失败的原因。这些解释都很好,但脱离这些具象化的分析,从抽象的角度来讲,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就如同一个人的死亡。人终归是要死的,只不过不同人的死亡方式不一样,有的是遭遇意外横死,有的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处死,有的是病死,有的是无疾而终……但总归到最后,结局都是个死。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大家族的衰败指的是这个家族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影响力,但这不代表这个家族就“完了”。实际上,如果很多大家族能及时功成身退,那么凭借着此前积累的财富,日子其实也可以过得很不错。但至于到底能不能功臣身退,以及如何功成身退,那就非常考验人的智慧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族的衰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大家族此消彼长,普通人才有机会出头。如果这些大家族无论时局如何变化,都可以安如泰山,那就相当于这些人永远把持着世族高位,他们可以通过盘根错节的门阀关系,来让自己的势力一代代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如此。而也正是到了后来科举制出现之后,皇帝可以通过科举的方式来选拔官员,形成自己的班底,寒门子弟位列金紫也成为了可能。
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其实不少中国人也找到了维持家族长久兴盛的办法,这个办法也就是类似国外的信托制度一样,通过给予子孙后代一定的物质保障,确保其能延续,然后通过教育和其他方式来选拔有才干的后代,支持他们发展。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范仲淹搞出来的范式义田。除他之外,江南地区的很多大家族,也都是本身就是富商巨贾,然后通过鼓励子女读书来获得权力,等到不想当官的时候,就回家来继承家业,然后鼓励下一代继续读书。这样,也就能维持整个家族的地位。
但即便如此,这些人里面当官,最大的一般也就是三五品官。原因还是如前面所说,你当的官越大,运气的成分就也就越大,这是完全不可控的。而一旦成为了一二品甚至超品的高官,那就意味着你的子孙后代基本不会再当到这个级别的官——毕竟,皇帝也怕你们家累世高官。
在我个人看来,《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曹雪芹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而不是“皇帝金锄头”的想象,比较真实的写出了王公贵族的生活与困顿,也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展示了清代高层政治运作的体系。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指望贾王史薛这样的大家族永不衰败,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即便你把贾家衰败的原因分析的清清楚楚,他们也同样会衰败——这就如同人一样,你知道了其他人是得什么病死的,你尽量避免得这个病,却难保你不会得另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