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选历史
提起全民手游,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近年来大火的王者荣耀。数据显示,这款手机游戏玩家已过亿,其中11-20岁的用户占比将近60%,未成年人的游戏问题,成了不可避免的讨论话题。今年3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手机游戏不能颠覆历史》的评论。次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发表了一篇博文,题目是《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紧接着,各大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直批《人民日报》的评论,称“靠一款游戏来教小学生历史,这才是教育的悲剧”。
游戏与历史教育之争由此展开。对此,笔者倒是觉得,历史不仅是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每个人都应明晰的民族故事。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历史教育我们,世界并不是每天都被重新创造的,每个人都活在他人的肩头上。”因此,只有正确看待历史,才能充分理解现实世界。
不管是游戏,还是小说、电视剧等其他娱乐产品,只要面向大众,就要尊重已经确认的历史事实,胡编乱造决不能得到宽容。除了这款改编历史人物的游戏,近年来,各种穿越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剧、抗日神剧层出不穷,它们在历史背景下虚构故事,早已将历史事实重重掩埋。“纯元皇后就是若曦”、“雍正和嫔妃们整天互相算计”、“手撕鬼子”等等,多少成年人、未成年人一提到清朝就是宫斗,一提到抗日战争就是日本人蠢笨猥琐。我有一位老师讲自己的儿子,看着一部抗日电视剧说:“我要是生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肯定是个大英雄,看日本人多蠢!”他们一定想象不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共伤亡842万多,大陆儿童伤亡近220万,中国沦陷区26省1500余县市,直接、间接损失共517亿美元。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未经历战争的人认识不到战争的残酷不是历史的失职,是这些电视剧的麻醉。
也许有人会说,历史本身就是模糊、不可能还原的,我们认识的历史都是经人讲述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既然如此,游戏、小说、电视剧的再创造有何不可?对此,笔者想说,正是因为历史不可还原,才使得对历史的讲述尤为重要。同一个例子,日本人将侵华战争进行美化,将“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描述为“中国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而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出这是日本人推卸战争责任的表现。日本对 “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带有强烈的主观目的,歪曲了既有历史事实,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同理,过度娱乐化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带有丰富想象色彩的历史讲述一定会偏离历史事实,让人们只知道历史的娱乐色彩,而不知其神圣和庄严。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史书尚不能吹动历史的面纱,众多历史学家考究一生也未必能还原历史的一个细节。似乎怎样讲述历史都是不准确的,这让如何对待历史成了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搞清楚历史到底是什么。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人类的进步首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这是人类战胜孤独、愚昧和混乱的创造性的故事。”笔者深以为然,历史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战胜孤独、愚昧和混乱的故事。使用着各种高科技产品、乘着飞机满天飞的现代人之所以和刀耕火种、男耕女织时代的古人不同,就是因为千百年间人类在不断思考、实践和创造。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积淀。
历史绝不是虚妄的,它是对每个人存在的解释。当然,了解这些并不能让人获得直接生存的能力。包含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科并不能像科学发明一样直接改变、提高生产。但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为了科学地理解这个世界而存在。世界何以是现在的样子?除了自然科学定律的解释之外,人文社会科学的解释同样重要。钱钟书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正是在这看似“偶然”的社会现象中探索着“必然”的奥秘。这“必然”既包括世界今日面貌的形成之必然,又包括世界未来发展之必然。而我们借以探索的资料,譬如历史,岂能游戏?娱乐至死的时代里,若不严守底线,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土崩瓦解不是没有可能,就算最后不会如此严重,但这样的趋势同样值得我们警惕。毕竟娱乐游戏不是纯粹被动的,它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是确然存在的。
游戏与历史教育之争由此展开。对此,笔者倒是觉得,历史不仅是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每个人都应明晰的民族故事。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历史教育我们,世界并不是每天都被重新创造的,每个人都活在他人的肩头上。”因此,只有正确看待历史,才能充分理解现实世界。
不管是游戏,还是小说、电视剧等其他娱乐产品,只要面向大众,就要尊重已经确认的历史事实,胡编乱造决不能得到宽容。除了这款改编历史人物的游戏,近年来,各种穿越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剧、抗日神剧层出不穷,它们在历史背景下虚构故事,早已将历史事实重重掩埋。“纯元皇后就是若曦”、“雍正和嫔妃们整天互相算计”、“手撕鬼子”等等,多少成年人、未成年人一提到清朝就是宫斗,一提到抗日战争就是日本人蠢笨猥琐。我有一位老师讲自己的儿子,看着一部抗日电视剧说:“我要是生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肯定是个大英雄,看日本人多蠢!”他们一定想象不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共伤亡842万多,大陆儿童伤亡近220万,中国沦陷区26省1500余县市,直接、间接损失共517亿美元。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未经历战争的人认识不到战争的残酷不是历史的失职,是这些电视剧的麻醉。
也许有人会说,历史本身就是模糊、不可能还原的,我们认识的历史都是经人讲述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既然如此,游戏、小说、电视剧的再创造有何不可?对此,笔者想说,正是因为历史不可还原,才使得对历史的讲述尤为重要。同一个例子,日本人将侵华战争进行美化,将“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描述为“中国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而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出这是日本人推卸战争责任的表现。日本对 “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带有强烈的主观目的,歪曲了既有历史事实,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同理,过度娱乐化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带有丰富想象色彩的历史讲述一定会偏离历史事实,让人们只知道历史的娱乐色彩,而不知其神圣和庄严。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史书尚不能吹动历史的面纱,众多历史学家考究一生也未必能还原历史的一个细节。似乎怎样讲述历史都是不准确的,这让如何对待历史成了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搞清楚历史到底是什么。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人类的进步首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这是人类战胜孤独、愚昧和混乱的创造性的故事。”笔者深以为然,历史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战胜孤独、愚昧和混乱的故事。使用着各种高科技产品、乘着飞机满天飞的现代人之所以和刀耕火种、男耕女织时代的古人不同,就是因为千百年间人类在不断思考、实践和创造。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积淀。
历史绝不是虚妄的,它是对每个人存在的解释。当然,了解这些并不能让人获得直接生存的能力。包含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科并不能像科学发明一样直接改变、提高生产。但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为了科学地理解这个世界而存在。世界何以是现在的样子?除了自然科学定律的解释之外,人文社会科学的解释同样重要。钱钟书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正是在这看似“偶然”的社会现象中探索着“必然”的奥秘。这“必然”既包括世界今日面貌的形成之必然,又包括世界未来发展之必然。而我们借以探索的资料,譬如历史,岂能游戏?娱乐至死的时代里,若不严守底线,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土崩瓦解不是没有可能,就算最后不会如此严重,但这样的趋势同样值得我们警惕。毕竟娱乐游戏不是纯粹被动的,它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是确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