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当然是规模越大受伤越重,但是规模大血量厚越能抗
【本文由“xshow”推荐,来自《比亚迪为什么能疯狂上产能?因为比亚迪的半导体和芯片都是自己造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下好先手棋
一百年前,福特汽车就是做全产业链,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牧场,生产的牛皮和羊毛用来制作汽车坐垫。他们的T型车常年处于销量冠军,但是这么做有利有弊,遇到1929年大萧条,福特受影响最大,其它车厂由于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损失比较小。增程式相对dmi比较简单,有较大降价空间。平时通勤用电池里的电就够用了,一般也能开200多公里。逢年过节出远门服务区排大队时才用油发电,能解决焦虑就行了。
现在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和刀片电池出现前的磷酸铁锂差不多了,还在持续迭代升级,一旦在储能领域发力,实现规模化量产,它的产能会迅速超越动力锂电池,成本会大幅下降。稍微分一点产能给增程式就可以满足通勤需求了。那时候它对锂电池混动车的价格冲击是很大的。
经济危机时当然是规模越大受伤越重,但是规模大血量厚越能抗。福特损失最大,但是熬到21世纪了。同时期其他小车企呢?
华为原来卖手机造芯片,卖一部赔一部。但是有通信B端利润撑着,能一直投入研发。等手机受制裁没法卖,依然靠通信设备的半壁江山撑住了。华为以前还有光伏逆变器业务,海底光缆业务。现在依然研发电子系统。中兴一被制裁就倒,现在也见不到手机业务了。华为还能撑着就是丰富的生态提供的保障。
比亚迪06年开始造电动车,也是卖一辆赔一辆。整车业务也不赚钱。但是比亚迪还有电子代工业务,仅次于鸿海富士康。支撑着比亚迪不停地在投入新技术研发。
比较反常识的是比亚迪的dmi成本并不比增程式电动车高。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增程式汽车售价14万,销量也不太好。而其他增程式汽车普遍在20万以上。而比亚迪dmi最便宜的9.98万。销售主力车型都是10万多。增程式最主要的成本在哪里?动力电池和发动机。
动力电池除了比亚迪就是宁德时代。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宁德时代店大欺客。增程式要想便宜就得减少电池数量。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纯电里程小,不省油。还有高速耗油比燃油车还高。这是驱动电机性能决定的。而20万以下购车者,对行车成本极度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增程式电车和纯电汽车在20-30万售价里卷疯了。结果还是卖不过纯电汽车。因为纯电只有电池成本,增程式得在电池和发动机里找平衡。
做增程汽车的一般也是传统整车厂,能造发动机。新势力和特斯拉是不会碰的,要不然发动机还得被砍一刀。
比亚迪DMI比增程式汽车就多了一个传动装置,可以让发动机在高速时直接驱动汽车。高速超车时驱动电机和发动机并联驱动。发动机只考虑最佳燃油效率其他适配复杂工况的功能都砍了,发动机直接减重30%。电池是比亚迪自己的,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设计。而不是宁德时代的标准件。
这就导致比亚迪的DMi,比增程式省油,高速动力还比增程式汽车和纯电汽车好,成本比插电混动低的多。然后在售价十多万的汽车市场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