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方法论开始,不要去灌输和洗脑
【本文来自《垃圾商务茶5元一杯中国茶500一杯,我选垃圾商务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茶叶的标准制定,就能反映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能够部分揭示我们无法创新的根源所在。
茶是一种价值观,是审美,也是文化。而我们是如何认识这种价值,则是我们的方法论。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则取决于这种方法论。这就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的方法论是否正确。
从已知茶叶的标准体系制定来看,我们的祖先以及我们,无一例外采用的是那种主观的方式去认识。茶叶的好与不好,需要某些专家来品鉴。也就是说,茶的好与坏是专家主观认定的,并没有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准,实际上这就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千百年来,我们从事茶专业的人,从未去深入研究过,好茶为什么汤是香的,是甜的,也从未定义过哪种茶是何种香,没有研究过茶是怎么产生的甜。玄妙的茶气是由茶中的什么物质对人生理产生了怎样影响,人喝茶感到愉悦是为什么。汤水生津回甘,茶汤软糯等等,都是由专业的人去定义,他们使用的也是高扬,高锐,米汤,蜜甜,内敛,醇厚,韵感,等等并不是科学的词汇。我们目前的一些对茶的研究成果,仅在于各种汤色,浮沫所产生的原因。
正是因为你缺乏这种基础理论上的探索,使得我们无法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让人们真正认识茶,懂得茶,也无从去着手创新开发新工艺,新品种。渥堆发酵,晾晒,杀青,揉碾,拼配等技术工艺,实际上是千万次实践经验,他们都不能算技术。因此,想要否定或者推翻这些经验和技术,缺乏理论指导,想从其他途径得到同样的茶,你只能是采用同样的不断地实验去发现,那么自然创新成本极其高昂。
再转望我们其他的行业,无论从管理科学或自然科学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方法论存在,除非是学来的。我们掌握了火药生产技术,但确没有发展处枪炮,我们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但是,我们在现代工业和材料科学技术上确远远落后。这都与我们这种方法论有关。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方法论开始,不要去灌输和洗脑。免得几十年后社会上各行各业仍然充斥着像茶叶行业一样的傻子和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