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解除朋友圈三天可见
本文转自公众号:温血动物
数据显示,超一亿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
关于人们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原因,我已经在朋友圈里看过无数篇解释的文章:不想被父母长辈指点,不想被工作上的点头之交窥私,不想让人看到过去幼稚的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我封闭这种行为是有快感的,“陷入自闭”一开始是一种无奈,到了后来,就成了一种主动选择。
但也会有人在三天可见之后的某个时刻,又悄悄地打开了朋友圈,就像一个博物馆,内部维修完毕以后又重新开放了。
我们把这种行为特征称之为“博物馆型人格。”
封闭心扉很容易,封闭之后重新打开却很难,而且,关于离开朋友圈的讨论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过,有什么力量 ,能让人解除三天可见。
能让我们打开自己的瞬间,才是值得珍视的记忆。
于是,我采访了几位博物馆男孩和女孩,从我自闭了到我想开了,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同城的女孩,照片特别漂亮,多年的冲浪经验告诉我这肯定是盗用了美少女的照片,屏幕的背后对方多半是个抠脚大汉,那段时间我刚好比较无聊,所以也就将计就计地聊了下去,期待着她给我卖她武夷山爷爷亲手种的茶叶。
但是这个骗子说话特别有趣,我们连最喜欢的电影都是一样的,有一天我特别烦躁,故意提议一起去吃火锅,我知道骗子肯定是不会奔现的,这段聊天应该也就到此为止了,可她居然答应了。
我抱着这人一定会鸽的心态去了,没想到对方居然真的是照片里那个女生。回家以后我把朋友圈设置了全部开放了,我不希望在她点进来看的时候,只能看到一道冷漠的横杠。
当幸福来敲门时,你不能自己把门关上。
——那天坐公交车的时候身上没零钱了,但是周星驰说的对,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美女,总有一天她会身披白色连衣裙,脚踩匡威来借我两块钱。
我以还钱为由,趁机要了她微信,加她之前我把朋友圈里乱七八糟的链接删掉,然后设置全部可见,因为两年前发过去猫咖的动态,据说女生都很喜欢猫。
把两块钱还给她以后我兴冲冲点开她的朋友圈,发现只有一道横杠。真是一场来无影去无踪的爱情。
但看到自己精心打造的朋友圈,突然有点舍不得关掉了。
——朋友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当然是用一个个赞和评论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理解和支持你。
所以我把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的时刻,大概是发现自己凌晨三点分享到朋友圈的歌,从来不会有人听的时刻吧。
如果朋友圈只是一个发广告的场所,和为了社交只能展示自己光鲜亮丽一面的平台的话,那我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的一切展示给别人看呢?
但有一天,我在深夜分享了一首皇后乐队的《The Show Must Go On》,一个聚会上认识的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忽然来找我聊,问我“你也喜欢queen吗?”
然后我们聊了很久,Freddie传奇的一生,华丽摇滚的发展史。那时《波西米亚狂想曲》还没有上映,我从来不会跟身边人聊起这些,我知道跟人聊起自己不太大众的爱好会显得很装。
后来他常常邀请我去他家听他收藏的黑胶唱片,我们成了好朋友。
我呢,也打开了朋友圈, 并且不再害怕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爱好。朋友圈确实不都是朋友,但其实也可以让陌生人变成朋友。
勇敢一点,别错过志同道合的人。
——我比前男友大三岁,他还在上大学,我已经工作两年了,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我负担房租,他只交物业费,一开始我以为有情饮水饱,但我发现,付出并不意味着得到感恩,而意味着得到对方的习惯和理所当然。
他直到毕业也没有确定工作,并且丝毫不急——反正有我为他兜底。我下班回家,他还在电脑屏幕前厮杀。
最可怕的是,我发现和他一起生活让我变得越来越封闭了——我甚至把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关系。
和他分手的那天我就把朋友圈打开了,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溺水的人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一样。
一个人适不适合你,其实看你愿不愿意分享和他在一起的生活就知道了。
——高中时候的同桌现在是编剧,这是我曾经最想做的工作。
那天她在QQ上转让一个vintage包,附着微信二维码,我恰好很喜欢。
我高中时的成绩一直不如她,我是个自卑又好强的人,那时就立志今后一定要过得比她好,结果如今的差距比那时候还要大。
加她之前,我用两个小时清理了朋友圈,只剩下美食照旅游照那些,然后解除了三天可见。
当时的想法就是,虽然我一直不如你,但是现在过得也并不比你差。
交易很顺利,由于毕业以后就再没联系了,我们还捎带着怀了下旧,并没有评价对方的生活。
聊天结束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可笑——对方真的会在乎你朋友圈发了什么,真的会拿这些东西来评价你吗?
就算她真的会拿这些东西来评价和定义你,也只能展现她的狭隘和浅薄,你又何在乎呢?
想到这里,我就再也没有关掉朋友圈,我不需要用朋友圈证明什么,这只是个分享生活的地方罢了。
——那天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装作无意,但实际犹豫了很久才说:“每次我跟你爸点进你朋友圈都是空白的,你工作忙,没时间打电话,都不知道女儿每天干了点啥呢,我们很想你。”
我这才想起来,我不仅设置了三天可见,而且大部分内容也把他们放进了不可见的分组。
怎么说呢,无论是自己的观点,还是自己的生活,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害怕被长辈看到,既害怕他们担心多虑,又害怕被他们居高临下指指点点。
不过仔细想了想,我还是解除了三天可见,并且把爸妈从那个分组里移了出来。
其实爸妈挺懂年轻人的梗的,有次我发了一个笑到头掉,我妈还评论我是不是在满地找头,哈哈哈哈哈
一年只回一次家,我不想让自己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至少他们想我的时候,还能拿起来手机看一眼我的朋友圈。
“没有什么原因,就是感觉自己值得被了解,恨不得拥抱全宇宙。”
一个祈祷
调查显示,人们在深夜容易陷入抑郁,但谁又能保证那些大大小小的不顺心一定是累积到深夜才爆发的呢。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拥有敏感细腻的内心,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内心已经想要引爆自己了。
童话故事里的结尾永远都是王子公主幸福快乐到永远,长大后我们明白快乐其实难得,更多的情绪是无聊麻木和孤独失落。
三天可见只是间歇性自闭的一个缩影,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的意义是珍惜间歇性想拥抱宇宙的时刻,是自闭后的重启,是觉得自己值得。
祝愿每个博物馆男孩女孩,都会遇到忍不住打开自己,拥抱生活的瞬间。
那时候,世界会发现,你是一座宝藏。
-End-
基本不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