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已经不做爱了

作者 | 彭彭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小in无法想象,在婚恋自由的今天,还有这样令人心痛的惨剧。

最近,一位女生被父母逼婚,自杀去世。

500

她叫楠楠,年仅23岁。

一个惯不爱喝酒的女孩,吃下一大把头孢,灌下好几瓶白酒,点燃提前准备好的炭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天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如过去3个月以来的每一天一样绝望。

500

楠楠 图源:小红书

悲剧的源头在今年年初。

舅舅把他战友的儿子介绍给了楠楠,男方家庭条件不错,男生也很优秀。

父母和亲戚们喜上眉梢,所有人都觉得是一桩不错的婚事。

除了楠楠。

走出校园、初入社会的楠楠想要先努力工作,打拼事业,学历不错的她觉得自己还有大好的前程,不想就这样被安排着不明不白草草结婚。

她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更期盼着遇到真正喜欢的人。

500

母亲却说“现阶段的任务就是结婚生孩子”,催着她去见面,“把事情定下来”。

楠楠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一直想要个男孩,可当年母亲生下她之后伤了身体,没办法再怀二胎。

于是楠楠从小就被看作是那颗“恶”的种子,在妈妈眼里,是楠楠的出现让她“少了个儿子”。

如今母亲身患重疾,更是把一切怨怼和压力统统指向了“不听话”的楠楠。

500

曝光的聊天对话里,母亲不仅一直灌输着“早点出嫁”和“讨好婆家”的观念,替楠楠把姿态放到了极低,更是对女儿极尽怨恨、充满了尖锐的恶意:

“妈妈今天要准备寿衣了,你就在外面呆着吧。”

“是你让我们家没有儿子的,你也快把你妈害死了。”

“你就是罪人,这辈子永远别想好过。”

500

没有一条对话是一个母亲该有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她一把把掉的头发、吐的血,触目惊心的照片,以及一条条咒楠楠“去死”的信息。

春暖花开的三月,没有一丝温暖是留给楠楠的。

怀着满满的负罪和愧疚,以及一颗冰冷绝望的心,楠楠终于被自己的母亲成功“咒死”。

她走了,留给世界一阵唏嘘。

小in如鲠在喉。

结婚,在中国人习俗里的人生大事,如今却盘桓着各种冰冷窒息的衍生问题,像缠绕在现代人脖颈上的锁链。

婚姻是催命符吗?

是谁在春日杀死了一个婚龄女孩?

小in找不到答案,或许这也并不是一个简单明晰的单选题。

但放眼东亚,好像日韩的年轻人,更加谈婚色变,如临大敌,在婚恋的漩涡中走入歧途。

500

日本人已经不做爱了

生活原本不苦,直到吃了爱情的苦。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年轻人已经选择断绝爱情,于传统婚姻中叛逃。

最近几年,「友情婚」在日本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

友情婚,即和好朋友协议结婚。

小in不免联想到影视剧中无数次出现的经典桥段: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男女主角,约定如果30岁男未婚、女未嫁,那么两人就在一起。

500

《我可能不会爱你》

但是现实中的“友情婚”可没有这么多浪漫的桥段,不是普通朋友之间相互结婚,而是指结婚双方像朋友一样在一起生活。

简言之,就是剔除「性爱」的普通婚姻。

不恋爱,不做爱,只陪伴。

COLORUS是目前日本最大的一家「友情婚婚介机构」。

来到这里的男男女女,寻找着三观一致、性格契合的“好朋友”。

如果双方志趣相投,并且很聊得来,就可以签字盖章,缔结婚姻,成为共生共存的“室友”、同舟共济的伴侣。

500

不过,想要结友情婚,并不是品味一致就足矣。

虽然跳过了麻烦的恋爱环节,但为了确保关系的稳定,双方需要在结婚前就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并白纸黑字约定在册。

500

COLORUS的负责人说,曾经有一对男女,在他办公室足足讨论了8个小时。

小到每顿饭的费用怎么分摊、每天的碗谁来洗;大到同居还是分居、要不要小孩......甚至大方讨论是否允许对方有“婚外恋”,以及如果离婚,财产、住所等怎么处理。

500

日本的相亲活动中,曾流行测试 DNA 来了解对方的性格

据悉,日本约有1%的人想要组建友情婚。

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性少数群体,有人是迫于家人的催婚压力,还有一些人就是单纯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丛林里,失去了对浪漫关系的悸动。

据统计,日本每4个男性中就会有1个不婚,而女性每7个中也会有1个不婚,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早已不是人生的必须项。

500

取而代之的,是“宅”文化和“丧”文化的大行其道。

日本社会学家荒川和久在《超单身社会》一书中说:“对于现代人而言,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必然的共同体了,而是一种可供人选择的亲密关系。结婚是所有人的人生必需品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日本,独居的“空巢青年”越来越多。

不工作,不社交,不恋爱不结婚。

他们蜗居在十几平的小隔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老去、死去。

500

日本电视台NHK曾经有一部纪录片《无缘社会》,就是聚焦这些与社会“无缘”的人。

影片开头就是一名死在自己公寓无人发现的年轻男子,直到腐败的臭气惊动了邻居,人们才发现他已经去世4天了。

500

日本的老龄化日渐严重,已经到了专家建议“老年人集体切腹”的程度。

而与此极端对立的,却是日本的空巢青年已经高达几百万,空巢率占到日本总人口数量的2%~5%左右。

 

“高龄少子”的日本,在工业化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中,暮气沉沉。

满街都是写着一人食的居酒屋,亮着无尽的灯,照着满街孤寂的灵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剔除了爱情的日本「友情婚」一代,谋生不谋爱。

500

500

韩国人已经不结婚了

如果说日本的婚恋还可以“再抢救”一下,那么700万数量庞大的韩国人,已经不结婚了。

「不婚族」,直接宣告了婚姻在韩国的死亡。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2年韩国登记结婚数量仅191957件,是自1970年来,52年中最少的一年,预计2023年还会继续下滑。

而过去六年,韩国的生育率更是连续下降,全球垫底,成为首个“0生育率”的国家。

也就是说,在韩国,平均每名女性终生生育的孩子数量均值不足1个。

“不婚不育”的标签,已经牢牢焊死在了韩国当代年轻人身上。

500

夸张的是,如今韩国不婚族对婚姻的态度,已经从“不婚”走向了“反婚”,从冷漠变成了抵制。

韩国的不婚族,开始流行单身婚礼,大搞仪式,甚至要在教堂做“反婚宣誓”。

谈到结婚,大部分人的印象一定是亲朋好友、三姑六戚、同事领导,八方来贺,掀起一场规模不小的骚动。

而不婚族的「不婚仪式」,除了没有结婚对象,其他流程和普通婚礼完全一样。

亲友相聚、份子钱、婚戒、鲜花等等,一样不少。

500

图源:X博士

庄严的教堂里,不婚者郑重宣誓自己将独身一人,永不结婚;

嘈杂的酒吧KTV里,和朋友们推杯换盏,引吭高歌,举行热闹的单身派对。

500

500

图源:X博士

2022年,不婚仪式在首尔等主要城市非常流行,甚至还催生了专门的非婚司仪,并且佣金不菲。

500

图源:X博士

这种不婚浪潮甚至倒逼企业进行福利制度改革,部分公司对不婚族发放“补助金”,提供等同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津贴,以及5天的带薪休假。

500

图源:@齐鲁晚报 视频截图

在这种独身主义的浪潮下,韩国的“独饭”“独酒”等「一人文化」越来越流行。

最近几年,一人食餐厅迅速蹿红首尔。

走进首尔弘大入口站附近的这家餐厅:可供一人使用的隔断式餐位、经济实惠的一人食菜单、餐厅入口的食券自动贩卖机......完完全全是为“独饭”族量身打造。

500

独自吃饭、独自喝酒对韩国的年轻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倍感孤独”的难事,与此相反的是,韩国却是东亚最大言情剧和婚恋综艺产出国。

光去年的韩国,就有将近20部恋综扎堆播出,在全网大受追捧。

而根据韩国KBS电视台的采访调查,大部分恋综的忠实观众,都是单身人士。庞大的单身人群,撑起了整个韩国恋综市场。

500

韩国“大尺度”恋综 《伊甸园:本能的后裔们》

不婚文化在韩国的大行其道,其实早有苗头。

在去年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只有17.6%的韩国人认为必须结婚。

而在19-34周岁的韩国已婚人群中,愿意生育的只有63.3%,其中男性意愿相比女性较高一点。

为了提高本国的生育率,2022年韩国政府为新生儿父母提供折合人民币11385元的生育补贴;

而对于不结婚的单身人士,更是一度试图征收“单身税”。

500

以熬夜晚睡著称的韩国,有东亚最流行的应援文化和时尚,满街是咖啡因的香味,和摩登潮流的红男绿女。

本该如韩剧般相爱在初雪街头的年轻人们,却自我放逐在“失乐”的孤岛。

韩剧终究照不进现实。

单身无罪,但不得不承认,这代年轻人,可能就是韩国的最后一代年轻人。

500

无性无爱还是悲哀

如果你听说过日本街头的“路上寝”,韩国考试院的“孤独死”。

就能窥见日韩年轻人不婚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宣战,是一种无奈的抗争。

当欧洲国家普遍实行7小时工作制、每年至少30天带薪年假,并开始试行“上四休三”的工作制度时。

加班文化起源地的日本,打工人还在“企业战士”的精神下疲于奔命,身体力行地演绎着什么才叫真正的“社畜”。

500

据日本媒体调查统计,有近六万八千名公司职员,每月平均加班时间高达47个小时。

每每凌晨,你总能看到超长工作的员工披星戴月地下班,结束了一天的漫长工作,在居酒屋里小酌一杯,得以短暂地放松。

醉醺醺的人们走出酒馆,往往不等回家就已经倒头在马路上呼呼大睡。

第二天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这就是日本有名的“路上寝”

500

如此之大的工作强度,最终换来的,却是实际工资的连续下滑,以及失业率的持续走高。

朝不保夕的日本年轻人,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又谈何结婚,更不用说买房、买车和生育。

500

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再说“房奴”韩国。

光是近几年高得离谱的房价,就足以劝退一大批想要结婚的年轻人。

想在首尔最普通的小街道买一套100平的公寓,需要近700万人民币。而市区一套84平方米的二手房,则需要2050万人民币,折合每平方米24.4万元。

韩国买房难不仅仅是房子贵,更是1800人抢同一套房子的“抢房难”。

现实就是,更多的人连成为房奴的机会都没有。

500

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无力谈婚姻。

只能蜗居在几平米的考试院中,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

这就是“孤独死”

500

如今韩国的80、90和00后自嘲为“三抛世代”:抛弃恋爱、抛弃结婚、抛弃生育。

讽刺的是,他们曾经被认为是最具消费能力,最有活力的一代。

500

如果说高压的工作、不尽人意的薪资、遥不可及的房价,是这个时代落在年轻人身上的一粒沙。

那么长久以来流淌在东亚文化血脉里的婚姻规训,则是缠绕口鼻、令人窒息的那块布。

有这么一句话,中国的厨子,日本的妻子。

最常见的日本家庭,丈夫通常是西装革履的忙碌上班族,妻子则是打点内务、温柔贤惠的全职太太。

看似温馨的家庭分工,背后却是日本大男子主义泛滥,男女性社会地位极其悬殊。

不少女性婚后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相夫教子。

500

妻子和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极不平等,妻子需要绝对服从丈夫的权威,久而久之,男性会将工作中积压的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

在日本,有超四分之一的已婚女性遭遇家暴。

数量之庞大,让人不寒而栗。

迫于日本社会的舆论压力和婚姻规训,没有人权的日本妻子,不敢离婚,不敢反抗,只能在长久沉默中自己忍受。

500

日本知名女星佐佐木希被丈夫家暴

那些鼓足勇气走出家庭,走向职场的女性呢?

也并不是一腔孤勇就够的,等待她们的,还有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婚育招聘歧视、人妻骚扰......

弥漫在整个东亚的催婚催育潮,像一道圈圈收紧着的,勒在年轻人脖颈上的项圈。

在长期的东亚教条下,日韩年轻女性的不婚主义,更像是一场釜底抽薪的反抗。

这沉默,震耳欲聋。

500

23岁的尹志慧认为“不婚”才能保障女性权益

“40岁还单身,肯定有点问题。”

“不结婚生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类似的话我们听了太多太多。

有着相似文化范围的东亚,有着相同的婚姻规训,面临着同样的婚姻危机,迷茫的年轻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下艰难裸泳。

谁杀死了楠楠?

小in没有答案。

“全民结婚”的时代里,不止“友情婚”“不婚仪式”,我们或许将看到更多种多样的婚恋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年轻人在多方的博弈中,一代人在苦苦的等待下,对那份真爱与自由的期待。

500

500

图片联系方式均为私人,禁止添加,违者必究”

点个「在看」,不管是开除性欲的日本,还是「最后一代」的韩国。

祝我们婚恋自由,单身亦无罪。

相信另一个世界的楠楠,已经自由地奔驰在向往的生活里。

那一定是个追求真爱和自由的乌托邦,是属于她的春暖花开的三月。

500

无意制造焦虑,无意反婚反育——只愿看到这篇文的你,尽情爱你所坚定的生活,人生只一场。

点击「ins生活」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北京市

热门评论 3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8
最热 最早 最新

  • 这个自杀的女生,如果是真人真事,如果
    只是为了报复她的父母而已。
    完全可以平静一下心情,远离聊天记录中那个恶意满满的母亲(大概率是虚构的),到另一个城市生活。
  • 据说东亚普遍内卷是由于产业升级失败,无法获取超额利润,造成年轻人看不到奋斗的希望。无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看着日韩年轻人的今天总有些后背发凉。
  • 😀评论区真的堪称观网现状了。
    不过,我就说一下,不恋爱,不做爱,只陪伴,的另外一面是 AV产业蓬勃,推特LJ,爸爸活,汉江伟哥,首尔夜店,韩流乱舞。
    人们前所未有的孤独,又前所未有的开放。我们爱一切、对一切狂热上头、参加各种粉丝团体、圈子社团、乐此不疲;与此同时,我们对身边的人冷漠、嫌弃、厌恶。
    你以为人们不结婚不恋爱,就没有情感需求了?只不过变成了游戏氪金、粉丝打榜、直播打赏。这真的就是一种奇观,对身边的人关上心扉,对素未谋面的网友心脏长在外面,当彼此情感需求的工具人。
  • 大哥说二哥
  • 真能写,拿个极端个例,来焦虑大众 ,坏
  • zxw
    此评论已被屏蔽
    我觉得不如先举报一天到晚整些什么情人节、女神节焦虑的商家。妈的一到那种时候我就心里发毛。
  • 风雨过后有彩虹 实事求是
    BBC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最先进的人类是不分性别的,为了彰显美西方是代表民主自由的灯塔国身份,一定是从美西方开始,到时什么反堕胎法、男女平等等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为表人种的先进性,美西方一定会带头进行到底,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 六的影子
    这种公众号是反人类,反社会。
    用一些个案来以偏概全,
    用焦虑来蛊惑人心,
    用自了来替代解决问题,
    不婚,抗婚大有人在,这是社会自然,
    但不需要你们来推波助澜,
    人类繁衍和家庭归宿是本能,
    繁衍是,家庭不是。正因为家庭不是,所以需要婚姻法
  • 人类发展心理学,今天这一波是来自另一个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其中鼎鼎有名的佛洛依德“人格发展五阶段”。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性欲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
    人格发展理论正是基于“生殖本能”而发展。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 1 岁左右。
    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这个跟皮亚杰的“0-2岁感知运动阶段”有点像,不过皮亚杰的观点是婴儿这个时期是用嘴在探索世界。
    肛门期(anal stage):2-3 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开始摆脱纸尿裤,自己能控制排屎尿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通过控制屎尿来获得掌控感。
    性器期(phallia stage):4-5 岁左右。
    此时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狄浦斯情结”形成期。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x,俄底普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ps: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叫法是源自于一个故事,俄狄浦斯王成长过程机缘巧合弑父娶母,暗喻着这个事情的男孩恋母,而把父亲当成自己的情敌。
    潜伏期(latency stage)6岁到16岁左右。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13岁到18岁。
    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人性本能不能压抑,要主动的去寻找自己的伴侣,勇敢点!
  • guan_16462964301226 中间派,讲道理,不站队。 谁有理听谁的~~
    写得这是神马玩意?
  • 我是大灰狼啊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垃圾文章 ,标题党
    明明逼婚只是自杀的导火线,本质上还是这女孩的家庭生活平时就很压抑,,,
    后面又东拉西扯说鬼子的事,小鬼子做不做,你去调查过啦?
    找部影视剧,就敢瞎编
  • 已经举报,这种编造小作文挑动两性对立、贩卖社会焦虑的文章,见一次举报一次。另外,观网编辑也请自重,这种文章发酵过多,会导致观网被封的。
  • vic
    教育女儿顺从婆家的母亲,都是婚姻的破坏者。有脑子的女儿,都会选择不婚。因为女儿知道,被婆家欺负时,利益受损时,父母不会帮助她拿回自己应得的,所以,不婚是防止利益受损的唯一手段。女孩儿结婚,一定不能放低姿态,否则,女孩儿自己,及其子女,都会受到严重利益损害。传统中国文化,已经成为阻碍婚姻的重要力量。
  • 全部楼层
    筝无弦
    生物体内的荷尔蒙是不会因为你的预言而消失的。
    你这理解角度错了吧。。
  • 心理残疾的女孩,可悲的人生
  • 作者以偏概全而已!
    得出很偏差的结论,来博取关注,忽悠大众,污染舆论!!!
  • guan_15675771092777 不用个性昵称,是因为只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人。
    全部楼层
    五月的庞礡礡
    那么好的文笔,被浪费在这种贩卖焦虑的推文上
    可以赚钱,以此为生。
  • 这就是典型贩卖焦虑,反人类。那么多丁克孤独终老,半路不丁克的受害者,这就变种的女权手。中华文化就要断在这种氛围里。
  • 六的影子
    这种公众号是反人类,反社会。
    用一些个案来以偏概全,
    用焦虑来蛊惑人心,
    用自了来替代解决问题,
    不婚,抗婚大有人在,这是社会自然,
    但不需要你们来推波助澜,
    人类繁衍和家庭归宿是本能,
    说得好!
  • 大猫孟准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导致女孩死亡的不是简单的“催婚”,而是妈妈的怨恨和诅咒,摊上这样每天发散负能量的母亲是小概率事件。我敢肯定地说,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我妈,从过去甚至到未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被亲妈怨恨是非常难受的,且容易寻短见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