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上海市的专属防务单位——上海警备区依旧保有一个师级规模的高炮防空部队
【本文由“云山之枫”推荐,来自《国民党空军随时随地轰炸大陆城市,为啥到1955年就截止了 ?》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950年代上海空战是发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上海市及其附近空域上进行的一系列争夺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国民党空军凭借舟山群岛等地的机场对上海进行了20余次空中攻击,投弹360多枚,毁坏房屋2300余间,造成伤亡2300余人,其中1950年1月7日至2月6日,连续4次集中对上海的电力生产单位和城市重要设施进行了重点攻击,其中以2月6日的“二六轰炸”为最猛烈。
1950年2月6日中午12时25分到下午1时53分,蒋匪军空军共派出4批次17架轰炸机,在上海市区投弹67枚,对多个上海重要的电力、供水、机电等生产企业进行轰炸,其中以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厂区共遭到15枚炸弹命中,其中有9枚命中发电厂的厂房及设备,输煤设备全部被炸毁;另有13台锅炉和6台汽轮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一台主发电机严重受损,电厂当时的15万千瓦的正常负荷迅速下降至零。
空袭过后,上海市的发电能力从25万千瓦下降到4千千瓦,由此造成上海市区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停产,大多数街区电力供应中断,高层建筑电梯断电悬空,许多商店关门停业,大上海“十里洋场”陷入一片黑暗,灯火管制使得每户家庭只能每天点一盏电灯半小时。另由于上海的自来水生产单位也遭到空袭破坏,使上海自来水供应出现困难,市民的马桶、厕所都无水冲洗。此次空袭共造成了1148人伤亡和1180间房屋损坏。
空袭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紧急制定了多项措施,以力保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市民人员的安全,并组织力量修复遭到破坏的电力设施,经过42小时05分钟的抢修,上海市基本恢复正常供电,然而上海的工业生产和市民的正常生活仍然受到了较大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500万美元。
杨树浦发电厂电容量最大的汽轮机在二六轰炸中遭到严重损坏,必须送往瑞士维修,由于海上通道被封锁,这台机器经由陆路辗转过境苏联、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历时一个多月才完成修复回到上海。同年12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原属美国商人资产的上海电力公司实行军事管制,将电厂收归国有。
为了纪念二六轰炸,上海市卢湾区政府出资修建了“上海二六轰炸纪念碑”,位于市中心的徐家汇路泰康路立交桥附近。时至今日,上海市的专属防务单位——上海警备区依旧保持有一个师级规模的高炮防空部队。
由于当时蒋匪军轰炸机的性能要躲避地面炮火的攻击必须采取高空目测投弹,此种投弹方法的命中率相当低,而蒋匪军对上海的轰炸却有较高的命中率,因而中共保密部门判断必有地面引航人员为飞机提供电台导航,因而加强了保密排查工作,国共双方也围绕这个焦点进行了一系列间谍战,最后国民党方面谍报人员罗炳干(化名:吴思源)被中共保密部门抓获并处决。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方面的空军力量弱于蒋匪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苏联给予空中力量支援,苏联同意援助,并于1950年3月在巴基斯基等将领率领下,派出108架各类战机组成的混合集团军进驻上海,帮助中国大陆加强空中防御,其中还包括有38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亚音速战机——米格-15战斗机。随后在当年3月至5月的4次空战中苏联战机击落了6架国军战机,迫使蒋匪帮方面停止了对上海的进一步攻击。之后,由于蒋匪帮决策优先保障台湾地区的安全,于是从舟山群岛撤军,由于没有临近的机场起降,蒋匪空军无力再对上海进行成规模的空袭或骚扰,上海空域较大规模的争夺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