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致死?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3月22日。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
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
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及让通货膨胀率回落至2%的目标,委员会决定加息。
这也是自2022年3月以来第九次加息。
累计加息475个基点。
①美联储加息止渴?▽
2022年3月7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称。
考虑到经济数据强于预期。
美联储或采取快于预先计划的速度加息,若接下来的数据依然强劲,美联储准备进一步提高加息幅度来遏制通胀。

第1次加息。
3月17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
这是美联储时隔1183天以来。
首度宣布加息。
第2次加息。
5月4日。
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0%区间,为2000年5月以来最大幅度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同时。
美联储宣布缩减其8.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计划,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
在政策声明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明确排除了后续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称这“并不是委员会正在积极考虑的事情”。
然而。
他很快就被打脸。
6月份。
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8.6%,创了美国近40年新高,物价上涨蔓延至更多经济领域。
第3次加息。
6月15日。
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
加息幅度为1994年以来最大。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消息。
在公布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
预计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美国经济仍然有可能实现“软着陆”。
鲍威尔还强调。
美联储不会试图引发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对加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7月7日。
据美联社报道。
日前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6月中旬召开的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7月会议可能适合加息75个基点或者50个基点,以平息通胀。
第4次加息。
7月27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1.50%-1.75%上调至2.25%-2.5%,并预计持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
美联储在此次的决议声明中重申。
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这一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则在会后采访时表示。
美国再度出现“异常大幅”的利率上调可能是“合适的”,他虽承认美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但并不认为美国因加息而衰退。
8月26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将继续采取措施“强力”抗击通胀,但同时警告称强力的加息措施将为美国家庭和企业带来“痛苦”。
9月份。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
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环比上涨0.1%,预期值为下降0.1%;同比上涨8.3%,高于预期值8.0%。
第5次加息。
9月21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3%至3.25%之间。
第6次加息。
11月2日。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加息75基点,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3-3.25%上调到3.75%-4%。
这是200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11月30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证实。
自今年3月起激进加息375个基点后,该行或将在12月放慢加息步伐。
不过。
他也表示为了进一步限制通胀,利率仍会持续增加,最终的利率水平将会比今年9月份预计的本轮加息周期终点“略高一些”。
与此同时。
包括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内的不少企业家公开与美联储“唱反调”。
马斯克在推特上呼吁美联储立即降息。
否则美国将面临严重衰退的风险。

12月2日。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向媒体表示。
由于十月份美国通胀仍处于高位,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幅度只是略显趋缓,美联储可能仍需以超过市场预期的幅度继续加息。
第7次加息。
12月14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之间。
第8次加息。
2023年2月1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4.50%至4.75%之间,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
同一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虽然目前的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胀有所缓解。
但是还远未达到目标,美联储仍将持续加息,坚定地致力于降低通胀。
3月7日。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日前在接受接受CNN记者波比·哈洛采访时警告称。
尽管美联储做出了种种努力,且美国经济当下仍在快速强劲地运行,但美国经济突然陷入衰退的风险仍然很大。
随后。
萨默斯呼吁美联储继续激进加息。
第9次加息。
3月22日。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
然而。
美联储的加息之路依旧看不到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新讲话中表示。
仍然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 2%,距离达到该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将逐次货币政策会议地做决定。
②美联储加息风暴?▽
美联储一边加息止渴。
一边放水救自家银行。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3月8日。
美国加密货币银行Silvergate Capital宣布将停止营业,并自愿清算其为加密货币行业提供服务的子公司Silvergate Bank。
3月10日。
美国硅谷银行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接管方。

3月12日。
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理由是其存在系统性风险。
不到一周。
三家银行接连倒闭。
这一边。
美国风景独好。
另一边。
一场金融风暴已经刮到了大洋彼岸的瑞士。
有意思的是。
3月8日。
美国证交会提出了对瑞信财务报表的担忧,并对瑞信进行了新的审查。

不到一个星期。
3月14日。
瑞信就在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程序中自爆发现“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并呼吁瑞士央行提供金融支持。
3月16日。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
瑞银和瑞信反对将它们强行合并的方案,尽管瑞士政府将其纳入选项之一。
具体而言。
瑞信则希望在获得瑞士央行流动性支持后,争取更多时间来落实转型计划;瑞银更倾向于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策略,不愿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

3月17日。
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
包括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银行,已开始限制与瑞信开展新业务。
汇丰银行控股公司已开始审查其与瑞士信贷银行证券相关的贷款。
此外。
还有银行开始要求瑞信在交易中支付预付款,或减少对瑞信的无担保贷款。
3月18日。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贝莱德为瑞信制定了一份竞标方案,报价已超过瑞银。
消息人士还称。
贝莱得一直是瑞信最大的投资银行客户之一。
贝莱得若成功收购瑞信的美国业务部门,将提高自身在固收交易方面的能力,获得更多的交易资源,更好地推动交易策略和业务发展。
这一通组合拳下来。
人家瑞信直接自爆。

3月19日。
瑞银宣布将收购瑞信。
透露这是一宗全股票收购交易,每持有 22.48 股瑞信股份的股东将获得 1 股瑞银股份,相当于每股 0.76 瑞士法郎(瑞郎),总对价 30 亿瑞郎(约合 32.5 亿美元)。
同一天。
瑞信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
瑞信被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通知。
Finma已确定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名义总金额约160亿瑞郎(约合172.4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dditional Tier 1 Capital)将被减记为零。
3月20日。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当天宣布批准瑞银与瑞信的合并。
表示此举有利于金融稳定。
瑞信虽然侥幸过关。
但是这场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月22日。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透露。
在硅谷银行(SVB)倒闭前的18至24个月里,英国央行就已经注意到硅谷银行的“集中度风险”及其贷款和存款账目之间的“客户重叠”,还曾警告美国监管机构注意其风险。
同一天。
美国财长耶伦公开表示。
联邦银行监管机不会考虑为所有美国银行存款提供“一揽子保险”的任何计划。
也就是说。
美国政府不仅有坐视硅谷等银行暴雷的嫌疑。
还不打算为即将引爆的金融兜底。
美国政府虽然“躺平”了。
但它们的镰刀正在全天候运行,从硅谷到瑞士,全球金融体系等着被收割吧。
在这种大环境下。
美国人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比如。
尝到了2008年的甜头。
它们又想“打秋风”。
3月20日。
美国白宫表示。
华盛顿和北京正在讨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可能对中国进行的访问。

当然。
人家是带着满满的“诚意”来的。
同一天。
美国国务院发布《2022 年国别人权报告》,布林肯国务卿就此发表讲话,再次对中国人权状况指手画脚。
依旧还是同一天。
有消息人士称。
美国在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表示希望同中方建交后,就开始对洪都拉斯进行外交施压,试图劝说洪方在同中方正式签署建交协议前收回决定。

连我们与谁建交都想管。
台湾更是被其当做是“禁脔”。
3月22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意美国情报部门负责人的评估,称中国大陆将有能力在2027年之前“入侵”台湾。
搞笑。
同一天。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披露。
他将很快正式宣布,新增4个军事基地的具体位置,此前,美军在菲律宾已经拥有5个军事基地。

新增的4个基地。
虽然小马科斯没有正式披露。
但按照西方媒体的透露,3个位于北部的吕宋岛上,1个位于巴拉望岛。
依旧还是同一天。
瑞典议会投票批准政府关于瑞典加入北约的提案。
瑞典已经来了。
芬兰还会远吗?
乌克兰是铁了心要和俄罗斯死磕。
俄罗斯和欧洲,又或者是北约之间就只剩一个白俄罗斯了。

就这。
美国和北约还不满足。
1月25日。
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并宣布计划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同一天。
德国政府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豹”式主战坦克,并同意盟国向乌克兰提供德制坦克。
2月初。
首辆豹2坦克入场,乌克兰组建8个旅打算攻克克里米亚,俄乌决战即将打响。
豹2弹中可含铀元素。
也就是所谓的“核脏弹”。
3月21日。
英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发表声明,证实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套弹药中包含贫铀穿甲弹。
这是已经懒得装了么?
美国和北约之所以急着在俄乌战场上拱火,无非就是想拖住俄罗斯,腾出手来“挟制”中国。
毕竟。
美国国内债台高筑。
也只有中国有这个体量“割肉”饲鹰。
但中国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就范。
于是。
它们用加息扎好了“口袋”,还在中国周遭上下其手,为的就是促使中国境内的资产大量外逃。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不要笑话人家的自由经济即将崩盘。
毕竟。
这是一个成了才240多年,只有16年没打过仗的“战争狂人”。
真要是经济崩盘?
人家肯定会拖着全世界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