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的交流不必 为人才的交流务必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

19学者评“后疫情时期的国际交流”系列第1篇

为交流的交流,有观光、访友就够了,不必政府去做。政府有余力安排的交流规模也极其有限。

为人才的交流则是务必要大做特做的。当然,政府有余力安排的交流规模仍然极其有限,但是非政府而不能为的是构建活跃国际交流的良好环境。

中国已决定大力度推动走进来的人才交流。在走进来上,第一个环境制约就是签证。听到过数省官员标榜:“一次就给五年签证呀,多大的优惠呀!”

优惠到底大不大,决定于接受方的感受。人才们一定不是打工汉,必会考虑生涯规划。比如做完一个项目之后怎么办?十年、二十年之后怎么办?在职场觉得不合适怎么办?老婆的工作和生活,孩子的教育和结友怎么办?手持五年签证,根本无法考虑生涯规划,未知数这一成本太大,那就放一放吧,就不去中国了。

日本也是在签证问题上极端保守的,但是为了争夺人才,今年决定了:人才们在日本工作一年以上就有申请永住的权利。

人才们当然不是给了永住权就来,也不是拿到了永住权就赖着不走的人们,但是因为没有永住权这一未知数成本,就对中国敬而远之了。

中国搞全国移民法立法也并不容易,用老传统,发挥地方积极性来解决签证问题,让省市决定试行起来,不失为是积累经验的好方法。

另一个,海外人等强烈感受到的一个国际交流的环境问题,反而是中国高度先进的移动支付问题。海外人等现在连旅游都不愿去中国,因为没有“身份证”,买高铁票都不容易,寸步难行。比如说:对游客发个旅游证,对华人人才发个华侨证?对外国人人才发个专业人士证,可以用支付宝、微信钱包,怎么样。

总之,政府的权责是构建高度便利的国际交流环境,活跃人才交流,集世界人才于华夏。https://mp.weixin.qq.com/s/auC6al_Wq9M7Jp2foqNetw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