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踏踏实实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话,现在优秀运动员的后路都不错,退役了也吃得开
【本文来自《中国一代拳王,因为3万元成了老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如果踏踏实实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话,现在优秀运动员的后路都不错,甚至可以说总体上我国专业运动员是世界上看都少有的稳当。这个专业指的是进入省队以上级别,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的,二级和以下完全可以趁着年纪小重新读书。一级需要的训练年限就比较可观了。而且退役时可选的途径包括退役金、读书等等,整体而言不亏。比如巴西现有职业足球运动员过万,其中80%球员月薪不到人民币1400元。
怎么把自己长期投入精力掌握的技能与自己之后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更好的谋生是门学问,很多专业选手退役后都相当吃的开,自己心态调整是第一位,TA们的身体基础好,这个基础不是指的体格,而是神经!到了一级运动员这个档次,无一例外都是兑现天赋的结果,TA们接受信息与传递的硬件基础就比普通人强。所以正规的体育项目训练也多是从神经训练入手的,比如拳击项目的前半年初学者基本不练重拳,完全不用考虑力量,就是倒重心、协调、把神经系统硬生生地调整过来。
顺带一提,我国由于地大物博,生态环境多样性差异显著,而国家实力与体系能力又很强,所以其实在专业体育训练中很难存在真正意义的“冷门”,很多省都是能够在特定项目上单挑欧洲小国的存在,新疆地区的拳击培训与大众参与度就极高。中国也是少有的在拳、跆、摔、柔、击剑等全面奥运搏击项目上实现过夺金的搏击大国。
因为高端考生的成绩是有现成数据的,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甚至不考虑烈士子女等加分情况)、难度足够高、分数分布区分度足够显著的全国性选拔考试有没有?当然有,而且历史悠久,数据公开,那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这五大国际奥赛的全国集训队选拔—五大国家队每年选拔大概是250人左右,一切凭分,不看出身,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北京上海这六省份在历史数据上是远超后面的,每年能保证入选五大集训队20人以上,且必然有学生能够入选正队获得为国征战的资格并斩获金牌!很多在网上吹13的省份其实高端战力就是不行,比如河南,基本没有超过10人入选的时候,而且年年为正队名额努力。广东每年入选人数比河南强,深圳中学一家就能年入5个以上,但正队名额我印象中是去年剃光秃了,一般被认为差这口气就是底蕴不足。近几年四川、重庆势头非常猛,湖南湖北在衰退。顺带一提:江苏23年成绩出户意料的难看,入选人数只有北京的一半...甚至全省都比不过北京人大附中一所学校,人大附一次入围15个。
但北京上海每年的高考人数一般都挣扎在5万人上下,其他省份可都是40万考生起跳,连甘肃都有25万考生呀,所以精英段战斗力自己估计。这两个城市再加上重庆基本是一城敌一省,最新公布的23年赛季五大国集入围人数排序是第一浙江,第二四川,第三上海,第四北京。
真实情况是北京的教育资源分布之失衡比各省要严重的多,除了西城、东城、海淀这三个区外,其他所有区的高考录取率都比各大知名省会和部分二三线城市要差。80万人口的鹤岗10万一套房,每年都有土著考生上清北(我去鹤岗玩那年鹤岗一中一下考上10个!一家4个一家6个,我都惊了,后来不久鹤岗就在网上爆红,出了3万买房事件,作为亲身去过鹤岗的,我在观网就多次科普过这个城市一点都不落后,大家可以翻在观网的评论和文章,看看我是什么时候在观网替鹤岗“代言”的),户籍人口400万(常住500多万)的北京市朝阳区每年能上清北的不到15个...所以这几年朝阳的家长有明白过来的,开始反向送小孩回老家参加高考了。我还曾劝过身边的朋友,别为了所谓孩子考学算错账,现在丰台区均价7万多人民币,她老家南京最好的区均价5万,最好的学区单价才11万,丰台区和南京好学区的录取率怎么比?如果财力不足以撬开西城学区房,纯为孩子上学,那就是氪金给自己家娃加难度...
北京朝阳区也是500万人,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最多15个人
而且四中五中绝大多数高分考生来自襄阳市区,县市的学生主要还是上本县一中,
纯粹从数学角度讲,襄阳市区的孩子考上清北的概率,比朝阳区的孩子高五六倍,可以说容易得多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如果你没有本事把孩子送到海淀区读人大附,那么与其在朝阳区住10万一平的房子,不如送孩子回襄阳房价一万,考清北反倒更容易
强调,这里特指清北,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冲击清北的资质,只想考个武汉理工,那当然是在北京更容易
清北的逻辑和普通大学的逻辑是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