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企业做人事工作近20年了,说实在的,我很不喜欢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

【本文来自《人大代表袁亮希望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在企业做人事工作近20年了,说实在的,我很不喜欢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工作情绪还是积极性都是极不稳定的,一年换几份工作是这个群体大部分人的常态,而且做事不计后果,但凡是领导批评几句就不干了。

反正,就这样吧,我们也是大学毕业过来的,就业是双向选择,既然自己要清高或者自己觉得高人一等,那就找份好工作来证明自己吧,要是不能那就让现实碰个头破血流自己就学乖了不会那么好高骛远了。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双一流还是一般大专生,我唯一要说的是,只要不违法,你们怎么选择都行,反正现在你们年轻,有资本慢慢耗呗!

热门评论 1

  • 我是做跨境电商的,刚入行那会被很多企业挑挑拣拣,基本开始都是做客服文案工作,运营都要1年经验起步,当时很气愤,觉得你企业不给我机会我哪来的1年工作经验?等我带队后我也更愿意招有1,2年经验的运营,我发现自己没办法不双标。中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很松懈,接触到的应届生基础技能不行且学生思维重,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等着别人教,很少有自己主动学的,见过最离谱的ctrl+C,ctrl+V都不知道,问毕业论文怎么写的,答曰用手机备忘录写。最多时带过30多号新人,最后符合要求可用的实际也就1,2个,很多应届生没搞明白一个道理,在学校是学生给学校出钱,学生是老大,学校服务学生,等出了社会,企业给学生出钱,企业是老大,但是学生很少有这种服务意识,很多人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只是日子到了顺其自然要上学上班,不明白自己上学上班的目标,上学时混日子,现在相当于被学校赶出来不得不走出社会要赚钱生活,只能暂时每天开机混工资。小企业带人的时间成本其实很高的,我一个忙的要死的职场人愿意花时间花经验教,花自己钱搞团队氛围,给我的感受就是很多新人不感激也无所谓,干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溜掉了,我重新招人白浪费时间浪费钱。上班盯着闹钟,晚6点没到开始收拾背包跟等下课铃一样,知乎小红书看多了面试时工资开口8千1万的也不少。相反做过1,2年的人一般都是确定要在这行深入干下去的,好上手也容易沉下心做事,受过社会的毒打,知道别人付出的不易,不会好高骛远。你说这样一对比,你更愿意用什么样的人?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2
最热 最早 最新

  • 现在都2023年了。这个问题很难吗
  • 全部楼层
    打死我也不说1
    一个未经培训的生手经过花钱培训变成熟练工,曾经合适的合同对他来说就变得不合适了。
    比较大额的培训都可以增加服务年限合同的。除非就那么几百块的。
  • 有啥办法,可以用最少的钱,招最好的人?
  • 全部楼层
    最烦阴阳怪气夹带私货了
    社会责任这种事情都丢给私人的中小企业干啥?难道不该是国企来承担大部分么?结果现状却是相反的,国企比私人中小企业更难进,他们更不帮社会培养人才
    既然要说公平,为何“该是国企来承担大部分”,你私企既然要抢大部分的市场,为何就不能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而国企承担了社会责任,招走了有能力的人才,留下没有担当的人来配没有担当的私企,这又有什么不对?
  • 全部楼层
    fuhao3503
    另外,我又想到一个问题:
    大型企业既然都可以负担校招的成本了,那么大型企业也不校招,改和你们抢社招人才时,你们又该怎么办?
    要求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大型企业只能校招?
    那这和国企只能啃骨头,私企才能端起碗吃肉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我刚才讲的抽象了点,你就理解为中小企业在岗实操代替培训。
    大企业培训、编属、实岗管理分离就能明白了。
  • 毕业几年那时,我是很鄙视那些经常换工作的人,认为他们是好高骛远的蛀米大虫
    然后我工作几年,才明白让员工经常跑路的公司,没一间是无辜的
  • 全部楼层
    fuhao3503
    另外,我又想到一个问题:
    大型企业既然都可以负担校招的成本了,那么大型企业也不校招,改和你们抢社招人才时,你们又该怎么办?
    要求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大型企业只能校招?
    那这和国企只能啃骨头,私企才能端起碗吃肉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大型企业,根本就不喜欢社招。
    他们更愿意校招出来的学生 直接接受自身企业文化。提高忠诚度
    中小企业,不喜欢校招是自身没有成本冗余 需要一个萝卜一个坑。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至于你说得那种,我本人没有意见,就社招呗,看看谁管理成本高。
    中小企业管理靠人治,一个领导身先士卒带队干活,你说的大企业 哈哈😊
    他们怎么走上校招为主的路线,还不是自身特质决定的。
  • fuhao3503
    社招的人为何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能力又是在哪里锻炼出来的?
    让别的企业培养年轻人,然后自己来社招收割。
    如果每个企业都是这样想的话,还会有“培养好的年轻人”给你们社招吗?
    社会责任这种事情都丢给私人的中小企业干啥?难道不该是国企来承担大部分么?结果现状却是相反的,国企比私人中小企业更难进,他们更不帮社会培养人才
  • 全部楼层
    科学辩证
    你说的是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怎么办?
    谁来承担?我是深刻感觉到社招的优势的
    校招,让可以负担的大型企业去做 真的不合适中小企业
    另外,我又想到一个问题:
    大型企业既然都可以负担校招的成本了,那么大型企业也不校招,改和你们抢社招人才时,你们又该怎么办?
    要求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大型企业只能校招?
    那这和国企只能啃骨头,私企才能端起碗吃肉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 全部楼层
    zzz3996
    谁不愿意呢?不过你实现订立合适的合同并遵守不就没事了么?
    一个未经培训的生手经过花钱培训变成熟练工,曾经合适的合同对他来说就变得不合适了。
  • 现在的企业能与几十年前的企业一样把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全包了吗——做不到吧,企业自己能活多久都不一定呢,那就别怪人家择木而居,逐水草而走了。
  • 沈在宥
    我是做跨境电商的,刚入行那会被很多企业挑挑拣拣,基本开始都是做客服文案工作,运营都要1年经验起步,当时很气愤,觉得你企业不给我机会我哪来的1年工作经验?等我带队后我也更愿意招有1,2年经验的运营,我发现自己没办法不双标。中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很松懈,接触到的应届生基础技能不行且学生思维重,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等着别人教,很少有自己主动学的,见过最离谱的ctrl+C,ctrl+V都不知道,问毕业论文怎么写的,答曰用手机备忘录写。最多时带过30多号新人,最后符合要求可用的实际也就1,2个,很多应届生没搞明白一个道理,在学校是学生给学校出钱,学生是老大,学校服务学生,等出了社会,企业给学生出钱,企业是老大,但是学生很少有这种服务意识,很多人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只是日子到了顺其自然要上学上班,不明白自己上学上班的目标,上学时混日子,现在相当于被学校赶出来不得不走出社会要赚钱生活,只能暂时每天开机混工资。小企业带人的时间成本其实很高的,我一个忙的要死的职场人愿意花时间花经验教,花自己钱搞团队氛围,给我的感受就是很多新人不感激也无所谓,干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溜掉了,我重新招人白浪费时间浪费钱。上班盯着闹钟,晚6点没到开始收拾背包跟等下课铃一样,知乎小红书看多了面试时工资开口8千1万的也不少。相反做过1,2年的人一般都是确定要在这行深入干下去的,好上手也容易沉下心做事,受过社会的毒打,知道别人付出的不易,不会好高骛远。你说这样一对比,你更愿意用什么样的人?
    你们招的应届生都不行,你首先得考虑是不是你们招人的流程有问题吧。招人的时候就没面试一下实际能力如何吗?疫情之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实习经验,招不到行的学生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 全部楼层
    科学辩证
    你说的是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怎么办?
    谁来承担?我是深刻感觉到社招的优势的
    校招,让可以负担的大型企业去做 真的不合适中小企业
    成本啊,我前面有个评论已经说了。
  • 全部楼层
    打死我也不说1
    企业是讲效益的,又不是搞慈善的,企业愿意培养也得员工配合才行,这也是双向的。前几年有航空公司跟飞行员打官司也是因为企业花钱培养了飞行员,然后飞行员想去薪资更高的公司服务去,然后自己培养费不想承担那么多,这就是市场经济。
    谁不愿意呢?不过你实现订立合适的合同并遵守不就没事了么?
  • 全部楼层
    fuhao3503
    社招的人为何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能力又是在哪里锻炼出来的?
    让别的企业培养年轻人,然后自己来社招收割。
    如果每个企业都是这样想的话,还会有“培养好的年轻人”给你们社招吗?
    你说的是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怎么办?
    谁来承担?我是深刻感觉到社招的优势的
    校招,让可以负担的大型企业去做 真的不合适中小企业
  • 全部楼层
    科学辩证

    为啥不能社招为主?
    社招的人为何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能力又是在哪里锻炼出来的?
    让别的企业培养年轻人,然后自己来社招收割。
    如果每个企业都是这样想的话,还会有“培养好的年轻人”给你们社招吗?
  • yuanyue58 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现在的年轻人 可以说家境普遍能过得去 扛得起一定的试错成本 包括时间金钱 不像我们506070这一代 耗不起
    本人曾经是一个管理者 有楼主同样的看法 同时又为这样的年轻人惋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这些孩子 太不爱惜“童真”了 等明白过来 一切都晚了
    我想说 家长对孩子的骄纵 也难辞其咎 爱是祸害呀
  • 传统观念上,大学培养的是理论型的人才,专科培养的是专业型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实务型/综合型的人才。
    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必要的磨合成本,原来是可以在国营企业的学徒工模式中尽量弥合的,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忽略不计了。
    那么成本由谁承担,就是很明显的事情了,谁弱谁承担。
  • 沈在宥
    我是做跨境电商的,刚入行那会被很多企业挑挑拣拣,基本开始都是做客服文案工作,运营都要1年经验起步,当时很气愤,觉得你企业不给我机会我哪来的1年工作经验?等我带队后我也更愿意招有1,2年经验的运营,我发现自己没办法不双标。中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很松懈,接触到的应届生基础技能不行且学生思维重,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等着别人教,很少有自己主动学的,见过最离谱的ctrl+C,ctrl+V都不知道,问毕业论文怎么写的,答曰用手机备忘录写。最多时带过30多号新人,最后符合要求可用的实际也就1,2个,很多应届生没搞明白一个道理,在学校是学生给学校出钱,学生是老大,学校服务学生,等出了社会,企业给学生出钱,企业是老大,但是学生很少有这种服务意识,很多人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只是日子到了顺其自然要上学上班,不明白自己上学上班的目标,上学时混日子,现在相当于被学校赶出来不得不走出社会要赚钱生活,只能暂时每天开机混工资。小企业带人的时间成本其实很高的,我一个忙的要死的职场人愿意花时间花经验教,花自己钱搞团队氛围,给我的感受就是很多新人不感激也无所谓,干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溜掉了,我重新招人白浪费时间浪费钱。上班盯着闹钟,晚6点没到开始收拾背包跟等下课铃一样,知乎小红书看多了面试时工资开口8千1万的也不少。相反做过1,2年的人一般都是确定要在这行深入干下去的,好上手也容易沉下心做事,受过社会的毒打,知道别人付出的不易,不会好高骛远。你说这样一对比,你更愿意用什么样的人?
    我只想说有的人进清北,有的人进三流,不是没理由的。之前有个澳洲的跟我杠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我想说企业没有精力时间成本来一个个试入职者有没有能力素养,学历、学校就是个最粗浅的过滤网。
  • zzz3996
    说到底,还不是企业不愿培养,只想用现成的么?
    中国院士大部分都是毕业在企业一步步从基层干起来的。
    企业是讲效益的,又不是搞慈善的,企业愿意培养也得员工配合才行,这也是双向的。前几年有航空公司跟飞行员打官司也是因为企业花钱培养了飞行员,然后飞行员想去薪资更高的公司服务去,然后自己培养费不想承担那么多,这就是市场经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