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普高教育选拔标准中的比重,作为检验学习能力的科目我认为很合适

【本文来自《“英语”教育,是“有用”、“没用”的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长风
  • 语数理化地生史体美音,都是增益于人自身,让人能够更好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这个客观世界和人文社会。

    英语不是,外语不是,外语只是个辅助工具,外语在母语面前,在认识、理解、运用这个客观世界和人文社会的层面,不具备必须价值。

    外语,是个工具性的技能,跟钳工木工瓦工电工的技能没有本质区别。

终于跳出了工具属性的辩论。语言不就是上述所有内容的载体吗?不同的语言组成的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集合,你不能光了解以中文为载体的文化吧?互相之间也有交流借鉴吧?靠翻译?不说各种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光是语言上的错位都能让翻译寸步难行。为什么要学专业英语?为什么最好的同步翻译都不能翻译专业英语?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目前文化覆盖面最广的英语,也就有了解掌握的必要,可以将它放到与体音美相同的地位,但说无用,就是双标了。

至于英语在普高教育选拔标准中的比重,作为检验学习能力的科目我认为很合适,除非你认为普高只选拔“有用”的数理化专才,而不是有持续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否则,一本书,一套音频就能作为教材的外语,简直比需要实验仪器设备的物理化学还要合适。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