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事:美国支持舆论正在越过巅峰时值!

过去70年间,美国政府常常在参战初期,道过狂热的舆论造势获得社会支持。但随着财政消耗,战场僵持,血腥画面,负面信息等叠加,一个关键性负面消息就会爆雷,然后上面装聋作哑,底下民间发酵反思,再后,舆论越过支持临界点,出现反战报道,这个常数般的时间点正在美国出现:

(1)美国伙同挪威炸了德国人和俄罗斯人共享的北溪2号石油管道。美国著名记者赫什踢了这个雷。他因报道美军在越战制造美莱村大屠杀获得1970年普利策奖;2004年,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引发伊战反思;2023年2月8日爆料拜登批准并实施了炸“北溪”管道计划。

(2)巴赫穆特绞肉机已经持续两三个月了,一天24小时的轮番血腥场面轰炸,非常容易引起人们设身处地的战争场面联想,出现“血腥”厌恶,审视疲劳。

(3)美国自己把常规武器及炮弹的生产增加了三倍,在武器弹药库告罄之际,这不再是拜登一次两次去乌克兰散个总统权限内的3亿5亿战争之财,不再是国会下院增列一百亿两百亿那么一次性事件那么简单,这是一种把平时生产开关搬向战时生产开关的典型性观察事实:这是个无底洞。

(4)欧洲多国大国老百姓正在大规模地游行示威,很多反战人士通过旅游到俄白民间复审欧美舆论的报道水分虚实。欧洲反战组织游行不断,诱发启示美国的反战力量组织游行抗议。

看来,不管重复多少次,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舆论周期的平均数还真是常数般地重复啊!记吃不记打,这和鱼的记忆力只有七秒钟之说,还真有点同构性。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