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健有余,备战不足

刚在美国德州高科技中心奥斯汀,听完李克强总理的人大报告。令我惊奇的是中国经济在美国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打击下,中国不仅实现了稳增长,通胀率低,失业率也低,外汇储备有$3万亿美元,而且财政收支还略有结余。中国14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在美欧日本都纷纷实行量化宽松,大幅增加印钞和负债,导致全球通胀和经济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稳增长几乎是世界大国中的奇迹

如果讲李克强总理对下届政府的建议有所不足的话,就是低估了美国科技战,生物战,和台海两岸制造大规模代理人战争的风险。对以往发展超大城市引发的战争风险认识不足。拉动消费的基础创造大学生稳定就业,化解房地产泡沫造成的教育,医疗,养老,居住这四座大山。改革牛鼻子金融体制高考制度的改革。如果面面俱到,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可能错过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

查证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真实经济增长率,2022年中国是3.2%,低于印度的6.8%,英国的3.6%,但是高于日本的1.7%,美国1.6%,德国1.5%,俄国-3.4%。对2023年真实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印度是6.1%中国4.4%,日本1.6%,美国1%,英国0.3%,德国-0.3%,俄国-2.3%。

2022年印度和英国的增长率高于中国,我的理解是印度在疫情中把大批失业的打工农民送回乡下,反而使新冠疫情远比大城市人口集中的美国,中国为低。英国的贵族住在乡下庄园,而非中国的地主和官员历来喜欢居住在大城市。英国的躺平政策就有生态环境的基础。这次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防控比中小城市和农村困难的多。所以,鼓励沿海大城市的一流大学和科技研发中心分流内地,鼓励城市退休干部和居民下乡养老,恢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习主席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且可以备战备荒,应对美国围堵中国的生物战和新冷战。

李克强总理对下届政府的建议,我有两个补充。

中国的金融改革,稳健有余,体制落伍。中国是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央行实行统一的利率和货币政策,不自觉的偏向沿海大城市。在沿海经济过热时,内地反而经济过冷。金融体制拉大了地区差距。依据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借鉴美联储的体制,我建议下届政府考虑在央行之下分设多个流域支行。中国是大河文明的农业国,历史上有下游富裕区扶持上游贫困区的优良传统。共同富裕和备战备荒都要求地区发展因地制宜。如果在黑龙江流域,黄河,淮河,长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分设央行的流域支行,不同流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央直接领导国开行做长期战略投资,成为第二财政。中国金融就能实现战略转型,同时应对发展和备战的两大历史使命,使中国在金融战,科技战,和生物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邓小平出山,抓的改革牛鼻子就是恢复高考。下届政府如果启动高考制度改革取消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距,同时接受自学成才的青年以同等学力参加高考的平等竞争,效果可以一箭三雕:第一,学区房失去地域差别的制度基础,使房住不炒的政策落地,从容化解房地产泡沫。第二,沿海高校的退休教授可以到内地大学兼职和养老,带动医疗机构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化解四座大山的社保负担。第三,政府在内地接管闲置的低价房地产,改造为研究生的婚育学生宿舍,逆转目前年轻人不敢结婚生育的困境。鼓励龙头房地产企业和高校合作发展综合配套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中心。这可以使中国科技教育的转型升级,打赢高科技战的人才战。同时也让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如果下届政府能重建国家科委,用科学规划指导科技教育布局的调整,减少发改委到处救火的短期应急和中期宏观调控的压力,可以进一步发挥举国体制混合经济中国模式的制度优越性,兼顾短期经济效益中期社会效益,和长期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小康社会,引领世界的绿色经济。中国必然超越美国模式的过度消费,生态危机,金融危机,和战争阴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