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的悲催一战,赫鲁晓夫被迫提桶跑路,苏军痛失50多名将军
NO.1925 - 基辅战役
作者:布丁与河豚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这场战役是苏德战争早期的一场经典战役,其直接结果就是是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66.2万人被德国俘虏,西南方面军少数高层得以提桶跑路,包括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同志、谢苗·布琼尼元帅、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
这个战役有两个冤种统帅。两人均因为这场战役被人诟病。一个是妄想成为世界霸主的小胡子希特勒,另一个就是西伯利亚建设运动倡导者慈父斯大林。
这两个狠人之间的故事,要从一次“行动”说起。
基辅战役中的德军
巴巴罗萨,慈父怕怕
▼
小胡子,一个不知名的画家,二战时期的著名狠人,欧洲多起恶仗的发起者。
但当他面对同样是狠人的斯大林同志时,估计是因为害怕,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是慈父在苏芬战争中的弱鸡操作,让小胡子眼前一亮。
1941年6月22日,小胡子实施了准备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一路平推苏联。为此,德军总计投入146个师、3580辆坦克和4980架飞机组建了3个集团军,里布元帅率领26个师的北方集团军向列宁格勒进军;冯·博克元帅率领49个师的中央集团军直取莫斯科;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39个师进逼基辅。
巴巴罗萨行动
如此规模的军事部署是很难保密的,英国很早就获取了相关谍报并且向慈父通风报信。奈何慈父固执地认为英国不过是想将苏联拉入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陷阱,坚信德国在打赢英国后才可能对苏联出手。就这样,慈父失去了先手的机会。
事实证明,小胡子的战术是非常成功的,开战初期,小胡子的德意志国防军在北部及中部战线一路平推,短短一个月就平推了600公里,占领了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此时的莫斯科门户大开。
但是在南方基辅一带还有一支庞大的红军部队。这支苏联红军部队就是谢苗·布琼尼的指挥下的西南方面军。尽管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手上的装甲和机动力量基本上在乌曼战役中损失殆尽,根本无法迟滞德军的兵锋。
布琼尼元帅
对于小胡子而言,此时正是拿下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前线的德军将领也正踌躇满志,准备将德意志旗帜插满莫斯科。
微操大师,阵前算账
▼
出乎意料的是,小胡子决定歼灭西南方面红军,夺取基辅。小胡子的操作让德国二战三大名将之一、闪电战之父的古德里安大为不解。当时的古德里安所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已经推进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如今的莫斯科对于他而言唾手可得。
古德里安
但是小胡子给所有将领算了一笔经济账,小胡子认为基辅是经济重镇,也是苏联的经济命脉所在,掌握了基辅,就是断了苏联的生路。
化身为经济学家的小胡子却不知道,这里是苏联,不是欧洲。就这样,在小胡子元首的命令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包围战拉开了帷幕。对于小胡子的操作,慈父也非常不解,他一直坚信德军在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认为小胡子的目标是莫斯科而不是基辅,并且不断在莫斯科地区增兵。
7月初的时候,时任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就建议慈父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慈父破口大骂:“真是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驳:“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
朱可夫
慈父大手一挥,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赴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就在双方的战略均发生误判时,最可怜的就是基辅的红军。他们注定成为这场战役的弃子。1941年7月16日,小胡子发布了第33号训令,命令古德里安南下配合对基辅附近的红军进行包围。
8月初,西南方面红军20个师共10万人被俘。9月11日谢苗·布琼尼向慈父请求撤退,被慈父断然拒绝,并下令不许后退,不许炸毁桥梁,一定要守住基辅。9月13日,慈父以布琼尼消极避战已不能胜任西南方向总司令为由,将其免职,让铁木辛哥元帅接替他的指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为保存苏军有生力量,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要求基尔波诺斯对敌发起反攻。
基尔波诺斯
就这样,西南方面红军失去了最后撤退的机会。直到9月17日,慈父才回过味儿来,让新的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命令部队向东撤退。然而为时已晚。早在9月16日,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在基辅以东的洛赫维察会师,完成了对西南方面红军包围。
9 月19日,基辅被德军攻占。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此次会战苏联红军包括基尔波诺斯、图皮科夫、布尔米什坚科、波塔波夫等在内的50多名将军或战死或被俘,士兵损失约66.2 万人,德军也因此付出了损失10万余人的代价。
基辅的德军士兵
战役胜利,战略失意
▼
不可否认,这是小胡子与慈父开始较量以来,获得的最大战果。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发现,苏联并没有因为失去基辅而被小胡子击垮,相反,之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彻底断送了小胡子称霸世界的美梦。
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这种战役?
世人习惯于用“马后炮”的方式来评价历史,并以此作为真相来揭秘所谓的历史。这些年大家的争论点集中于基辅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哪一个更适合于当年的德国。
如果小胡子没有执意进攻基辅,那么莫斯科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二战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但是历史真的会这样吗?尽管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历史从来只是胜利者的背书。
重新审视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小胡子既高估了欧洲,也高估了自己,更是低估了苏联。曾经的沙俄,被喻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可是这个薄弱环节却缔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名字叫苏联。
小胡子的竞争对手,不只是世人眼中的慈父,而是他背后的超级红色政权。与其说历史的天平选择了正义,不如说正义的苏联用向历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基辅会战,以小胡子的胜利宣告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小胡子的死亡。
历史似乎喜欢开玩笑,那个提桶跑路的政委赫鲁晓夫也因此成为了日后的玉米教父。他以另一种方式对慈父展开了报复。历史的真相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是历史的史实却不止一遍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但是事实上,历史的悲剧却一直上演着,只是不断地更换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