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时猝死,做鬼也风流
在最欢乐时猝死,各国有不同叫法。中文里叫马上风,日语里叫腹上死。
法语说法比较曼妙:la mort d'amour,爱之死。
法兰西共和国第六任总统菲利·福尔,58岁那年就经历了“爱之死”。
1899年2月16日下午,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仆人听见铃响,于是跑去一楼的“蓝色沙龙”房间一看:
总统躺在长沙发上,裤子褪到脚踝,人直哼哼;身旁是一位女士,正匆忙整衣。
几小时后,总统没缓过来,呜呼哀哉了。
爱丽舍宫的部门宣称总统死于脑出血中风,但消息灵通人士立刻传扬出去,说总统的死因,是那位女士,确切说,死于那位女士的嘴。
法国媒体赶紧借题发挥。《人民报》说总统,“为维纳斯牺牲了太多!”
七年后将成为法国总理的克里蒙梭,当时是《曙光报》的记者,说了句俏皮话,说总统“想成为凯撒,结果成了庞培”——妙在庞培Pompey和法语里pomper(一种以口进行的男女活动)谐音。
爱好八卦的法国人,为此颇为欢乐了一阵。
总而言之,总统就在这段风流艳闻里,呜呼哀哉了。
许多法国人打趣,说他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到死都让法国人开心了一下。
但本故事的主角不是他。
总统过世时,那位在场让他乐死了的女士,是玛格丽特·施泰因海尔夫人。
她生在一个实业家家庭里,17岁那年爱上了哥哥一个朋友,被她霸道的老爹阻断了恋情。这件事似乎大大影响了她对爱情的看法。在某些传说里,她从此就看透了感情这回事:
什么破世道,那就不择手段吧!
去他的,爱谁谁!
两年后她爸爸去世,玛格丽特遇到了画家阿道夫·施泰因海尔,嫁给了他。婚后感情急速降温,她名义上是个画家夫人,但夫妻俩各玩各的了。许多人不无根据地怀疑,画家先生只是玛格丽特进社交圈的一块跳板罢了。
她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的传说,在自家沙龙里招待比如左拉这类大作家名人。27岁那年,她去阿尔卑斯山的霞慕尼时,认识了福尔总统,轻松地让总统绕着她裙子打转。于是总统时不常跑去她家别墅,她也频频去爱丽舍宫一楼的蓝色沙龙。
两年后总统以如上所述的风流方式一命呜呼,她在现场,从此成了传奇:
毕竟,大家都知道了,她的魅力能让总统搭上一条命呢。
以及,爱欲与死亡在同一个房间里,总会让人觉得神奇莫测。
到39岁时,她魅力不减,依然能让一个实业家兼市长莫里斯·鲍德尔为她着迷。
那年春天,她丈夫办一个画展,巴黎人民万头攒动来看,报纸开玩笑提问:大家来看的到底是施泰因海尔先生的画,还是施泰因海尔夫人的容貌呢?
就在这个画展开幕后一个多月,1908年5月最后一天,施泰因海尔家的仆人雷米早起,发现玛格丽特被绑了起来,嘴里塞了棉花;她的画家丈夫和母亲在家里死于非命。
按照玛格丽特的说法:来了四个陌生人,三男一女。他们杀了玛格丽特的丈夫和母亲,又绑了玛格丽特。
但当时查案的阿尔丰斯·贝蒂永,并非泛泛之辈:
这位法国犯罪学家,是刑事鉴定和法医测量方面的大宗师。他发现施泰因海尔家中并无闯入痕迹,也没有明显的指纹;且玛格丽特被绑的方式极为奇怪,极其松散。
据此,警方认为玛格丽特有贼喊捉贼、自导自演的嫌疑:她被关了近一年。
1909年深秋,审判在全巴黎人民的关注下开幕,持续了八天。
玛格丽特认为是她家庭教师的儿子亚历山大·沃尔夫犯了罪,随后又指责了管家甚至发现现场的仆人。
漫长的审判里,流出了无数八卦细节,比如,她的许多崇拜者中,包括柬埔寨国王西索瓦!
她的律师安东尼·奥宾在审判最后一天,进行了长达七个半小时的辩护,陪审团审议两个半小时之后,判了玛格丽特无罪。
于是四十岁的玛格丽特,在三十岁那年死了总统情人,三十九岁那年死了丈夫和母亲后,回归孑然一身。
获释之后,她立刻离开法国,去了伦敦,并在英国度过余生。四十三岁那年她写了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回忆录,又五年后,她嫁给了一位男爵。这段婚姻延续了十年,男爵去世,同一年58岁的她,又经历了一次传奇经历:
她在摩洛哥遭遇绑架,付了赎金后获释。
好像她总是会经历爱人的死亡,还遭遇不止一次绑架。
然而这跌宕起伏的、虚虚实实的、充满了爱与死亡的传奇人生,却神奇地绵长。
她一直活到1954年,以85岁高龄在纽约逝世。比她的总统情人和画家先生,多活了近半个世纪。
而且她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留名历史:一尊据说以她为模特的雕塑——出自让·巴蒂斯特·休格之手——在1910年,还被放进了奥赛博物馆。
比起其他传说中多情然而短命的交际花,这位女士的命运截然不同。大概她多情之余,又冷酷而富有行动力。
她不忌惮所谓坏名声,甚至在1909年被审判,被指责之前做证词撒谎时,她老实不客气地承认:
“我撒谎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一个女人的性命!”
最后富贵长寿,未始不是她已经看破了世界的法则,将自己的美貌与魅力运用到了极致吧?毕竟早在第一次爱情受挫时,她就想明白了上流社会的嘴脸:
什么破世道,那就不择手段吧!去他的,爱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