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在游戏上充值2万多,我还想找游戏厂理论呢,结果孩子说是用的我的身份证
【本文来自《又有学生拿父母的钱充游戏,为何在最严游戏禁令后,类似的事情依旧普遍存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家孩子就在游戏上充值2万多。我还想找游戏厂商理论呢,结果孩子说是用我的身份证注册的,我就彻底没电了。
孩子咋绕过实名制充值而不被家长知道的呢?用大人的身份证注册,于是就没有了时间限制,充值的钱是自己微信里的钱。孩子微信里咋有那么多钱呢?很简单:这些年亲戚给的压岁钱、生日礼物钱、儿童节礼物钱、帮家里打扫卫生的奖励等。
没收手机行不行,不行,每天老师都留网上作业,尤其是英语口语。家长上班早回家晚,做饭吃饭,基本就没啥精力管孩子了,孩子小的时候没培养自律习惯,大了就麻烦了。
本来以为毒品是最难戒的,后来看到一个新闻:某男子为了在游戏里买装备,居然戒毒了。看来游戏比毒品更害人。感觉我们家孩子已经废了。
不能光提问题不想解决方案。
我的建议是:手机实名制。我一直不明白,现在为了上网课,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手机,为什么电信行业不让孩子注册自己的手机而必须用大人的身份注册手机呢?理由是什么?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呢?
如果孩子用自己的身份注册手机并增加监护人信息,那么登录游戏时,电信公司把登录手机的用户是否成年发给游戏企业,游戏企业就可以屏蔽非游戏时段,并且进行充值限制,或出现大额充值、频繁充值等情况,短信通知监护人。
既然允许再编辑,就再补充一些信息吧。
看网友回复,99%都是指责我这个不负责人的监护人,指责的很有道理。我对孩子从小就是一种放养的状态,既没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也没教会孩子理财观、消费观。因为我本人就不自律,也没有理财观念,消费也随心所欲,当然苦孩子出身,随心所欲的心是抠门。
再说孩子,父亲抠门,孩子也好不到哪去。孩子也不是个乱花钱的孩子,几乎不花钱买零食。因为孩子不会乱花钱,自己提出自己的钱自己管,我们也就不参与了,让孩子自己成长。如果孩子真乱花钱,咋会有2万多元?我给孩子规定压岁钱、生日礼物等超过200就不许收。所以,这2万多是孩子十多年的积累。谁知孩子寒假一个月内2万多全充值到网游中去了。
孩子的压岁钱应该怎么处置,本身争议就很大,前几天观网好像也争吵得不亦乐乎,这里就不讨论了。
再说大人,我有个朋友,是个锱铢必较的小老板,他自述,某日玩儿游戏,跟别人较上劲了,对方突然充值5万,他一冲动要充10万PK,卡里8万全充进去了,再去找其他的卡,找卡的时候突然醒悟不能这么玩儿,赶紧关机今天不玩儿了。
我想说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先骂自己一句),有无数不自律的孩子,背后也有很多像我一样教育失位的家长,还有不少冲动的成年人,对于这些深陷游戏不能自拔的成人和孩子,国家是否该想想办法,出手限制一下游戏行业肆无忌惮的的掠夺?不能为了一个游戏行业的发展毁了一批人。
瘾君子“以毒攻毒” 为攒钱买网游装备戒掉毒瘾http://news.cntv.cn/2013/07/19/ARTI1374184974702115.shtml
该新闻说明网游之毒大于毒品之毒。国家不能一棒子打死网游,但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网游进行约束?
比如参考离婚的冷静期,给充值也设定个冷静期,充值1万,冷静期1小时,充值5万,冷静期5小时。冷静期能随时撤回,超过冷静期自动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