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华锐评:别忽视游戏行业的科技价值》,这是一种转向吗?
这个周末有一篇文章发酵得有点热,是来自新华每日电讯的锐评文章。文章指出,不要忽视游戏行业的科技价值,实际上“游戏产业从诞生起就与前沿科技密不可分”,“游戏与科技创新一直相互启迪、共同发展”。
据中国音数协数据显示,游戏技术对我国芯片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14.9%,对5G、AR/VR这两项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46.3%、71.6%。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电子游戏的娱乐属性讨论得比较多,甚至不乏一些批评声音,很容易忽视游戏背后的科技元素。实际上,游戏产业从诞生起就与前沿科技密不可分。从最初被发明出来,用以展示和验证计算机的性能,到成为“黑科技”的试验田,再到快速融入实体经济发展,游戏与科技创新一直相互启迪、共同发展。
我们注意到,围绕游戏产业的国际竞争正在激烈展开。随着未成年保护、防沉迷规定的完善和落地,我国游戏产业逐步告别“野蛮生长”,应肩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相关部门和从业者或许可以进一步正视游戏的科技价值,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布局,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以下为全文:
游戏有钱景——有可见的长期的利润驱动,从业人员无论是资本家还是打工人,都有自发动力,这种驱动力远超国家补贴和产业政策——发展算法满足需求——算法需要效率——发展软件硬件及其架构标准。就是这么个发展流程,把游戏换成音乐、影视之类都可以。
AI、算法等,属于方向不确定的创新,不宜使用举国机制,因为无法准确预测,制订方向明确、时间步骤和阶段目标确定的计划,只能依靠市场经济机制,从百花齐放野蛮发展中寻求不可预知的突破,比如ChatGPT就不是个计划机制的成果,而是多个公司在竞争下,在AI范畴多方向研发,只是这个方向率先取得可用结果的突破。这也就是两弹一星和芯片的本质区别。
这从文中措辞就可以看出来:
游戏系统和汽车结合,共同打造继家庭娱乐设备、移动随身设备后的新一代移动娱乐空间,在CES展会上,成为对未来汽车概念的最佳展示;在工业制造领域,游戏引擎正在用来打造工业制造领域通用开发平台,以实时渲染、3D建模能力助力制造业智能转型;在建筑施工领域,游戏引擎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智慧城市、古建筑修复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一大堆内容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表述——游戏可以帮你们造汽车,帮你们盖房子,所以游戏也是有用的。游戏的作用只是成为科技人才的“孵化器”,是为了给“硬科技”的研发输送人才,换言之,游戏行业是服务于那些所谓的支柱产业的,是“为更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环境”的。
也就是说,发展游戏产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获取那些在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技术成果,然后用这些技术成果去干那些在某些人眼里所谓“更有用”的事情,就实质而言,这依然是把游戏行业置于为传统行业做配套的从属地位,依然是把游戏行业视为一个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不必要的,乃至于最好没有的行业。
他们看待游戏眼光非常类似于所谓“必要的恶”,或者说,接近于一种“要不是看在你还有点用的份上,早把你赶出去了”的嫌恶态度。
这种观念的内核,是否定游戏作为一个产业门类而独立存在的价值,进一步说,是认为游戏的存在价值必须依附于其它“有价值”的事物才能体现,游戏本身是“无用的”,只因为它能促进那些更“有用”的事物的发展,所以它才变得“有用”。
这种观念不仅愚蠢,而且有害。
我早说了游戏产业事关国家芯片发展战略,现在脖子几乎被卡死了,内需靠什么来养活整个芯片产业链?
大胆预测一下,如果国家这次真醒悟了,那么借助元宇宙和AI等科技打造一个可以跟索尼微软任天堂匹敌的游戏软硬件平台也是符合发展路径的重要一环,届时我们可以拥有不输PS、XBX等的独立自主的主机也未可知,甚至更好,这是可以弯道超车的领域。
只是......真要这样了,那审核和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