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问题时,为何好的思维方式与积极的实践是很重要的

1.分析问题时,为何好的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因为思维就像工作计划,就像安全管理中的应急预案,没有一个正确的规划与布局,那么展开行动时就会乱成一锅粥。

实际上,越是干实事,就越明白思维正确的重要性。而正确的思维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将理论不断放在实践中去推演,去扩大理论考虑的面和层级,最终形成的思维方式,就会更加完整。

所以说,好的思维方式,一定是经过实践锤炼而来的---这是我们看到的结果表现。

而与之相关的底层逻辑是“更加能够切合现实的思考维度的展开与收敛”,这也是我上篇文章提到的内容。

有结晶粉在评论区逮着几个字眼跟我撒泼,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咬文爵字并不能指导实践,很多时候对于概念定义的学究做派远不如去实践概念本身的执行力。

如何理解“更加切合现实的思考维度的展开与收敛”?

思想维度的展开,就是在考虑一件事情时,尽量考虑到更多的相关因素。这与古代行军打仗之前,进行所谓的庙算是同样的道理。

当我们不清楚一件事情在实践层面的深浅时,尽量撑开思维维度,做到庙算无遗,这可以避免我们把问题想得过于片面。

思考维度的展开之后,然后再结合对于当下环境的分析,结合经验,最终去抓主要矛盾,完成思维维度的收敛。

这一出一进,一放一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了。

结晶粉跟我在概念层面纠结辩证法,恰恰说明他们缺乏实践,不懂得在实践之中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读辩证法。

辩证法如果不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去,那辩证法就失去了生命力,成为了一种玄谈。而检验谁对辩证法解读是更深刻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在实践之中,谁将其运用得更好。

说回我们某些媒体人,他鼓吹“说错话没问题,要大胆试错。”,而他的理性粉也认为“不要光盯着他说错的话,要看看他说对的话”

在这里我从不否认试错的必要性,但是如果试错没有带来经验的总结,没有带来思维层面的改变,那这种试错就是低效的,甚至无意义的。

说白了,人们在实践中犯错,是为了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去规避这种错误,人类文明一切的有关知识与智慧的积累,都是始于这个逻辑。

或者我们不扯到人类文明这么大的范畴,就说一家公司,一个组织,它们在试错之后,也会总结经验,然后尽量去避免这个错误。

如果它们只知试错不知自我革新思维,那么无论是公司还是组织,到最后就一定会崩溃。

这是因为,试错是有成本的。但对于自媒体来说,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里,它们的试错成本非常的低,甚至可以通过让粉丝结晶的方式来对冲。

而我本人是做精细化工产业的,对于化工这个容错率极低的行业来说,你的管理思维必须严谨,必须考虑周到,你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玄谈跟假大空,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GG。

我们国内的自媒体,特别是公知色彩浓厚的自媒体,总喜欢用“试错无罪”来掩盖自己在思维层面的不思进取。

就像某些人总是对于美国的判断出错,其实这背后的思维问题网友已经剖析得非常清楚,即你仅凭短时间内百度搜索这种方式就想吃透另一个国家围绕某个产业复杂的生态环境,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此外,我也对他的思考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剖析,指出了其思维层面的问题。这些归根结底就如同化工工厂的安全管理一样,是要去抓到“本质问题”。

化工安全管理谈及“本质安全”,这种本质安全其实就是你工厂从设计上就要去规避安全风险。设计对于本质安全的保障,就如同思维对于分析问题质量的保障一样,是本质问题。

当一个化工厂安全设计设施专篇上出现设计漏洞时,工厂运营中就一定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就可能会不断发生事故;同样,当一个自媒体人在分析问题时,其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缺陷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分析问题上出现错误,就一定会被反复打脸。

思维层面的错误,其实是导致这位自媒体人反复出错的根源。这类比到化工工厂的管理上,就相当于我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危险源,比如这个高压罐体没有安装调节阀,这使得它具有爆缸的风险。这时候我不去增加这个调节阀,反而对员工说:“这东西爆一下很正常嘛,你不要光看他爆的时候,他也有不爆的时候嘛。”

因为调节阀的缺失导致的爆缸的安全风险,与因为思维缺陷以及思考方式缺陷所导致的“被打脸的暴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就都是忽略了本质问题,放之不管。

只不过在化工生产管理过程中,这种对于本质问题的忽视拥有更大风险,而在自媒体运营中,其风险就相对小得多。

2. 分析问题时,为何积极的实践很重要的?

很多事情,实践与否所带来的差别其实很大。

一个人没有实践过某一样东西,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采访他人来获得信息,但一旦要深入分析这件事物的问题时,他多半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举个实际的例子吧。这位自媒体人有一期是讲原神的。他了解原神的方式是询问工作室里玩原神的员工。

他在节目里对原神这款游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以下总结:(想看原文的可以去网上搜,我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优点:

1)叫好又叫座

2)通过动漫文化打底,加上日本二次元游戏产业不思进取,促使《原神》获得全球市场

3)手机平台优势明显

缺点:

1)氪金门槛高

2)通过XP诱导玩家氪金

3)内容单薄,长草时间长

4)游戏数据膨胀

对于他的总结,我认为是“基本到位”的,但是这也仅限于对那些不了解原神,没有深度玩过原神的人。

现在各位来听听我这个资深原神玩家是如何看待他提到的这些问题的:

优点的总结,基本上是泛泛而谈,因为谈得不深,不过毕竟是夸别人的,所以还能勉强接受(这也是我所说的,褒奖可以敷衍)

对于缺点的总结,显然就暴露其对于《原神》这款游戏的了解不够深入。

首先,氪金门槛高,这是只考虑充值648的情况下。实际上,原神通过每日日常、每期活动、大小月卡的方式,已经为平民玩家设置好了“低氪金准入门槛”。如果不瞎抽角色,做好有效的规划,平民玩家是可以相对轻松地体验到游戏的全部内容的。

就像我的小号,也是帮朋友维护的号,他从开服到现在,也就氪了两单,一单是在雷神卡池抽薙刀,一单是在胡桃卡池捞一命,也就是千把块钱的成本,但他一样通过白嫖原石的方式,抽到了夜兰、纳西妲、神里绫华、钟离、甘雨等热门的五星角色,每期帮他打深渊,虽然不如我大号那么丝滑,但满星还是很容易的。

同时,因为《原神》这款游戏没有PVP(这是它在氪金诱导上与传统大厂手游最本质的区别),其PVE内容难度也很低,对于平民玩家来说并没有逼氪的感觉。

实际上米哈游非常重视平民玩家的感受。一方面是用“点、秋、香”(班尼特、行秋、香菱)这三位四星保底角色给平民玩家兜底。另一方面是给角色提供一大堆四星跟三星的平民武器,如万能神器“黎明神剑”、如夜兰的三星专武“弹弓”、如胡桃的“匣里灭辰”、又如大剑角色都很适配的“螭骨剑”。。。

我的小号夜兰就是拿着弹弓杀穿深渊的,与大号的若水相比,只不过是七八千一箭跟一万五一箭的区别,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我小号夜兰垃圾圣遗物,大号夜兰244分极品圣遗物的前提下。

其实原神真正卷的地方在竞速区,而竞速区的卷,也因为“分赛道”的机制,使得它不完全与氪金挂钩。

比如竞速区有不限成本的高配赛道,也有限制两金以内的低配赛道。而无论是高配赛道还是低配赛道,手法和不断冲分的耐心才是竞速PVP的关键。

本人有幸也摸了摸竞速,给我的感受就跟以前魔兽世界开荒一样。每次没出分都要总结经验,规划竞速思路,安排角色技能轴,然后凹它个几百把,就像魔兽开荒几百把boss一样,最终再出成绩。

可以说,原神这款游戏,操作乘区的占模非常严重。同样的胡桃玩家,你能够熟练地打出11A重,哪怕你只有1命,但也会超越那些手法一般的满命满精玩家。甘雨这样的主C就更别说了,完全的手法检验器。即便是制霸竞速榜的夜天后,在打蒸发夜兰的过程里,对于挂火的时机也是极为讲究的。

其实这位自媒体人有一点还没说到,就是原神这款游戏,它的强度其实是有百分之五十在圣遗物这种氪金收益较低的东西身上。

所谓氪金收益较低,就是你氪了跟没氪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一天你也只能磕360的体力,出不出好圣遗物最终还是看脸。

米哈游没有在圣遗物上给予氪金玩家任何保底机制。也许你氪金刷了一个月也不会出你想要的双爆圣遗物,而隔壁萌新因为脸好,拿着160的体力刷两天就出了。

虽然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你刷得多就一定出好货多,但这种稳定性从体感上来说,特别是配合原神一个版本一个新角色,一个新角色就要吃一套新圣遗物的逻辑来说,圣遗物简直就是这款游戏最大的毒点。

这种毒与你氪金程度无关,就是纯粹看脸。无论是氪金大佬还是平民小白,在“歪圣遗物词条”面前通通平等。

然后说到XP诱导骗氪,这其实也是不准确的。

看看本期夜兰卡池的流水吧,看看3.0之前在尘歌壶里吃灰的刻师傅吧。原神所谓的氪金玩家,真正为了XP去买单的,恰恰是少数,更多的人嘴巴上说着XP,心理想着如何一套连招秒掉古岩龙蜥。

事实就是如此,XP诱导不了原神的骗氪,甚至米哈游在昨天的直播中身体力行地打了优菈厨的脸,告诉你们XP抽卡,想都别想,想氪金?神鹤12命了解一下?

500

在内容单薄,长草期时间长这点,其实他说得并没有错,但却显然没有get到米哈游的运营思路,这就是看问题的思维维度不够了。

我很早就跟玩原神的小伙伴发表过一个观点:即米哈游作为一家游戏公司,它考虑的肯定不只是原神这一款游戏,而是整个米哈游的游戏矩阵。因此把原神这款游戏搞得那么长草,恰恰是为了给玩家游玩其他米氏游戏腾出时间。

崩坏星穹铁道不是马上就出了吗?我敢预言它身上一样有长草的问题。因为这就是米哈游想要的,它想要你一天上线,去原神那边昨晚日常,然后转战崩坏3,干完崩坏又去干星穹铁道,干绝区零。

这样形成在米氏游戏矩阵里多元化的游戏习惯所能带来的消费潜力,远大于把玩家的时间绑定在原神这款游戏上。

此外,原神长草期长对于其目标客户来说未必是坏事。特别是像我这种平常事情比较多的人,反而希望长草期长点。我之所以回国之后就没怎么玩魔兽了,恰恰就在于魔兽世界对于碎片化时间利用率太低。

为了避免“是要老婆还是要魔兽开荒”的那种闹剧,原神这种单人可玩,随时随地可玩,每天游玩时间又很短的形式,对于我来说反而是更友好的。

当然,这对于有大把时间去玩游戏的人,抑或是像游戏主播职业化玩游戏的人来说,这当然就不太好了。

至于游戏数据膨胀这点,考虑这位自媒体人做节目的时间点是璃月三C时期。魈、胡桃、甘雨相较于前面的迪卢克、可莉这些开服角色的数值强度确实会让人有原神要数据膨胀的错觉,因此他将传统手游数值膨胀的缺点放在原神身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不过从3.0米哈游出角色的情况来说,数值膨胀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这主要得益于米哈游将传统单角色的数值膨胀,通过队伍输出多核化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了队伍整体的数值膨胀。

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出的角色,比如璃月三C,都是典型的三拐一体系,比如队伍里魈打伤害,班尼特钟离这些都是提供增伤buff的工具人,而新出主C类角色要在这种三拐一的体系下实现迭代感,就必须在绝对数值上优于前面那个主C,这也是大多数游戏出现数值膨胀的一个根源,这套模式在2.0版本的神鹤万心这里达到了巅峰。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米哈游显然是动了脑子的。因为原神的核心营收来自于“卖角色”,为了不让角色贬值速度太快,就一定要控制单一角色的数值膨胀。但是这个游戏的整体数值又不能不膨胀,否则玩家会坐吃老本,失去抽新卡的动力,因此米哈游的数值策划认真思考,尝试了不少办法。

其中,夜兰这个角色的出现,就是米哈游对于以机制膨胀代替数值膨胀,以此勾起玩家氪金欲望但又不破坏游戏平衡的尝试。

但不得不说,对于夜兰的尝试并不成功,因为无论是数值优秀还是机制优秀,最终都直接作用到角色的“出伤效率”上。所以夜兰最终成功带领起来一次深渊的膨胀,这也是为何大多数玩家从2.7深渊开始,感觉原魔的血在逐渐变厚。

为了彻底解决数值膨胀问题,米哈游的策划继续认真思考,最终他们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即:

原神的PVE是一个四人成型的配队模式,个体的数值膨胀可以被整体所消化。

由此,进入3.0之后,米哈游开始以“种门”“激化”为基础,打造多核心输出队伍,也就是一个队伍里有一个战场主C,2~3个后台输出。在这种多核队伍的基础上,米哈游可以允许队伍整体DPS缓慢膨胀来盖过传统队伍。但因为多核队伍里是多个dps同时进行输出,所以在设计单一角色的时候,他们可以很好地控制角色的数值。

最终的结果就是,新角色的数值跟老角色的数值持平;但新体系的伤害却在悄然反超老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老角色被允许一定程度地融入新体系的多核阵容,但前提是你必须抽新体系中的一两个关键角色,这样就一方面避免了因为老角色贬值带来的老玩家不满,也同时通过新体系来兜售新角色。

这种以将“贩卖单一角色”转向为“贩卖输出体系”的营销思路,可以说体现了米哈游团队高超的游戏运营水平。

比如著名的玉皇妲帝组合,就是玉衡星刻晴战场输出,皇女菲谢尔跟纳西妲后台输出,万叶负责刷buff。

因为是三核输出,所以相较于3.0之前的一拐三体系,策划可以将纳西妲这样的新角色的数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同时又通过新角色(纳西妲)与新体系(激化体系)来盘活老角色(刻晴、皇女),最终达到大家都happy的境地。

从商业运营逻辑上来说,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多核队伍具备较大的自由配队空间,比如玉皇妲帝里,就可以把菲谢尔换成更高配置的八重神子。也可以把万叶换成钟离提供生存位。而在艾尔海森上线之后,刻晴甚至可以替换为艾尔海森,组成艾尔海森+纳西妲+八重神子+菲谢尔的四核激化队伍。

这样高度自由的配对思路,对于诱导氪金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因为多核队伍里的每一个组件都存在着更好的替代者,那么以前单核队伍花钱换一个主C,现在多核队伍要花几倍的钱去换更好的组件;而对于那种追求极致练度,愿意花钱氪金的玩家来说,以前单核队伍砸钱把主C的练度提上去就行了,辅助什么的的基本上没有培养成本。但现在多核队伍,每个组件都要提供伤害,那么每个组件的练度都不能低,相应的要砸进去的成本其实是成倍增加的。

而神奇的是,因为多核队伍压低了单一角色强度与练度对于队伍的影响,这反而降低了平民玩家培养队伍的成本。

对于无意追求极限强度的平民玩家来说,在多核队伍里,凑人头的意义高过了凑练度。

以前要把胡桃队伍弄好,1命根护摩之杖总得有吧,要把甘雨弄好,阿莫斯总得有吧。现在在种门的指引下,你只要抽到纳西妲,带上一个祭礼残章,随便拉几个角色就能上阵,练度氪度不高无所谓,种门之神会出手。

通过多核队伍的构建,米哈游同时兼顾了平民玩家跟氪金玩家的体验。平民玩家可以用玉皇妲帝玩,氪金玩家可以用更高配的上位角色来替代队伍里的四星,就比如上面提到的高配八重神子换菲谢尔。这样其实也算是大大地强化了氪金玩家的氪金空间的。

可以说,与传统大厂无脑进行数值膨胀,通过PVP诱导玩家氪金,通过不断出新的功法系统来制造氪金点相比,米哈游的设计团队是真正在用心打造游戏生态的。

这其实是米哈游的核心优点,也是其相较于国内大厂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认真做事且担得起认真做事的风险,并且能在认真做事的基础上,挣到钱。

===================================================================================================

我说了上面那么多,并不是想去反驳这位自媒体人对于原神的观点。毕竟就像我一开头所说的,作为一名未玩过原神的局外人,他其实说得已经很到位了。

但大家应当对比一下他跟我所说的内容之间差别,看看资深玩家与局外人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你们就能明白“未经实践”去分析问题所代表的水平在哪个档次。

要始终记住,我这里说的是,泛泛而谈与专业人士之间的差别。

泛泛而谈的人能够给你讲个大概,但他们的论述中永远会缺乏细节。而在分析问题这块,泛泛而谈的人虽然能依葫芦画瓢给你说一些行业的通病,但永远无法对问题本身做出深入的、细致的解析。

而在这个基础上,泛泛而谈之人提出的,所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不可能将这个问题本身解决好,因为他不够了解。就像他认为原神这款游戏最大的问题在于氪金,却忽略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圣遗物的玄幻。

任何事情,如果缺乏系统性的实践和深入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思维高度,你是无法把它讲透讲细的。

当某工作室以“百度搜索”这种极其快餐的方式去定义某一件事情时,它其实已经丧失了描述这件事情的准确性。对“一款游戏玩起来怎么样”这种相对简单的事情,它尚能敷衍过去,但遇上“俄乌战争”“国际竞争”“产业系统的对比”这些复杂的事情时,这种敷衍的态度就一定会导致其出错。

而真正的严谨,是使用较好的思维,然后通过较为认真的实践去了解这件事情---这点至关重要。

而我们对自媒体的要求,实际上是很低的,所以容忍了他们互相比烂,以这种极为不严谨的态度与极为糟糕的思维方式去做节目。

而在如此自媒体的生态之中,为何我又单单批判那一个自媒体呢?是因为虽然要求不高,但是大多数自媒体都很明确自己的定位,不会尝试去当“百科全书”、去“指点江山”、“去做媒体战士”。

因为大多数人清楚自己没那个能力,也就闷声发大财。而这位自媒体人,他看不起大多数自媒体的闷声发大财,想把自己往高位打造,但又不给自己足够深挖节目质量的时间,什么都想蹭,始终都抓不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此外,在大多数自媒体人对于“自媒体通过极为快餐地渠道获取信息进而二道贩卖”这件事情心照不宣,知而不语时,这位自媒体人却能给这个本来不太光彩的事情涂脂抹粉,强行赋予它“人对大猩猩之优势”的美称。

这种能把自己本质问题吹成优点的做派,在我看来,是极为危险且误人子弟的。

3. 吐槽一下中国的舆论管理

以一个有着伟大复兴的愿景,力图参与到全球化竞争,跟美利坚霸权斗争的大国的标准来看,中国的舆论管理水平是一塌糊涂。

看看对岸美利坚对于“俄亥俄州危险化学品大规模泄漏事件”的操作,看看所谓的“言论自由”的国家是如何管控媒体的。

大家都说美国两党恶斗。但我看在关乎到自身霸权形象这个问题上,民主党跟共和党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默契的。而我们中国呢?在对面2月3日就已经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拖到2月13号才有人报道。这种对于新闻事件近乎迟钝的敏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更别提国内一大堆所谓理中客的自媒体在此事件后选择性地沉默,甚至给这件事情洗地。

大家都在说要打好舆论战,但我想反问一句:“就这个模样,你打什么?”

对面天天拿着放大镜,忽悠自己的国民给你找茬找别扭。而我们面对人家送上门来的战机时,反而一个个都“大度”了、“都看开了”、都像张艺谋《英雄》里那个见到秦始皇的刺客无名一样,“不杀就是和平了”

这种现象,往好的地方说就是“中国人民大度”;往坏的地方说就是“我们的舆论管理工作做得一塌糊涂”

当管理缺位时,那所谓的人民战争,其实打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只有军民结合,官民结合,才可能真正打好舆论战场上的人民战争。

不然,那些言语出格的自媒体一次次因为平台畏上而被封,又一次次因为风波过去又被平台放出,这种观感,对于人民群众反击西方“颜色革命”渗透的热情,将是多大的打击。

戏雕!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