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搓澡最早起源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作为一门手艺,被传承到了今天

【本文来自《进击的东北大澡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铭世
  • 东北寒地干冷,因而“北派”搓澡讲究大开大合,疏筋活血,吹泥走垢,这对于熟悉了洗澡冲凉的南方人而言,颇有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南方气候湿润温热,因而以扬州为代表的“南派”沐浴文化讲究细腻周到,有“八轻八重八周到”一说,强调“轻而有感”“重而不疼”。

    马大帅都能把顾客搓得直接飞进水池

中国的澡堂文化自古有之,相传搓澡最早起源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作为一门手艺,被传承到了今天。

只不过,在搓澡这件事上,江湖上的南北派别之争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和咸甜口的豆腐脑粽子之类的一样,能让南北两派瞬间急眼。

这也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东三省的北派一直看不上以扬州独领风骚的南派的原因,总觉得南派磨磨唧唧、腻腻歪歪,“轻描淡写”的,怎么能搓得干净呢?

但是,南派觉得北派搓澡跟受刑似的,压着皮肤和筋骨生搓,眼看着就要秃噜皮了,一阵腥风血雨过后,弄得身上通红不说,更是有失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含蓄。

辽宁就有一位来自南方的男子,因受不了东北搓澡的力道而竟然报警了,声称感受到了“骨肉分离”,无奈最终以搓澡师傅赔偿100元而告终,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了。

虽然搓澡这事确实是在北方发扬光大的,但纵观这么多年来搓澡行业的发展,我们能看出来,全国人的背,都逃不过扬州师父的手掌心。

要说“东北洗浴中心的搓澡区是扬州人的天下”,可一点都不为过。

东北气候干燥,人身上代谢掉的皮屑多,因此北派的搓澡以干净为主,而这个将搓澡上升到享受和艺术的就是南派的扬州搓澡了。

就连当年的乾隆皇帝体验过扬州搓澡后,都题词道:“扬州搓背,天下一绝,修脚之功乃肉上雕花也。”

随后也出现了不少百年的老字号澡堂,直到今天,扬州的搓澡师傅已经能走出国门进行交流传艺了。

归根究底,扬州搓澡如此的名气是离不开他们特有的“秘籍”的。

除了基本的卫生和安全,对擦洗流程和技术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传说中的“四轻四重四周到”,现在已经升级成了"八轻八重八周到":

八轻:阴面轻、腹部轻、五官轻、腋部轻、喉头轻、乳头轻、内侧轻、无湿气轻。

八重:阳面重、膀臂重、臀部重、额部重、胸肌重、四肢重、背面重、湿气重。

八周到:对老年人要周到、对婴幼儿要周到、对体弱者要周到、对残疾人要周到、对晕池者要周到、对伤病者要周到、对醉酒者要周到、对脚气者要周到。

除了针对不同的部位,巧妙地转换不同的力道,杨洲搓澡的精髓中还有一个“敲”字。

搓完澡之后,师傅的手指会在背上敲打。

他们的双手时而分开时而闭合,像两只律动的蝴蝶,在顾客的身体上演奏着不同风格的打击乐,错落有致,韵律独特,如万马奔腾,别说感受了,光听着就很舒爽。

难怪有人会说,每个搓澡师傅,心里都住着一个架子鼓。

这巧妙地力道、熟稔的手法,再加上体贴的服务等,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造就了扬州搓澡经久不衰的秘法。

全国三线以上的城市,只要有浴池,基本上都会有从扬州来的搓澡师傅。

据统计,2001年,扬州城西仪征市朴席镇全镇3.6万人口中有8000多人在全国各地搓澡谋生。一年往朴席镇邮寄回的钱,竟有5亿之多,其中田圩村有400多户人家,几乎都在大连干过搓澡,因此也被称为“大连村”。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