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督工从“事实”出发,维护自己的刘亦菲JieJie

上一篇文章扒了扒马督工为自己的偶像刘亦菲洗地的论述。有结晶粉看不懂思维批判,非要扯我不就是论事,顾左右而言他,那我今天就杀个回马枪,好生说说《围棋少女》跟刘亦菲这档子事情。

首先,《围棋少女》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有多离谱,稍微有点正常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是应该看得出来的。我在这里过多的展开也没必要,毕竟在日本还没有认真地对战争行为进行反思和认错之前,任何美化其侵华行为的说辞,在我这里都是要被拖到广场上去挨千刀的。

当然,如果你真的好奇围棋少女讲了些啥让中国人民这么愤怒,可以看看以下这个视频:

对于这么一本被官方公开点名批评,被下架整改的,涉及了美化日军侵华历史的小说,著名演员刘亦菲对它表现出了如痴如醉的向往,做梦都想演。对此我是非常不能理解的,直到我发现她的国籍是美国,瞬间也就想通了。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其实刘亦菲挺《围棋少女》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她是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人喜欢上一部美化日本侵华的作品,这一点毛病都没有。

毕竟,日本二战之后对于右翼清算的不彻底,本来就是美国佬搞出来的膈应我们中国的。因此一个美国人,基于她自己的国家立场,支持这样一部美化日本侵华,取悦日本右翼的作品,这合情合理!

但反过来说,中国人民批评一位支持向往这部美化了日本侵略的《围棋少女》的美国人,这也一样无可厚非!

在此局之中,用事实去推论,你得到的是一团浆糊。但用立场去推论,其实很多问题就立马能够解释清楚:

因为刘亦菲是美国人,所以人家围绕着美国“给日本右翼打鸡血”、“调动中日矛盾”的搅屎棍战略目标,对一本美化日本右翼行为的作品表示出发自底心的、生命情感的向往和认可,这是非常合理的。

而因为我们读者是中国人,所以看到这样一个粉饰日本侵华,刺伤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作品,看到一位对这个作品神往的刘亦菲,我们抵制它/她,批判它/她,也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此局之中,最不合理的,恰恰是马督工这样一位中国公民为刘亦菲这位美国公民伤害到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事情打辩护。

这种行为非要用立场去揣测,人家督门信徒就会说你这是扣帽子;但如果要用事实去揣测,那基本上就越描越黑。

从事实去推论,日本侵华是事实吧;《围棋少女》美化侵华行为是事实吧;美利坚扶持日本右翼给中国周边的地缘关系埋雷是事实吧;而刘亦菲对于《围棋少女》这一部明显美化侵华战争的作品产生的向往之前,也是事实吧。

那么请问,网友批评《围棋少女》、批评刘亦菲这件事情,从事实上来讲有什么问题?

而你马督工身为一名中国公民,在这件事情上极力为刘亦菲辩护,这到底又是从事实出发呢?还是从立场出发?

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从立场出发,因为马督工是刘亦菲的粉丝,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自己的粉丝维护自己的偶像,就像马督工的督门信徒维护马督工一样,这是不看事实只看立场的饭圈行为。

当然刘亦菲粉丝这个立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天真可爱的,如果联系到马超这类事件,将马督工对于美国的态度牵扯进来,这背后更大的立场疑点,是不是更加值得人品味。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从立场去揣摩马督工,但问题是,从事实出发根本想不通啊,你这横竖都给人一种把屁股露出来裸打的观感,就像一个美女主动在你面前袒胸露乳一样,请问谁不会因此想入非非?

当然,为了给马督工面子,我特意在上一篇文章里绕开了《围棋少女》背后可能涉及的立场问题,而是将他为刘亦菲辩护的思维方法本身进行了解构。

这看上去不按套路出牌,其实是在保护马督工。因为在如此敏感的话题上谈立场是很危险的,而沿着立场讲下去,会让我们陷入“这秦桧到底杀不杀”的选择困难中。

所以我批判马督工的思维,虽然可能是扒掉了他底裤,但遮住其害臊私处的权利,仍然在他的手上。

不过鉴于结晶粉们看不懂我如此良苦的用心,所以在此也只能把遮住马督工私处的那双手掰开了。

即便是结合上一篇文章的推论,马督工为刘亦菲以及《围棋少女》的辩护也是立不住的,因为:

1)《围棋少女》为侵华日军行为洗白是事实,刘亦菲作为流着中国血统的人,对这样一部带有“反战败”色彩的作品的不察甚至向往也是事实,这无法洗。

2)刘亦菲作为一名美国人,基于其自己的国家立场,对这样一部反战败的作品表达出正向的生命情感,这是无可厚非;反过来,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基于中国人民的国家立场,批评美国人刘亦菲这种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马督工为刘亦菲辩护的行为,从事实出发无法解释,唯有从立场出发,也即是一个粉丝对于心中偶像的维护去思考,甚至从一个美利坚好朋友的立场去思考,他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3)刘亦菲与《围棋少女》,不过是明星和轻小说罢了,不是修郑国渠的工程大牛,更不是能造火箭的德国科学家。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少了这种明星,这种小说,中国人民的生活照样转,所以批判批判没有什么毛病。

而事实上,一直在自己的诡辩中强调“事实决定立场”的马督工,在此局之中恰恰是因为“身为刘亦菲的粉丝”这样一个身份立场,才会不余遗力地为刘亦菲辩护。不然,当沈毅老师在被《满江红》剧组攻击的时候,你马督工怎么不出来尊重尊重事实呢?亦或者说中国“流浪气球”被美国军方击落的时候,你又在“神隐”什么呢?

嘴里说着“从事实出发”,身体却行着“从立场出发”。连自己狭间之内的逻辑都理不清楚,还能一本正经地在自己的节目里大放厥词,如此脸皮,着实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我再请大家做一个思维实验。如果你是一个国内的自媒体,在当你看到有这么一本叫《围棋少女》的,美化了侵华日军行为的小说被中国网友抵制,看到一位美国籍的女明星因为给这本书站台而被中国网友批评时,你会做什么反应?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立场正确的中国人来说(这里说的立场就是对于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的立场),无外乎下面几个可能性:

1)加入声讨大军

2)不屑一顾,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马督工在这件事情里采取了什么样的反应方式呢?而马督工这样的反应方式,其背后所遵循的逻辑,到底是从事实出发的,还是从立场出发的呢?

而马督工聪明就聪明在不直接为《围棋少女》辩护,而是为他的偶像刘亦菲辩护,这样看上去似乎他默认了《围棋少女》的问题。但事实上是如此吗?联想到马督工在多个地方所展现的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我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真男人在民族大义与追星小义之间,往往都会选择前者;而抛开民族大义不谈,我只要维护我的女神,这种形象不叫战士,叫舔狗。

500

当然,正是因为有自己偶像犯了错网友不能批评的逻辑,所以才会有马督工本人犯了错,督门角度不准批评的逻辑,就这点而言,马督工确实也没有双标,确实也尊重了事实。

戏雕!

热门评论 16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两端
    我倒是看不出来围棋少女是如何的美化侵华战争,男主人公就是日本军官,他的思想当然是由在军国主义的熏陶下形成的,这也是无数(也包括现在)日本人的真实心理。莫非男主人公能够大义凛然突破局限性的限制然后反战?这才是真正的荒谬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二战之后的德国,纳粹思想被完全清洗,现在在德国,任何有表达纳粹思想的意愿都会被官方处理---这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二战之后的日本,右翼没有被完全清算,以至于现在右翼思想复辟,各种反战败---这也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请问同样是纳粹,为何德国的被彻底格式化,日本的却保留了种子?因为这些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啊。
    你所以为的,展现在文艺作品上的历史局限性,背后却暗藏着某些国家的战略需要。正是因为有人需要你看到它,所以它才会成批量地在文艺作品中出现。
    此外,艺术的表达方式会影响人对于其客观性的理解。观众很有可能因为剧情安排对男主角产生好感,那么这时候他所说的一些军国主义的话,就有可能因为读者对男主角的好感而被冲淡甚至接受。除非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把说这个话的人设定为反派。
    因为读者是人,会与角色产生互动,如果作者对于这个角色的定位模糊,甚至把他定义为本来就要去亲和读者的角色,那就很容易让读者爱屋及乌,最终起到混淆的作用。
    这个道理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美女,你跟她搭了讪,产生了好感,这时候你发现她是个杀手;这与你先发现她是个杀手再去跟她搭讪所给你带来的心路历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 guan_15751222192733
    我没看过这个小说
    但是马逆的视频我看了
    马逆说的剧情是
    男主是个军国主义分子,女主不知道他是军国主义分子 以为他是中国人爱上了他,并且女主角在结局也不知道男主是军国主义分子。
    带入女主角的视角,我爱上了一个下棋的中国男人。
    男猪脚的视角就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视角
    但是本文的作者压根没有告诉我这本书为什么是美化军国主义的
    只有大家达成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样的逻辑认同才成立这本书是美化军国主义
    现在就是让大家自己去判断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如果你认同 你可以抵制 你不认同 就不需要抵制

    我也没看过。但如果这个概括没错,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的确有问题。首先,如果只是人物设定调整一下,波兰犹太少女与德国纳粹军官的国际象棋少女故事,能行吗?其次,就这个架构梗概来看,这就是要表达除去成见/身份后,人和人不该仇恨而是相爱。但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清楚什么样的身份是不可除去的吗?否则说明作者的认识真是有问题的。再次,就上面的那个主题而言,就这? 那不是反动且空洞? 在回应另一位网友时提到了一部苏联小说,一位红军女战士押送白匪军官,困在无人荒岛上,两人相爱了,最终,一队白匪军乘船到来,红军女战士对着奔向自己人的爱人举起了枪。作品表达非常明晰,脱离社会属性的人与具备社会属性的人,结局画龙点睛,人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属性。数十年前一部苏联小说的深刻性就能甩这少女几十条街。而且,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不加评价地放在那里的。有部意大利电影叫美丽人生,犹太男主认识了一位纳粹医生,有些交情。在集中营里男主拜托医生救自己的妻子,但医生想的只是让男主给自己解谜。表达同样明晰有力,纳粹没有好东西! 大家就算没写过小说也写过作文,一种表达的结构,大段的描写都不会是没有目的的,如果不是为了凑字数,那么一定是要通过这些笔墨传递一些思想的。尼古拉斯凯奇拍过一个意大利军官与希腊少女的爱情故事(上尉的曼陀铃?),那么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呢?最终意大利侵略军军官利用意大利提前投降摇身一变变成反纳粹了,还和德军打了一仗完成洗白。没有最后这个以血明志的跳反,前面再描写男主内心情感丰富犹豫彷徨都无法改变主题的反动。这些情节设置可以改吗?当然可以,但是反应的思想就很可能不同了。所以,作者没把口号喊出来不代表心里没立场,而内心的立场会影响情节的设置。还有硫磺岛的来信,近乎第一人称视角,美国人喜欢描写日军的“人性”,但是还是不打折扣地描写一心向西方的日本军官内心的纠结与日军被美军碾压的无力感,丝毫没有动摇西方本位与大美利坚强大无匹的设定。最后,以围棋这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文化结晶作为媒介,美好的少女与暴戾的日本军官的正确故事脉络难道不应该是通过这种神交,日军军官认识到自己的军国主义思想的错误,要么一番纠结之后剖腹自尽以谢罪,要么违抗邪恶军令被枪毙,要么内心从良误打误撞救了少女但受了重伤被送回了老家广岛……别说日本人不能反思不会反战,抗战时有日本八路战士!来源有一开始就内心反战的,也有被俘后弃暗投明的。战后日本也有一大波反战的人,连很多较早的日本动漫里都有很明确的反战思想(比如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等),只不过现在右翼压制了左翼而已(现在很多日本动漫背后隐含的思想也越来越靠近右翼了),并非没有。既然是中国人来写小说,描写部分日本人自省有什么不行? 笔在谁手里?当然也可以有死硬,完全可以把典型死硬写得超级令人讨厌,熬到最后一章凄惨死去。
  • 文章的最后,我再请大家做一个思维实验。如果你是一个国内的自媒体,
    资本老爷说发一个水帖5k,你说自媒体是发还是不发?
    。。。
    结论是当然发,必须发,而且干劲十足去发。搞自媒体的根本立场就是赚钱发财,你说的良心关怀独立人格知识信念,那些都是立人设的道具,是吸粉的工具。
    越是专业的自媒体,越是独立的自媒体越是需要迎合资本来变现流量,而一部分自媒体最多最多在理想情况下在自己不差钱时选择二者的兼顾,这就是有良心的自媒体了。

    但是如果差钱呢,如果"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呢“,结果不言而喻,只能是呵呵呵

    自媒体兴起,个人信息的获得渠道变多了,大家看起来有的可以选。但选来选去,逃脱不了背后的经济规律,以及主导经济规律的资本的力量。

    所以,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只会更没有下限,更偏好迎合资本的需要。
  • 祭风凌 海游方知咸苦味,江湖不过无字碑。
    从《临高启明》到《睡前消息》,从近几年评《八佰》《长津湖》的激烈、到评国师几部电影的宽容、再到跪舔LYF,咪蒙的嘴脸虽‘伟岸’却也是一贯的:
    1.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国而非家。
    2.站在民族主义的对立面,这与鸦片战争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先进文明的叙事,所展现出的价值取向相似。
    3.结论:咪蒙们只信奉“万物熙熙皆为利生,人生攘攘皆为利往”,若为此顾,道德与良知都是可以支付的低廉代价。但咪蒙却很失败地因为信(跪)仰(舔)LYF而丧失了自己的一贯原则——非为利而为之,只为他一向嗤之以鼻的感性不理智而去支付代价。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全部楼层
    guan_15535323312942
    其实作者也没有有推这能书,而且马逆也说了作者是在法国写的,最大可能就是为了吃饭,而刘亦菲吃中国的饭,确推荐这本书这不是砸锅吗!她不挨骂谁挨骂。
    是的刘亦菲挨骂不冤,马督工为她辩护纯属自爆。
  • Ray 每个人都想进天堂,但是没有人想死。
    两端
    我倒是看不出来围棋少女是如何的美化侵华战争,男主人公就是日本军官,他的思想当然是由在军国主义的熏陶下形成的,这也是无数(也包括现在)日本人的真实心理。莫非男主人公能够大义凛然突破局限性的限制然后反战?这才是真正的荒谬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引用最近三体里大史的一句台词:当你尝试和敌人共情的时候,就已经颠覆了你的是非观
  • 全部楼层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作者
    我觉得倒不讽刺,官场那么内卷的,出几个心态不好的怨妇也很正常。
    其实作者也没有有推这能书,而且马逆也说了作者是在法国写的,最大可能就是为了吃饭,而刘亦菲吃中国的饭,确推荐这本书这不是砸锅吗!她不挨骂谁挨骂。
  • 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
    讽刺的是写这种书的恰恰就是一位红三代。
    完全不讽刺
    那场运动不是无缘无故的
  • 对刘这种外籍艺人,应该严格查税,以及是否非法居留。一旦有了对中国不好的行为,应该立即驱逐。例如如果出演《围棋少女》这种美化日本侵华的作品,就应该进行驱逐。
  • 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
    讽刺的是写这种书的恰恰就是一位红三代。
    红三代怎么了,红二代还有进去的呢。
    不奇怪,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他们也是人。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1
最热 最早 最新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置顶
    guan_15921366662743
    你这篇文字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蹭流量都没有逻辑,你先搞明白马督工那期视频的主旨是什么再喷,也许你是没有能力搞明白或者是根本就不想搞明白。
    主旨是啥?我的问题在哪?要不您展开说说。这种泛泛而论,就如同原神黑子辱新角色那套模板:
    伤害都是伤害打的,感觉不如感觉。。。
    为了防止你这种杠精,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翻出你家马督工的原文来说分析,要不你移步过去反驳一下?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置顶
    两端
    我倒是看不出来围棋少女是如何的美化侵华战争,男主人公就是日本军官,他的思想当然是由在军国主义的熏陶下形成的,这也是无数(也包括现在)日本人的真实心理。莫非男主人公能够大义凛然突破局限性的限制然后反战?这才是真正的荒谬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二战之后的德国,纳粹思想被完全清洗,现在在德国,任何有表达纳粹思想的意愿都会被官方处理---这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二战之后的日本,右翼没有被完全清算,以至于现在右翼思想复辟,各种反战败---这也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请问同样是纳粹,为何德国的被彻底格式化,日本的却保留了种子?因为这些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啊。
    你所以为的,展现在文艺作品上的历史局限性,背后却暗藏着某些国家的战略需要。正是因为有人需要你看到它,所以它才会成批量地在文艺作品中出现。
    此外,艺术的表达方式会影响人对于其客观性的理解。观众很有可能因为剧情安排对男主角产生好感,那么这时候他所说的一些军国主义的话,就有可能因为读者对男主角的好感而被冲淡甚至接受。除非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把说这个话的人设定为反派。
    因为读者是人,会与角色产生互动,如果作者对于这个角色的定位模糊,甚至把他定义为本来就要去亲和读者的角色,那就很容易让读者爱屋及乌,最终起到混淆的作用。
    这个道理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美女,你跟她搭了讪,产生了好感,这时候你发现她是个杀手;这与你先发现她是个杀手再去跟她搭讪所给你带来的心路历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 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
    讽刺的是写这种书的恰恰就是一位红三代。
    朱德的孙子还犯法被枪毙呢。
  • 借用《三体》中的一句大史的台词:你要尝试跟你敌人共情的时候,就已经被颠覆了是非观!
    jpg
  • 你这篇文字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蹭流量都没有逻辑,你先搞明白马督工那期视频的主旨是什么再喷,也许你是没有能力搞明白或者是根本就不想搞明白。
  • 全部楼层
    黯果汁
    在国内又获奖了,虽然是地方上评的
    地方上评的就说明,没有什么知名度说白了不就是为招商引资吗!
  • 黯果汁 不扣帽子
    全部楼层
    guan_15535323312942
    其实作者也没有有推这能书,而且马逆也说了作者是在法国写的,最大可能就是为了吃饭,而刘亦菲吃中国的饭,确推荐这本书这不是砸锅吗!她不挨骂谁挨骂。
    在国内又获奖了,虽然是地方上评的
  • 全部楼层
    幸福可乐
    没事别拿刘亦菲国籍说事!她的国籍问题大家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你可以说她脑子不好,但不要说她屁股不正。香港闹事那会儿,她是少数敢站出来挺香港警察的艺人,哪怕为此牺牲了她的电影票房也在所不惜。
    屁股歪,水平低但不傻哪边能捞钱她还是很明白的。
  • 挚爱梦着玉 体制外非主流非学人
    不是“认错”,是【认罪】!
  • guan_15751222192733
    我没看过这个小说
    但是马逆的视频我看了
    马逆说的剧情是
    男主是个军国主义分子,女主不知道他是军国主义分子 以为他是中国人爱上了他,并且女主角在结局也不知道男主是军国主义分子。
    带入女主角的视角,我爱上了一个下棋的中国男人。
    男猪脚的视角就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视角
    但是本文的作者压根没有告诉我这本书为什么是美化军国主义的
    只有大家达成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样的逻辑认同才成立这本书是美化军国主义
    现在就是让大家自己去判断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如果你认同 你可以抵制 你不认同 就不需要抵制

    我也没看过。但如果这个概括没错,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的确有问题。首先,如果只是人物设定调整一下,波兰犹太少女与德国纳粹军官的国际象棋少女故事,能行吗?其次,就这个架构梗概来看,这就是要表达除去成见/身份后,人和人不该仇恨而是相爱。但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清楚什么样的身份是不可除去的吗?否则说明作者的认识真是有问题的。再次,就上面的那个主题而言,就这? 那不是反动且空洞? 在回应另一位网友时提到了一部苏联小说,一位红军女战士押送白匪军官,困在无人荒岛上,两人相爱了,最终,一队白匪军乘船到来,红军女战士对着奔向自己人的爱人举起了枪。作品表达非常明晰,脱离社会属性的人与具备社会属性的人,结局画龙点睛,人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属性。数十年前一部苏联小说的深刻性就能甩这少女几十条街。而且,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不加评价地放在那里的。有部意大利电影叫美丽人生,犹太男主认识了一位纳粹医生,有些交情。在集中营里男主拜托医生救自己的妻子,但医生想的只是让男主给自己解谜。表达同样明晰有力,纳粹没有好东西! 大家就算没写过小说也写过作文,一种表达的结构,大段的描写都不会是没有目的的,如果不是为了凑字数,那么一定是要通过这些笔墨传递一些思想的。尼古拉斯凯奇拍过一个意大利军官与希腊少女的爱情故事(上尉的曼陀铃?),那么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呢?最终意大利侵略军军官利用意大利提前投降摇身一变变成反纳粹了,还和德军打了一仗完成洗白。没有最后这个以血明志的跳反,前面再描写男主内心情感丰富犹豫彷徨都无法改变主题的反动。这些情节设置可以改吗?当然可以,但是反应的思想就很可能不同了。所以,作者没把口号喊出来不代表心里没立场,而内心的立场会影响情节的设置。还有硫磺岛的来信,近乎第一人称视角,美国人喜欢描写日军的“人性”,但是还是不打折扣地描写一心向西方的日本军官内心的纠结与日军被美军碾压的无力感,丝毫没有动摇西方本位与大美利坚强大无匹的设定。最后,以围棋这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文化结晶作为媒介,美好的少女与暴戾的日本军官的正确故事脉络难道不应该是通过这种神交,日军军官认识到自己的军国主义思想的错误,要么一番纠结之后剖腹自尽以谢罪,要么违抗邪恶军令被枪毙,要么内心从良误打误撞救了少女但受了重伤被送回了老家广岛……别说日本人不能反思不会反战,抗战时有日本八路战士!来源有一开始就内心反战的,也有被俘后弃暗投明的。战后日本也有一大波反战的人,连很多较早的日本动漫里都有很明确的反战思想(比如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等),只不过现在右翼压制了左翼而已(现在很多日本动漫背后隐含的思想也越来越靠近右翼了),并非没有。既然是中国人来写小说,描写部分日本人自省有什么不行? 笔在谁手里?当然也可以有死硬,完全可以把典型死硬写得超级令人讨厌,熬到最后一章凄惨死去。
  • 全部楼层
    guan_15751222192733
    你这个对比不恰当
    毒枭那个 女主角是知道男主角是毒枭的
    这本书 女主角是不知道的
    所以我说 女主角线是没问题的
    其实判断作者的意图可以用如果我为了表达某个思想会怎么写这个方式。比如苏联有部小说,说一位红军女战士押送白匪军军官俘虏,路上出了意外,两人流落到一个无人荒岛上。年轻的白匪军官英俊多才,很快赢得了同样年轻的女战士的爱情。直到有一天,一艘白匪军的船来到了岛上,白匪军官向自己跑去,身后,女战士对着军官的后背端起了枪……显然,如果就此探讨热恋中的女人到底会不会开枪就彻底跑偏了,至少作这没打算探讨这个问题。这个情节显然是探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无人荒岛上,两人脱离了社会,回归了简单的青年男女,不再是敌人,相互吸引变成恋人。白匪军出现,两人回归人类社会,恢复了各自社会属性,他们又变成了阶级敌人。那部小说里最后那一枪就很关键,没有那一枪,整本书都成了荒岛艳遇记,有了那一枪,主题立刻就深刻了。没看过争论中的这部作品,如果拿掉有争议的部分确实极大影响设定主题,那么作者要写的大概率就是这个设定主题,反之,说明作者要表达的是别的主题。
  • 全部楼层
    幸福可乐
    刘的言行一贯如此,所以外交部都点名表扬她,不服吗?要喷就去喷姜文的鬼子来了去!
    两面人不知道吗?装反忠不知道吗?
    况且就算她不是,别人就不能指出她的错误了?
  • 全部楼层
    soufayu
    直接搜刘亦菲,围棋少女,有网友节选,都不用看全篇,问题文章都节选出来了。
    马督工说的很清楚,小说是双视角的,一章写女主,一章写男主,网友所谓的有问题的就是以男主角的视角,但是只要往下拉几行就是相反的女主的完全不一样的说法。所以所谓网友摘出来的有问题的章节就是标准的断章取义
  • 没看过小说,在豆瓣试读里看了个开头。复制下来,不做评论。
    我们的部队包围了大雪掩埋的村庄。村中不少人得知我们的到来,早就跑光了,只剩下一些老人躲在屋里,墙上廉贱的年画使得这些茅屋显得愈发贫苦凄凉。
    我们把人们驱赶到村中空场上。这些人用破被子遮盖瘦骨嶙峋的身子,用皮帽压盖愚春的目光。他们额抖呻吟,试图博得我们的同情。我用官话问他们,他们摇头,嘟嚏着无法理解的方言,我勃然大怒,掏出枪威胁这帮蠢家伙。突然,一个人扑到我的脚下,抱住我的双眼不放,用标准的官话大呼案杆是我厌恶她用枪托推打他们,试阁摆脱他们的纠缠。可是这三人把我拉得更紧,还用头撞我的肚子。
    我的尴尬引得士兵们一阵哄笑,我对其中一个嚷道:
    "混蛋,还不过来帮我!”
    他的笑容消失了,脸上泛起了杀气,他敏捷地从肩上摘下枪,对着其中一个老头的屁股狠刺一刀,
    伤者呻吟着在地上打滚,他的两个同伴吓得昏倒在地。我回过神儿来,对他大吼:
    "混蛋,你也不怕扎到我。"
    看热闹的官兵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大日本皇军的虐待心理来自於我们所受的体罚式教育。小时候,家长的耳光、辱骂责备,是家常便饭,部队中,有人一旦犯错,就会被上级用竹尺痛打,直到脸颊红肿出血。
    我讨厌折磨无宴的人,也同惜那些生活在无知,贫穷和肮脏中的中国农展,只要能填饱肝子,不管统治者是满洲具帝、中国军阀,还是日本天皇,他们一律逆来顺受。
    我命令士兵给伤者包紥伤口,把老头送回家。我们搜查全村,将粮食财产洗劫一空。我向这帮农民允诺,只要他们说出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我就把一切都还给他们。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有人来告密。
    对饥饿的恐惧让他开了口,我们不等天亮就在大雪中出发了,
  • 当时我就震惊了 肛贴般的汪尔荏撕基
    全部楼层
    华夏观天道以立中国
    所以你的逻辑就是不惩罚就等于无责任?责任有大有小,但把是否判刑作为有无责任的唯一标准是什么道理?何况你也只是把法律的惩罚作为标准,请问德国战后的赔款是不是要由这些士兵的劳动来承担?德国为战争做出的道歉,忏悔是不是活着的士兵都要背负?难道你认为只要没有刑事惩罚就意味这清白而没有责任?
    所以才有罗翔那个著名的“人渣论”:「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
    同样,一个人如果衡量二战轴心国人员是否有罪的标准是有没有上战犯法庭受审定罪,那这个人的立场和倾向也就一目了然了。
  • Ray 每个人都想进天堂,但是没有人想死。
    全部楼层
    guan_15751222192733
    你这个对比不恰当
    毒枭那个 女主角是知道男主角是毒枭的
    这本书 女主角是不知道的
    所以我说 女主角线是没问题的
    问题?问题不就是回到了BBC滤镜的部分,无论女主“知道”还是“不知道”,本质不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你说女主没问题,那作者故意安排和军国分子和毒枭搞CP,难道作者他自己不知道?BBC搞的阴间滤镜,难道他自己不知道是阴间滤镜?
  • carlosnerson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马前卒喜欢比喻,比喻这个比喻那个。我也来比喻比喻,马前卒这个人就像鸠摩智,你说他会不会武功,会的会小无相功(诡辩术),到处卖弄。结果被揭穿了,他就要使火焰刀了。不然怎么叫马超呢?马前卒这个人功利心相当重,跟鸠摩智有一拼,千方百计的抖机灵。结果呢?当然了就不知道他有没有鸠摩智这么好的运气了!
  • 全部楼层
    Ray
    那这样说的话,之前和毒枭搞CP这本书也没问题,毕竟女主最后还是把毒枭送进监狱了。这书也像你说的一样,除了男主是毒枭之外, 他也有很多“好的品质”
    你这个对比不恰当
    毒枭那个 女主角是知道男主角是毒枭的
    这本书 女主角是不知道的
    所以我说 女主角线是没问题的
  • 全部楼层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作者
    麻烦扪心自问一下,故事中男主那种临死前还在想着能不能进神厕的反思算得上反思吗?
    反思无力=没有反思,或者是反思得软绵绵的,那就不要把反思作为这个角色的标签,不过是更加突出他与女主谈恋爱那点破事情呗。
    至于作者将其定义为反派,这点还真没有直观地感受出来。
    最重要的是,官方点名批评,网店下架,除非你强行用法国人的逻辑去解释这是我们在迫害知识青年,否则我只能理解为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些问题的。
    拜托,作者能瞎编日本人反思的故事吗?鬼子来了里,日本人反思了吗?要喷就去喷姜文,欺负刘亦菲,你算什么男人?
  • 清晨风徐来 拂晓月西沉~
    guan_15751222192733
    我没看过这个小说
    但是马逆的视频我看了
    马逆说的剧情是
    男主是个军国主义分子,女主不知道他是军国主义分子 以为他是中国人爱上了他,并且女主角在结局也不知道男主是军国主义分子。
    带入女主角的视角,我爱上了一个下棋的中国男人。
    男猪脚的视角就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视角
    但是本文的作者压根没有告诉我这本书为什么是美化军国主义的
    只有大家达成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样的逻辑认同才成立这本书是美化军国主义
    现在就是让大家自己去判断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如果你认同 你可以抵制 你不认同 就不需要抵制

    啊,好一招暗度陈仓
    借一个围棋故事,让男主角的军国思想得以表达,但又随时可以切割——男主角只不过是背景板而已,我们要讲的是女主角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