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督工从“事实”出发,维护自己的刘亦菲JieJie
上一篇文章扒了扒马督工为自己的偶像刘亦菲洗地的论述。有结晶粉看不懂思维批判,非要扯我不就是论事,顾左右而言他,那我今天就杀个回马枪,好生说说《围棋少女》跟刘亦菲这档子事情。
首先,《围棋少女》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有多离谱,稍微有点正常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是应该看得出来的。我在这里过多的展开也没必要,毕竟在日本还没有认真地对战争行为进行反思和认错之前,任何美化其侵华行为的说辞,在我这里都是要被拖到广场上去挨千刀的。
当然,如果你真的好奇围棋少女讲了些啥让中国人民这么愤怒,可以看看以下这个视频:
对于这么一本被官方公开点名批评,被下架整改的,涉及了美化日军侵华历史的小说,著名演员刘亦菲对它表现出了如痴如醉的向往,做梦都想演。对此我是非常不能理解的,直到我发现她的国籍是美国,瞬间也就想通了。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其实刘亦菲挺《围棋少女》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她是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人喜欢上一部美化日本侵华的作品,这一点毛病都没有。
毕竟,日本二战之后对于右翼清算的不彻底,本来就是美国佬搞出来的膈应我们中国的。因此一个美国人,基于她自己的国家立场,支持这样一部美化日本侵华,取悦日本右翼的作品,这合情合理!
但反过来说,中国人民批评一位支持向往这部美化了日本侵略的《围棋少女》的美国人,这也一样无可厚非!
在此局之中,用事实去推论,你得到的是一团浆糊。但用立场去推论,其实很多问题就立马能够解释清楚:
因为刘亦菲是美国人,所以人家围绕着美国“给日本右翼打鸡血”、“调动中日矛盾”的搅屎棍战略目标,对一本美化日本右翼行为的作品表示出发自底心的、生命情感的向往和认可,这是非常合理的。
而因为我们读者是中国人,所以看到这样一个粉饰日本侵华,刺伤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作品,看到一位对这个作品神往的刘亦菲,我们抵制它/她,批判它/她,也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此局之中,最不合理的,恰恰是马督工这样一位中国公民为刘亦菲这位美国公民伤害到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事情打辩护。
这种行为非要用立场去揣测,人家督门信徒就会说你这是扣帽子;但如果要用事实去揣测,那基本上就越描越黑。
从事实去推论,日本侵华是事实吧;《围棋少女》美化侵华行为是事实吧;美利坚扶持日本右翼给中国周边的地缘关系埋雷是事实吧;而刘亦菲对于《围棋少女》这一部明显美化侵华战争的作品产生的向往之前,也是事实吧。
那么请问,网友批评《围棋少女》、批评刘亦菲这件事情,从事实上来讲有什么问题?
而你马督工身为一名中国公民,在这件事情上极力为刘亦菲辩护,这到底又是从事实出发呢?还是从立场出发?
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从立场出发,因为马督工是刘亦菲的粉丝,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自己的粉丝维护自己的偶像,就像马督工的督门信徒维护马督工一样,这是不看事实只看立场的饭圈行为。
当然刘亦菲粉丝这个立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天真可爱的,如果联系到马超这类事件,将马督工对于美国的态度牵扯进来,这背后更大的立场疑点,是不是更加值得人品味。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从立场去揣摩马督工,但问题是,从事实出发根本想不通啊,你这横竖都给人一种把屁股露出来裸打的观感,就像一个美女主动在你面前袒胸露乳一样,请问谁不会因此想入非非?
当然,为了给马督工面子,我特意在上一篇文章里绕开了《围棋少女》背后可能涉及的立场问题,而是将他为刘亦菲辩护的思维方法本身进行了解构。
这看上去不按套路出牌,其实是在保护马督工。因为在如此敏感的话题上谈立场是很危险的,而沿着立场讲下去,会让我们陷入“这秦桧到底杀不杀”的选择困难中。
所以我批判马督工的思维,虽然可能是扒掉了他底裤,但遮住其害臊私处的权利,仍然在他的手上。
不过鉴于结晶粉们看不懂我如此良苦的用心,所以在此也只能把遮住马督工私处的那双手掰开了。
即便是结合上一篇文章的推论,马督工为刘亦菲以及《围棋少女》的辩护也是立不住的,因为:
1)《围棋少女》为侵华日军行为洗白是事实,刘亦菲作为流着中国血统的人,对这样一部带有“反战败”色彩的作品的不察甚至向往也是事实,这无法洗。
2)刘亦菲作为一名美国人,基于其自己的国家立场,对这样一部反战败的作品表达出正向的生命情感,这是无可厚非;反过来,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基于中国人民的国家立场,批评美国人刘亦菲这种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马督工为刘亦菲辩护的行为,从事实出发无法解释,唯有从立场出发,也即是一个粉丝对于心中偶像的维护去思考,甚至从一个美利坚好朋友的立场去思考,他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3)刘亦菲与《围棋少女》,不过是明星和轻小说罢了,不是修郑国渠的工程大牛,更不是能造火箭的德国科学家。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少了这种明星,这种小说,中国人民的生活照样转,所以批判批判没有什么毛病。
而事实上,一直在自己的诡辩中强调“事实决定立场”的马督工,在此局之中恰恰是因为“身为刘亦菲的粉丝”这样一个身份立场,才会不余遗力地为刘亦菲辩护。不然,当沈毅老师在被《满江红》剧组攻击的时候,你马督工怎么不出来尊重尊重事实呢?亦或者说中国“流浪气球”被美国军方击落的时候,你又在“神隐”什么呢?
嘴里说着“从事实出发”,身体却行着“从立场出发”。连自己狭间之内的逻辑都理不清楚,还能一本正经地在自己的节目里大放厥词,如此脸皮,着实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我再请大家做一个思维实验。如果你是一个国内的自媒体,在当你看到有这么一本叫《围棋少女》的,美化了侵华日军行为的小说被中国网友抵制,看到一位美国籍的女明星因为给这本书站台而被中国网友批评时,你会做什么反应?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立场正确的中国人来说(这里说的立场就是对于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的立场),无外乎下面几个可能性:
1)加入声讨大军
2)不屑一顾,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马督工在这件事情里采取了什么样的反应方式呢?而马督工这样的反应方式,其背后所遵循的逻辑,到底是从事实出发的,还是从立场出发的呢?
而马督工聪明就聪明在不直接为《围棋少女》辩护,而是为他的偶像刘亦菲辩护,这样看上去似乎他默认了《围棋少女》的问题。但事实上是如此吗?联想到马督工在多个地方所展现的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我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真男人在民族大义与追星小义之间,往往都会选择前者;而抛开民族大义不谈,我只要维护我的女神,这种形象不叫战士,叫舔狗。
当然,正是因为有自己偶像犯了错网友不能批评的逻辑,所以才会有马督工本人犯了错,督门角度不准批评的逻辑,就这点而言,马督工确实也没有双标,确实也尊重了事实。
戏雕!
二战之后的日本,右翼没有被完全清算,以至于现在右翼思想复辟,各种反战败---这也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请问同样是纳粹,为何德国的被彻底格式化,日本的却保留了种子?因为这些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啊。
你所以为的,展现在文艺作品上的历史局限性,背后却暗藏着某些国家的战略需要。正是因为有人需要你看到它,所以它才会成批量地在文艺作品中出现。
此外,艺术的表达方式会影响人对于其客观性的理解。观众很有可能因为剧情安排对男主角产生好感,那么这时候他所说的一些军国主义的话,就有可能因为读者对男主角的好感而被冲淡甚至接受。除非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把说这个话的人设定为反派。
因为读者是人,会与角色产生互动,如果作者对于这个角色的定位模糊,甚至把他定义为本来就要去亲和读者的角色,那就很容易让读者爱屋及乌,最终起到混淆的作用。
这个道理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美女,你跟她搭了讪,产生了好感,这时候你发现她是个杀手;这与你先发现她是个杀手再去跟她搭讪所给你带来的心路历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马逆的视频我看了
马逆说的剧情是
男主是个军国主义分子,女主不知道他是军国主义分子 以为他是中国人爱上了他,并且女主角在结局也不知道男主是军国主义分子。
带入女主角的视角,我爱上了一个下棋的中国男人。
男猪脚的视角就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视角
但是本文的作者压根没有告诉我这本书为什么是美化军国主义的
只有大家达成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样的逻辑认同才成立这本书是美化军国主义
现在就是让大家自己去判断
表述军国主义者的内心就是美化军国主义 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如果你认同 你可以抵制 你不认同 就不需要抵制
资本老爷说发一个水帖5k,你说自媒体是发还是不发?
。。。
结论是当然发,必须发,而且干劲十足去发。搞自媒体的根本立场就是赚钱发财,你说的良心关怀独立人格知识信念,那些都是立人设的道具,是吸粉的工具。
越是专业的自媒体,越是独立的自媒体越是需要迎合资本来变现流量,而一部分自媒体最多最多在理想情况下在自己不差钱时选择二者的兼顾,这就是有良心的自媒体了。
但是如果差钱呢,如果"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呢“,结果不言而喻,只能是呵呵呵
自媒体兴起,个人信息的获得渠道变多了,大家看起来有的可以选。但选来选去,逃脱不了背后的经济规律,以及主导经济规律的资本的力量。
所以,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只会更没有下限,更偏好迎合资本的需要。
1.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国而非家。
2.站在民族主义的对立面,这与鸦片战争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先进文明的叙事,所展现出的价值取向相似。
3.结论:咪蒙们只信奉“万物熙熙皆为利生,人生攘攘皆为利往”,若为此顾,道德与良知都是可以支付的低廉代价。但咪蒙却很失败地因为信(跪)仰(舔)LYF而丧失了自己的一贯原则——非为利而为之,只为他一向嗤之以鼻的感性不理智而去支付代价。
那场运动不是无缘无故的
不奇怪,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他们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