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和手机一样,都是消费品,掉价太快
【本文来自《需要为买车牺牲生活质量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王若愚
是跟着公司的项目走的,在这个单位干了十几年了,不想换工作,干完一个项目就换一个地方,所以一直在流浪。房子是在香港时,去中山买的,当时感觉气候好,价格也能承受,但现在也没办法去中山~
我就在中山工作。我觉得车子和手机一样,都是消费品,掉价太快。
这和你老婆的闺蜜一样,她买的是12999的苹果手机(对应于60万、80万的车),然后你老婆觉得很有面子,在闺蜜的灌输下,也想买个7999的苹果手机(对应40万的车),本质上都是消费品。
所以我经常和老婆讨论车祸事件,尤其是那种比较惨烈的车祸,这样现在我们即使有条件买车也买的打算和学车的欲望。打的让专业司机开车安全得多。如果确实因为下雨下雪等原因受够了需要买车,那就像手机一样,买个小米(对于国产20万级别车),甚至于红米手机(对应10万级别的车)。
前些年还有人认为买苹果手机是一种面子,现在还有人吗?要借一半的钱去买车,你能想象你买个苹果手机还要找亲戚借一半的钱买吗?
然后买回来的手机几年就不值钱了,年年还有通讯费(对于养车费用)。即使是房子这种事情都要谨慎,因为你如果买在18/19年的高点,可能要套很久(套了还有解套的希望)。何况最终价值接近零的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