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电子东西多了是好事吗
现代汽车上的电子东西越来越多了。新能源车狂飙突起后,电不仅用于驱动,车上能动的不能动的都电了。车上电子东西多了是好事吗?越来越多的人忧心忡忡,担忧电子东西发神经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汽车。丰田、特斯拉时不时传来的电子系统失灵的故事,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
在某种程度上,车上电子灾难和新冠疫苗副作用一样,成为一种神话。一方面,确实有灾难性故障或者副作用的存在;另一方面,灾难性故障的概率和副作用被大大夸张了。
肯定会有人说:我也知道是小概率,但发生在我身上,就是100%的概率。我不能接受。那这就和新冠与疫苗一样,你可以不接受,但不影响世界还是会继续按照你不接受的方向前进。地球不围绕你转。
车上电子东西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 电子娱乐
2、 辅助驾驶
3、 汽车功能
这些东西是不是好事是一个问题,这些东西是不是碍事是另一个问题。必须说,电子娱乐能工作挺好,坏了也就坏了。恼人,但不影响开车和安全。事实上,设计糟糕的电子娱乐和不必要的信息化有害驾驶安全,那些娱乐性的超大屏显示可以算入此类,车上播放DVD、网上直播毫无必要,沿路弹出沿街店家促销广告更是有害。人们对这些有怨言,有人直指智商税,但很少会有人为此而焦虑。所谓车机黑屏导致车开不了了,极少是因为车上娱乐系统出问题。当然,黑屏涉及到驾驶和操控有关部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汽车功能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操控。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各种电控已经很多年了,实际上也离不开了。纯机械的汽化器已经绝迹几十年了,纯机械的无助力转向和刹车也绝迹了。人们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可靠性从不怀疑,绝大部分驾车人可能都不知道还存在过汽化器这回事。液力助力转向和刹车也是作为“天经地义”的,其实液压系统也有可靠性问题,液压管漏油或者液压泵停转后,刹车就失灵了,失去液压助力,转向沉重不堪,很多人会觉得直接失控了。但一样,人们你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并不怀疑。
说到底,这是对熟悉(包括自认为熟悉,其实还是一知半解)的东西的信任。对电子东西(尤其是新增功能)不熟悉,有天然的恐惧感,因此认为不可靠。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汽车功能电子控制,反正对驾车人是透明的,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机械的东西更可靠”,这是误解。机械的东西有松动,有磨损,有老化。模拟电子没有磨损,但有接触不良和老化。数字电子连接触不良和老化的问题都小多了。对比同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和模拟电子东西,数字电子的老化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问题在于数字电子的复杂程度通常远远高于机械和模拟电子。那这些是不必要的吗?在汽车功能层次上,通常不是。
首先,这些东西需要车规级认证。没事谁也不会去自找这个麻烦。其次,发动机电控、ABS、循迹防滑,这些都不是无事生非的东西。
不管从提高燃油经济性、控制排污,还是提高发动机运转平顺性、实现故障自检,发动机电控已经不可能离开了。
很多人从来没有体验过ABS或者循迹防滑,那是他们运气好,或者在大城市里反正堵车开不快,也不遇到恶劣天气。在北上广深市中心开几十年车从来没有体验过ABS和循迹防滑的很常见,根本不会遇到那样的情况。
但这不等于这些是不需要的功能。也很少有人抱怨这些功能不必要,更没有人抱怨这些功能造成灾难性事故。
眼见心烦的还是与驾车人直接交互的辅助驾驶功能,尤其是各种自动定距巡航、自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驾驶信息的全屏显示也可算一个。
这些功能要是全都可靠工作,也不会有人抱怨,但在现阶段,确实有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或者自作聪明的问题。要不做吃螃蟹者,尽可以避开、不选购这些功能,或者关闭,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基本上都是可以关闭的。至于智商税,吃螃蟹和智商税本来就是一纸之隔。
可以想象,10年后,这些功能成熟了,人们也认为“熟悉”了,这些功能也会像ABS、液力助力转向一样进入舒适区。
另一个恐惧感来自车载电子的软件化。有些人有软件经验,有些人只听说过软件灾难,但谁都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感到恐惧。其实编软件的人自己也会感到恐惧,因为什么时候出点大毛小病,查错很头痛。但这不等于软件隐患遍地都是,不等于软件故障都是灾难性的。
软件的规范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软件故障经常来自于微小的疵瑕和逻辑上的不一致。在现有的计算机架构下,“差一点点都不行”,这是所有干过硬件、软件人的共同痛点。人工智能是非常火爆的话题,到底能走向哪里是更大的话题,但现有人工智能最大的成就在于能有效处理“近似情况”,在特定语境下,一点点偏差不影响正确判断。这在未来软件研发中能起什么作用还有待观察,但很值得期待。
车上电子东西多了是好事吗?蒸汽机刚开始的时候,也有机器吃人的争议。现在人们接受了机器不吃人了,机械的反而成为高可靠性好帮手的代名词了。现在变为软件吃人了。其实是一样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纠结与其说是对这些功能的合理质疑,不如说是对不熟悉的事物的天然恐惧感。事过境迁后,可能也就是晒然一笑。
但是以我的经验,电子产品的耐用度不如机械,故障率也高过机械。
所以,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一个设备或者仪器的电子化程度越高,那么可靠性就越高,因为生产这台设备或者仪器所用的物料的等级就越高,所遵循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就越精细,质量管控也越严苛。
当然,有人担心电子设备比较敏感,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人工干预,进而增加风险,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太空环境恶劣吧?火星和月球上的环境是不是也很恶劣?送上去的都是高度电子集成化的设备。包括运载火箭和搭载的航天器,也都是。我们的汽车工业也是这样,现代制造业发展一日千里,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也跟得上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在以华为,比亚迪等企业为代表国内制造业企业在科学技术研发上连续那么多年,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有了成果,理所应当。为了我们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教育上花更多更细致的功夫,培养更多的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水平工人技师。
鉴于此,再次呼吁停止中考五五分流,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普及全民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专业。
只好按钥匙按钮解锁上车,然后坐车里我自己当人体暖气,反复拿钥匙按动启动按钮(也就是距离感应器最近位置),在错误提示没发现启动钥匙的界面跟esep系统反复“拉扯”,一个小时左右可能遇到一次突然的解锁成功,然后就能打着火开走,此时人已经冻透了。保险叫了拖车来,还好突然打着火了,没有麻烦拖车大过年的拉着我去店里维修。
4S研判告诉我应该是esep冻到失灵的原因:1春节4S休息,2这配件算是核心系统,4S没有现货,节后初七调货才能换。
此故障当天晚上室外停一宿之后复现。
后来年初一临时找到个地下停车场恒温在+5度左右存车,算是解决了问题。
后面问过客服,这系统3年6万公里之后不符合保修条件,要换也是我自费……
今后买产自南方的车可真的要多个心理准备。保不齐哪里就不好使了,尤其是电子系统。
主动刹车防碰撞应该只有在低速时才存在刹停的可能,高速给你瞬间刹停?那不是害人嘛,一般超过50公里/小时的速度后只能给你辅助制动减速,实际效果肯定不如自己主动刹车(在精神高度集中情况下)来得有效。
L2级别的辅助驾驶我只觉得在提醒层面有一定意义(各项依赖于清晰标线的功能也同样),一个对自己和家人足够负责的人,每次开车不都应该保持绝对的注意力集中吗?未来L4级别真正实现,那自然是可以离开驾驶位让车子自己去处理了。在那一天之前,任何“自动驾驶”基本都是伪功能。
如果从收益角度,看到网上爆发讨论我高兴极了,越讨论,越多人关注汽车,股票广告越好卖,车更好卖,我们这行的工资长的越快。
前几年舆论圈,什么鸽鸽鲲鲲,苹果华为,我对此嗤之以鼻。这两年舆论圈特斯拉大战比亚迪,我的反应:掐起来掐起来😘😘😘
但是以我的经验,电子产品的耐用度不如机械,故障率也高过机械。
有了电子控制器后,剩下的低速低精度的操作,那当然就交给粗笨的机械来处理了,毕竟大脑要搬东西还是要靠手来执行操作。但凭此能说手比大脑高级么?
一般人对机械稳定的印象,无外乎简单慢速低等级的应用需求下的印象。而快速高精密度的场合,易用稳定的还是电子产品,比如最简单的电子台称,0.1g的精度跟玩儿似的,你机械天平给我搞个0.1g的精度来试试看。0.1g分度的粗天平,保养稍不到位,刀口生个锈,精度那就随机飘了。
所以你只是汽修界从业人,而不是工业专家。
USB你嫌功率小,220你又嫌成本高,,,问题是适配220的电源配件不用另购啊,上哪成本高呢?就好比你给手机充电,你得买个点烟口转USB,但如果有220或者USB,那就不用买啊!
你要知道点烟口的各种东西都是需要另购的,而220或者USB的各种接口往往是现成的,之所以放弃点烟口,不就是因为要多花钱么。如果全世界的电器电源接口都是点烟器口,那还换个啥?
举个小例子,我电子市场上买个点烟插座,3块钱够了,自己焊线自己装,出故障自己负责。厂家要上车,买一个多少钱呢?你觉得?至少5块。当然质量比我自己买的肯定好得多。厂家要是敢用3块的,哼哼。
2、USB够用不够用,不是USB的问题,而是厂家设计的问题。只要厂家愿意,用USB带个小冰箱都没问题。至于装多少个,那是问题么?走信息的USB口有一个就足够了,就在驾驶台。其他的都是功率型的,主要就是用来临时补电。你要快充,用220的不就行了。因为充电协议的存在,快充是要钱的。你说点烟器能分头,难道USB和220插座就不能分了?😁
3、之所以强调厂家选配,是因为车厂有比较严格的品控,用电安全方面肯定比自己改装加装要靠谱的多。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怕厂家贪得无厌,加个逆变器和220插座就收你个万八千的,那才是完犊子了。
12伏就能搞的定的快充供电,我干嘛要用220V的?变压设备不要钱啊?快充协议授权要不了几分钱,比12逆变220再整流回5-9-12-20V这一套流程可便宜多了。而且,消费者外购的设备?是不是交了快充协议授权费的,麻烦也找不到车厂去。
我说的是USB口的数量够不够用。按我的需求,至少得五个,而且至少两个得支持快充。USB标准协议下,2.0只允许带500mA负荷。3.0是900mA,纯供电的,type-A最大3A。type-c最大5A。如果要对5A-100mA一直到20V-5A这种极限功率全面支持,那你内置的供电设备得多少成本?这一大排放前面,成本不低,占地也不小哦。所有人都得为这个数量这个成本买单?
没人会去选配这东西的,只会按我说的,扯根线找个位置钻个洞完事儿。然后厂家还收获一片骂声:连个电源点都不舍得给。。。。这是直接口碑上百分百完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