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在巴黎:移民传奇从何而来?

水木法语2023年02月06日 19:18:390人参与0评论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邻大海,背靠山陵,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又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与台湾潜在战争的前线,国家及企业因为担心战争原因导致投资亏损,因而对温州的投资甚少。

500

这使得温州人要想活、要想富,就得走出去,敢闯敢拼,同全世界做生意。因此,温州人不仅相当团结,而且遍布全球,又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温州商人枝枝蔓蔓、遍布天下,其中便有一支在法国巴黎。

500

法国是欧陆移民大国。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工业革命时期,就有一拨又一拨劳工从北非、阿拉伯、远东等地区纷纷涌入法国。这百余年的法国移民史,中国人占了一席之地,而其中又以温州人为主。

巴黎的温州人中,有一部分是一战留下来的中国劳工。一战的时候,北洋政府支持协约国派出十三万劳工,战争结束以后还剩下十一万。法国政府给参加战争的中国劳工每人几百大洋。

这些劳工中,山东、安徽等地的基本都回到中国,因为一战以后,法国经济也不好,他们觉得家乡土地很多,可以拿着这笔钱回去购地当地主。但是温州土地少,回去无地可买,于是便有上千温州人留在了巴黎,他们当矿工,或者自己开餐馆等,找到谋生之路。

500

500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期通过俄罗斯去到法国的人。到上世纪50年代,虽然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但是走出去并不困难,又有几千人移民去了法国。当然,当前在法国的几十万温州人中,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去到那里的。

500

巴黎温州人最先居住在巴黎三区庙街(Rue du Temple)一带,后来越聚越多,诞生了一种现象级的移民现象。

到现在为止,在巴黎,大约生活着10万温州人。这让我们不禁发问:温州人何以在巴黎站稳脚跟?

“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

500

500

在1983年,温州就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当年底,发展出了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苍南钱库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十余个国内第一批专业市场。

1986年春,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温州考察之后于《瞭望》杂志上撰文称之为“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或者用一句俚语来说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指小格局里做出大场面)。

而移民法国的温州人,同样把这种“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带到了巴黎。

三把刀:温州人的发财路

500

温州人称他们在欧洲的利基行业为sa bo de或三把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进入法国的温州人,即菜刀、剪刀、剃头刀。菜刀就是开餐馆;持剪刀者主要是从事服装、布料、皮包行业;剃头刀能谋生是因为在巴黎理发比较贵。

餐饮业吸引了许多温州人。他们很少会给顾客烧温州菜。相反,他们提供各种各样更加知名的中国菜,比如粤菜,或其他国家的菜肴(包括披萨)。近年来,温州人经营的日本餐馆在巴黎激增。根据索邦大学(Université Sorbonne )一项有关中国人对巴黎餐饮业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开日餐馆的数量比日本人开的要多了十倍有余。

500

在巴黎,温州人通常专攻服装和皮革制品的批发。2015年,温州大亨黄学胜Hsueh Sheng Wang在巴黎郊区开设了欧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黄学胜在20世纪70年代随父母从温州移民到巴黎。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第一份工作是当送货员。后来,他创立了大型房地产公司欧华集团(Eurasia Group),成为了这座城市温州人圈子中的传奇故事。

黄学胜的创业故事就是巴黎温州人的缩影:温州商企最初的创业不动声色,但它们的触角很快便会伸向各个角落。

华侨合力:巴黎温州人的生存保障

500

除此之外,巴黎温州人具备的另一种优势就是族群合力。华侨习惯于抱团,建立各种互助组织,强大的关系网同时成为生存与发展的手段。

巴黎的温州人最初主要从事服装皮包行业、餐饮业、杂货销售等。当最初移民的温州人在巴黎站稳脚跟之后,他们的兄弟姐妹也会来到巴黎或者其他地方做相关生意,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熟人圈为主的生意网,进一步支撑着自己的生意。随着从业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出现集聚,形成伏尔泰街(十一区)、美丽城、三区等三个集中活动的街区。

500

巴黎温州人依赖于家庭、亲戚、同乡的帮助,以同族、同乡、同业的连带组织为中心,以诚信忠义为准绳,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村人,一环套一环,这个“网”就越来越大,往外扩散。

“这种辐射式的经济网状扩散结构不仅对温州商人有利,对巴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有好处。

不要觉得移民带来的都是负面因素,以为移民抢了当地人的工作,巴黎的温州人在很大程度上复兴了法国的中低档服装和箱包业,为法国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500

温州商人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随着全球化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种抢先一步的优势将不断缩小。近几年,“温州模式”的速度和能量有所减缓。从业的技术门槛低,不良竞争与内耗就会增多,怎样才能尽量避免? 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