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多历论,亦阴亦农赛贬损——称夏历为“农历”或“阴历”是民国文化垃圾该当休

每逢佳节多历论,亦阴亦农赛贬损——称夏历为“农历”或“阴历”是民国文化垃圾该当休

易宏

500

一、收词止于鸦片战争的《辞源》未见“农历”辞条而民国始见《“农历”通书》(附史料照片)

二、用“农”这一行业或产业名限定夏历举世无类多害无益

三、若以包含阳历成分为由而称“农历”则所谓“公历”格里历等也不例外

四、若以包含阴历成分为由而称“农历”则是很科学的错误

五、若以农业文明时代制定为由而称“农历”则人类多数历法都不例外

六、若以适用于农业文明时代为由称“农历”,那么夏历等多数历法都不受此限

七、“农历”之名说似仅为举世无类的汉语特产

八、《辞海》明确指出称夏历为“农历”的问题

九、“农”在过去近300年间是陈旧落后的代名词和标识符

十、用“阴历”、“农历”、“古历”等名号指称夏历都是民国文化垃圾应该废止或废弃

500

一、收词止于鸦片战争的《辞源》未见“农历”辞条而民国始见《“农历”通书》(附史料照片)

历法,是据天(日月星)地动态关系知晓并标记和预告天时以合人需的方法,也是一种宇宙模型,是其天时观和宇宙观的实用呈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历法,就是这个民族的传统天时观和宇宙观,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宇宙模型。

500

常见“农历”一词被用来指称中国传统的夏历,但在收词止于鸦片战争(西历1840年)的《辞源》(1998版)里,有“夏曆”(夏历)词条,而未见“农历”(農曆)词条。据此,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农历”之名,或“农历”之说,不是自古就有的。那么,它究竟是从哪来的?是谁出于何种用意,发明了“农历”这么一个举世无双的说法,并用以指称中国传统的夏历?

对此,我从二十多年前开始注意,但在颇觉费解且尽量不用“农历”一词的同时,除了大致判定该说始于民国时期之外(有《农历通书》始见于民国时期,参见随附书影。可证民国创造“农历”之名说的史料,虽然有限,但足以为证。与之相对,就历书来说,如前引书影,清称《时宪书》,未见“农历”名说。欢迎主张“农历”早出者举证。至于主张“农历”晚出者,实在要抢民国的“功”,大家看看热闹无无防,但不必随之而动),至今没找到能够确定那位发明人的确切答案。当然,这一过程,也是我的学习过程。

500

异常平静的这个年节(庚子新年),不免让人多一点思考。时在年关,思历想年,更是自然。

用“农历”指称夏历的著作权人是谁?对这一问题,在没找到确凿证据之前,虽然不好随便猜测臆断,但或可望文生义地猜想一下它的大概意思。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农历”的意涵,也许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历法,或者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历法?或可通过这些探寻推定“农历”之名说产生的大致时空范围?

二、用“农”这一行业或产业名限定夏历举世无类多害无益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夏历,兼顾月相周期和四季变化,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和太阳历(简称阳历)复合历(lunisolar calendar),也是族人所重阴阳和合传统在历法上的反映。这一历法,据传始于夏代,故称夏历,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虽然历代修订版有其特称,但人们还是愿意以其公认的缘起朝代名作为通称。在改进过程中,虽然曾借助西方传教士的算力,但并不影响其作为华夏传统历法的基本属性。

500

夏历中的二十四节部分,是把黄道(太阳在恒星间的周年视运动轨道,实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之大圆)24等分确定的,初为时间等分(平气,计算简单,但不确保合天象),后按空间(角度)等分(定气,合天象,但计算复杂),反映日地关系,是阳历。古人大概先确定春秋二分和冬夏二至,然后逐步细化为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农业耕种收藏,以及同寒暑冷暖关系密切的其他事务的宏观日程与时节的确定,主要以此为据。比如有些地方讲究冬至酿酒,而我老家则讲究冬至杀年猪。(平气法也至少有一个定气,否则无以平。可以说,不存在纯粹平气法,但可存在纯粹定气法。又,合天乃历之本,定朔比平朔、定气比平气都更合天,特别是在时间方面和平太阳时相对的概念,就是真太阳时。定朔、定气的出现,实际都是族人孜孜以求地追求天人合一的努力成就。因此,虽然实际历法往往会在合天合人之间折衷,但要说平比定真,让天合数,那是本末倒置,是违天的。更何况传统上最基本的立表测影,不论精度如何,都是以真定为前提的,否则也就无所谓平。至于二分二至,则是可以凭肉眼即可大致观测到的)

也就是说,不限于夏历的多种历法,如格里历、巴哈伊历等,都可用来安排农业生产,且用途也绝不局限于农业。给夏历重新命名为“农历”,将之限定到“农”这一特定行业或产业,虽然是堪称天下未见其类的创举,但除了误导人们对夏历的认识,并阻碍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之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500

三、若包含阳历成分为由而被称“农历”则所谓“公历”格里历等也不例外

夏历之阳历二十四节气,和月相无关,而且没有月份概念,堪称纯粹阳历。

从某个冬至(或立春、春分等其他节气之类),到下一个冬至(或对应的其他起止点)之间,就是一年。这样,依据太阳的视运动,从某节气开始起算,直至太阳再回到该节气(点)为止,如此算出的一年,被称作回归年。(太)阳历年,通常指回归年。

500

但是,族人似乎多已忘记祖传二十四节气就是自家阳历,以致现在通常所称阳历(或不知如何公的“公历”),实际是一种外来历法,它源自古埃及,在西方经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和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相继采纳学者的改造成果颁行而来,故名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是一种西式阳历,也可称洋历。它之所以同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正是由于它们都是阳历。不过,这西式阳历虽和月相无关,但却有月份之名。于是,实为纯粹阳历的西式阳历儒略历或格里历,它作为阳历的纯粹度,因其月份之名而略逊于二十四节气。(其实,“公历”、“公元”之类说法在汉语之外罕见,甚至可说几乎不见。笔者也是只见其说,而未见其用。罔顾原词本义和实际用意,把毫无公意的BC/AD、Gregorian calendar译作“公元”前/“公元”后、“公历”,及其同类,堪称文化欺骗。直译何难?

阳历是历法类称,而不是专属某个特定阳历的特称。符合阳历类称的历法很多,在西式阳历格里历(及其前身古埃及历和儒略历)之外,至少还有巴哈伊历、中国夏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和由沈括提出但未曾颁行的十二气历,很遗憾。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后颁行,以便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发展)、中国彝族太阳历……等等,都可以称作阳历。(数九、数伏之类,本质上是对夏历之阳历纪日系统不完备的补充)

有些人(事后)解释说,夏历可被称“农历”的理由,就是因为夏历中含有可用于知道农业生产的阳历成分——二十四节气。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网传“公历”是否是农历之问,可以明确回答:“公历”也是农历。不仅如此,而且应该是所有的阳历都可称农历。若究其本质,格里历实为精细到日的平气阳历,虽然如此精细到每一天以致特征不明而不便记忆,但其月日综合运用也是无大碍的。

可是,实际被称“农历”的包含阳历成分的历法,似乎仅限于中国夏历,而且在这样的指称还未曾见于汉语之外。这是为什么?不令人生疑才奇怪。(哪位读者若在其他语言里发现“农历”之类说法,不论其所指是啥特定历法,都望告知)

500

四、若包含阴历成分为由而被称“农历”则是很科学的错误

阴历,作为历法类称,用作名实相符的指称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夏历既非单纯阴历又非单纯阳历,而是阴阳合历,用“阴历”指称夏历,无疑是很科学的错误。

可实际情况是,既有人称夏历为“农历”,也有人称夏历为“阴历”(甚至有人以为二十四节气也是阴历),更有人错上加错,以为“农历”和“阴历”同义,甚至跨文化在中英文之间出现了“农历”和lunar calendar的对译,这是多么神奇的以讹传讹谬误放大器?

为了不再传承传播这些“神奇”,我们以夏历为中心进一步了解阴历、阳历以及阴阳合历。

阴历天然无法提供年的概念。夏历中的阴历只是月历,具体做法是以朔望月纪月和以月相纪日(历日本身是属阳历)。再详细点说,夏历的历月,是以从朔日(日月同经度,不见月。如果此时日月同纬度便发生日食)开始,经历望日(日月经度差180°,月圆。如果此时日月同纬度便发生月食),再到下一个朔日前日,这样一个月相周期为一个朔望月(实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29.53日(取整小月29日,大月30日),反映月(太阴)地关系,故称阴历。月相因其每天变化,而可用作一个天然开放的可视循环计数器。于是,由于用月相(阴历)纪日,便于大众记忆,不需特别注意冷暖寒暑的民俗活动,也就多按阴历安排。又,夏历纪月初用平朔法,不能保证初一在朔日。初唐改用定朔法,初一固定在朔日。

再者,年或岁,是由日地关系确定的,是一个阳历概念。由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回归年约365.24天(取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其间大约包含12.4个朔望月。再加上天然月相历日计数器周期非整数,且不可人为设定,自然免不了大小月和闰月安排的麻烦。

为了不把一个完整的朔望月周期分成两个片段,历月只能是整数。于是,以朔望月纪的阴历(纪月)年,为了和回归年大致同步,只能用平年12个月和闰年13个月的方式调节。也就是说,夏历中的阴历并非纯粹阴历。比如夏历之阴历月的月序,首先是以阳历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子月,实为天文历岁首),然后再确定其他月的排序。如果某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之间,除去各自冬至所在的月以外有12个整朔望月,那么就以这12个整月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称作“闰某月”。如此确定的朔望月一月一日,才是夏历新年阴历正月初一(朔日。世上阴历多种,不同阴历的月首日不一定都在朔日,故此处限定夏历之阴历)。这一定义,看似复杂,但比之“春分后第一个月圆日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一基督教复活节的定义,不算啥。如此确定的基督教复活节,是阳历还是阴历?诸如此类,阴历和阳历综合而定的节日,是不能简单说是阴历还是阳历的。(星期,若的确源于朔望月之四分,则也应归类于阴历)

500

而且,不仅正月,夏历之阴历的每个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包含着阳历二十四节气的一个特定中气(以中气定月,大概也是族人尚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亦即夏历之阴历月和阳历气的对应关系是基本固定的。比如夏历之阴历正月,大多数情况下会包含阳历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中气)。也就是说,夏历之阴历月,是被阳历二十四节气绑定的,而不是独立的纯粹阴历夏历的年,实为阴月阳年的阴阳合历年。因此,把中国夏历正月初一新年笼统称作阴历新年,也是不恰当的。可以说,对这一新年日,若要冠以国名的话,的确应该称作中国新年。外国如果忌讳国名,也可称作夏历新年,或不加任何限定直接称新年。

实际上,任何一个有年的概念的历法,都存在阳历因素或成分。即便是不设闰月,如被视为阴历典型代表的固定以12个朔望月为1年的伊斯兰历(在汉语中也称回历),其1年月数12,用平朔法纪月,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全年354天,这样一个设定,显然,还是意识到回归年的存在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在地球人类社会中,纯粹的阴历,是几乎不存在的。

在夏历中,虽然其以朔望月纪的阴历年和阳历回归年大致同步,但由于闰月影响,阴历月日在阳历节气中的摆动幅度还是长达两个节气(约30天)。比如,夏历新年正月初一的对应阳历日,在西历1966年是1月21日,是夏历大寒次日;在西历1985年是2月20日,是夏历雨水次日。显然,这样和阳历二十四节气绑定的阴历,也不适合用于对冷暖寒暑时节敏感的农业生产。无疑,所谓“农历”某月说,并无指导农业生产的实际价值,比笼统的“农历”说更不科学,是更精确的错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历法这个意义的“农历”,指称夏历,是片面而不科学且易生误会的。(由于星期的影响,基督教复活节在格里历中的漂移范围超过一个月)

500

于是,鉴于影响地球上寒来暑往的是日地关系,也就是说能用于安排农业耕种收藏的是阳历。那么,在夏历中,只有其所含阳历二十四节气,才符合这个意义的“农历”。若因夏历作为阴阳合历包含阴历成分而称农历,则是无可置疑的很科学的错误。

至于作为阴阳合历的“夏历”=“农历”=“夏历”=“阴历”=lunar calendar =“农历”……以讹传讹的荒谬呈现,lunar (new) year和农历(新)年对译,或把lunar calendar和农历对译,及其同类,要么是连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常识都没有的自惑惑人或自欺欺人,要么是试图贬低夏历或阉割夏历阳性的文化欺骗。

又,恕我孤陋寡闻,目前所知把阴历和夏历对应的语言,还只确认了汉语和英语。(哪位读者若在其他语言发现此类做法,还望告知) 

五、若农业文明时代制定为由而称“农历”则人类多数历法都不例外

至于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历法的意义上理解“农历”,这里的农业文明时代,如果只是指历法的制定时代,夏历自然符合,儒略历、格里历(“公历”)、犹太历、伊斯兰历,等等,大概多数历法都不例外。这样的“农历”,不受阴历、阳历或阴阳合历类别所限,大量存在,决不限定于夏历或其他某特定历法。

可是,为何只见夏历被称“农历”?

另外,好像有人声称中国古代就有“农历”之名说,但未见文献或文物证据。

500

六、若以适用于农业文明时代为由称“农历”,那么夏历等多数历法都不受此限

如果这个农业文明时代是指历法的适用时期,那么,夏历是不受此限定的。夏历所包含的二十四节气,是科学发现和发明,其方便人们安排生产生活的价值是永恒的。朔望月,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海洋潮汐、女士的“大姨妈”,等等,都是以此为期而到访的,更无任何时代局限。专业研究、科普活动以及民俗与日常生活观星,以及沿海与海上(特别是港口与岛礁)作业,乃至游玩戏耍,相关安排都需要参照阴历,是常识,也是科学。若不考虑月光或潮汐影响,非愚蠢,即无知。总之,基于月相或受月相影响的一切活动,脱离朔望月安排,都会大损其意,甚至造成损失或伤害。

再者,需要考虑季风之类影响的行船等活动,是要参考乃至依据阳历做安排的。比如“借东风”安排在冬至过后,这不论是事实还是作者虚构,都蕴含了人们所了解的阳历节气和随时节变化的季风方向的关系。

如上所述,夏历的阴历、阳历各方面都不受时代局限。因此,以适用于农业文明时代这个意义的“农历”指称夏历,是荒谬的。

500

七、“农历”之名说似为举世无双的汉语特产

“农历”之名说,尚未见于汉语之外。

在日语里,用“中国暦”(读作ちゅうごくれき)指称中国自古以来的历法,不见所谓“农历”。日本自己,虽然放弃了源自中国的阴阳合历而改用格里历,并称之为“西历”(而非汉语里常见的所谓“公历”),但还是保留了天皇年号纪年。

在英语里,指称中国传统历法,不明确阴阳历类别时称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明确历法类别时错称为the lunar calendar,如此岂非故意和不同类的伊斯兰历相混淆?the lunar calendar指称中国传统历法夏历的做法,大概实为对以夏历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除阳去势不可不察也。

除了夏历,不论哪种历法,均不见被称“农历”。

除了汉语,其他语言均未见“农历”名说。

还有以色列国及其海外犹太人,仍然沿用着酷似夏历的犹太阴阳合历。而且,依他们的创世纪年,于格里历2019年9月30日,进入5780年。显然,坚守自历,不致落后。

500

虽然也有人说犹太历等阴阳合历很像中国“农历”,但未见这些历法也有“农历”之类名称。

仅就目前所知,“农历”之知名说,似乎只是不见其类、举世无双,自惑而未能惑人的汉语特产。 

500

八、《辞海》明确指出称夏历为“农历”的问题

或许笔者人微言轻,不足为信,那么,咱们就看看权威辞书怎么说吧。

《辞海》(1999版)“农历(曆)” 辞条释文说:

农历(曆) 指中国现行的夏历。属阴阳历。以其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得名。其实,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只是夏历中的二十四节气,而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属于阳历部分,与月相盈亏的阴历部分并无直接联系。况且这种历法并不仅仅服务于农业。故将中国传统历法的阴阳历称为“农历”具有片面性。

明确了“农历”一词实际所指,以及这一指称的问题。

同版《辞海》“夏历(曆)”辞条释文又说:

夏历(曆)  中国古六历之一。特点之一是以建寅(参见“三正”)之月为正月。辛亥革命后,一般将中国历代颁行的阴阳历称为“夏历”。也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故名。建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元,同时使用“夏历”。这种历法现今也有人称之为“农历”,但不尽确当。

显然,国内权威辞书《辞海》至少在“农历”和“夏历”两个词条的释文中,明确指出了以“农历”称“夏历”的不正确性

当然,《辞海》也说明了“夏历”的由来和其内涵。

500

又,关于阴历,同版《辞海》释说:

阴历(曆) 历法的一种。特征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大致等于朔望月,大30日,小月29日;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数倍,与回归年无关,因此,月也与四季寒暑无关。伊斯兰历,就是一种阴历。

无疑,权威辞书《辞海》不支持称夏历为“阴历”,自然不把夏历归入阴历之类,这是讲科学的正确。

九、“农”在过去近300年间是陈旧落后的代名词和标识符

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乃至近300年间,“农”相对“工”,是陈旧落后的代名词和标识符。甚至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

显然,以“农历”指称夏历,不仅是不见其类的对夏历的行业或产业限定,而且是给“夏历”贴上陈旧落后的标签,给人以它属于落后的、过时的农业文明时代的错觉。

可以说,称夏历为“农历”,和用“旧历”、“古历”、“废历”之类名号指称夏历,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对夏历的贬损之称。不可视而不见。

500

十、用“阴历”、“农历”、“古历”等名号指称夏历都是民国文化垃圾应该废止或废弃

如上所述,不论从科学、文化、语言哪个方面讲,用“阴历”、“农历”、“旧历”(及其同类)名词指称夏历,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确切地讲,都是错误的。

这样的指称,都不是吾族古已有之的,而且可以确定都是在民国时代才出现的。若是族人无意或因历史原因被迫的无奈之称(国民政府曾强推“公历”,禁过夏历新年,禁私印私售传统历书,有官方告文称夏历为“旧历”乃至“废历”),现在应该抛弃。若是他者或某些族人的贬损之称,应该坚决反对和肃清。

特别是所谓“农历”一词,基本不见于汉语之外,不仅不像是来自外人的贬损,反倒更像是出自某些缺少文化自信的族人之自贬。因此,可以大致确定,“农历”就是民国所造天下无类的自贬之词,纯属文化垃圾,早该废弃。

500

总之,“农历”之名说的出现,以及用它指称夏历,给人们对日常所用历法的理解,除了造成天时认知障碍、语言逻辑混乱以及判断或表达错误之外,没有任何好处。虽然还不能确定用“农历”指称夏历的终极源头,但可初步判定,“农历”一词,或“旧历”、“古历”乃至“废历”等说法,以及以偏概全、除阳去势用“阴历”指称本为阴阳合历的夏历的文化自残,并非古来传统文化,都只是民国时期产生的文化垃圾,不论具体由来细节如何,都应当废弃该弃,废止当止,去伪存真,拨乱反正,为夏历正名复位。

简言之,用“农历”、“旧历”、“古历”、“废历”、“阴历”等名说指称夏历,可休矣!

500 

夏历庚子年正月初五/西历2020年1月29日(文中时间基准)初稿

夏历癸卯年正月十四日·立春/西历2023年2月4日修订改题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