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犬”变异株已蔓延超60国,会在中国引发二次感染吗?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仍旧是以 BA.5.2和 BF.7为主,新毒株CH.1.1在超60国传播后,凭借极强的传播和免疫逃逸能力,会在国内引发新一轮感染吗?

撰文 | 汪航

新冠病毒仍在不断演化,继XBB变异株之后,一种名为CH.1.1的病毒新变种正在引起全球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意为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它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有研究显示,CH.1.1具有令人担忧的德尔塔突变,较其他新冠病毒亚变种,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逸,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当前,CH.1.1在全球有蔓延之势。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截止当地时间1月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总占比第五。新冠病毒信息资源库Outbreak.info网站的数据则显示,至少有66个国家以及全美各州检测到了该毒株。

根据病毒特性,有专家表示,CH.1.1存在引发另一波新冠感染潮及重症高峰的可能性。但截至目前,我国暂未发布关于CH.1.1的监测报告及相关病例,是否会在国内引发二次感染,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已在全球多地被检出,传染性和致病力如何?

CH.1.1变异株最早于2022年秋天在东南亚被发现,此后在全球多地的感染水平不断攀升。Outbreak.info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以来,CH.1.1的传播率急剧上升,目前约占全球每日检测样本的10%。

1月17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关于CH.1.1的最新论文,文章称,现在新西兰部分地区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是由CH.1.1引起的,在中国香港地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冠病例中,CH.1.1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本周的一份报告同样显示,CH.1.1可能已经占英格兰地区所有新增新冠病例的23%,并且可能在部分地区可能占新增病例的100%。

公开资料显示,CH.1.1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它与XBB一样,同属奥密克戎BA.2型变异毒株,而XBB曾被认为是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新冠毒株之一。

500

BA.2演化分支图

上述预印本论文表示,虽然当前 CH.1.1、XBB.1. 5和 CA.3.1等亚型变体均在全球范围内呈比例增长,但有传染病专家认为,不排除最新的毒株,即CH.1.1引发另一波新冠感染潮及重症高峰的可能性。

根据这篇论文,CH.1.1对新版疫苗加强针(二价疫苗)的中和作用表现出了非凡的逃逸能力。研究人员采样了14名医护人员的血清(均接种过2到4剂原始疫苗和奥密克戎加强针),通过检测血清与CH.1.1的中和效果,发现血清中产生的针对CH.1.1的抗体比针对BA.4和BA.5的抗体急剧降低。

这意味着,CH.1.1可能会较其他奥密克戎毒株更具有传染能力,研究人员写道,CH.1.1 和另一个新变体 CA.3.1 比 XBB 和 BQ 亚变体更具免疫逃逸能力,并称这一发现“令人震惊”。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人员还在这一变异株的S蛋白中发现了L452R突变,这种突变曾在德尔塔毒株中出现过,通常在奥密克戎的其它亚型中并不具备这种突变。截至目前,在所有新冠变异体中,德尔塔毒株造成重症和死亡的概率非常高,一旦CH.1.1 同时具备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特性,后果将十分严重。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医学界”解释称,L452R对新冠病毒来说是个功能增强突变,但是CH.1.1只负载这一突变,并不代表它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重组体。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CH.1.1与ACE2受体结合良好,而ACE2受体是新冠感染人体细胞的部位。这表明,它有可能超越来自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种的抗体免疫力,并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趋同进化是新冠演化的主要方式,不同来源的新冠突变都适应了相似的需求:感染更多的宿主,L452R就是典型的例子”,常荣山表示,在德尔塔变异株中,增强其适应性的有效变异多达16种,但只有L452R与CH1.1中的所有突变是相同的,说明这一突变更能有效适应人体,具有较强的易感性。

不过在常荣山看来,CH.1.1变异株即便可能会引起新的感染,但在人群中的致病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真实世界的数据是,致病力增强的突变或者变异株,在2021年9月之后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021年10之后出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他解释称,毒力更强的新冠变异株已经在过去三年的演化中被消灭了,之后出现的流行株特性都是毒力逐渐减弱、传播力和免疫逃逸不断增强,不太可能在致病力上超过奥密克戎,“未来还会越来越低,这就是新冠病毒的‘趋同进化’”。

会在中国造成二次感染吗?

1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每周流行病学报告显示,CH.1.1变异株已被列为正在密切监测的奥密克戎亚变种之一。

不过,在现阶段已发现的新冠病毒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变异株为XBB.1.5。美国CDC数据显示,截止当地时间1月28日,XBB.1.5占美国病例的61.3%,总占比第一,其次为BQ.1.1、BQ.1和XBB,CH.1.1位列第五。

瑞士巴塞尔大学计算生物学家Cornelius Romer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CH.1.1和XBB.1.5一样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大约每两周左右感染水平就会翻一番。凭借极强的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CH.1.1会取代XBB.1.5,成为新的主流变异株吗?科学界对此持谨慎态度。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CIDRAP)主任Michael Osterholm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称,“我认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哪些变异值得关注,哪些不需要(关注)。”

该主任指出,就美国的新冠疫情而言,XBB.1.5变种一开始看起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但自从该病毒在东北部地区获得主导地位后,它在其他地区的上升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我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情况:看似具有挑战性的变种,却并不是真正的挑战。”

针对新病毒引起的二次感染问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曾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表示,如果出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毒株,特异性地使之前产生的抗体失效,就可能更早地发生再感染,这种情况下很难判定感染后多久会发生再感染。 

目前,我国暂未发布关于CH.1.1的监测报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1月30日表示,春节假期期间,中疾控接收到全国各省上报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421条,经过分析发现11个进化分支,仍旧是以 BA. 5.2和 BF.7为主,而这两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

曹云龙表示,中国大部分人群接种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曹云龙预测,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常荣山认同这一看法,在他看来,CH.1.1和XBB.1.5、BQ.1.1一样,都是BA.2的“后代”,因此被XBB.1.5、BQ.1.1感染过的这部分人,对CH.1.1会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所以,它在美国不太可能引起大范围的二次感染。

然而,“中国感染的主要是BA.5支系,加上BA.2.75下的亚变异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极强,所以,存在CH.1.1引起二次感染的几率。”常荣山进一步说,CH1.1虽然传入香港已经超过3个月了,但并未造成疫情,关键在于香港的老年人群及时进行了加强接种。

因而,他建议国内民众要及时接种加强针,以减轻一旦感染CH.1.1后的症状,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

参考资料:

1、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官网 

原链接:https://www.cdc.gov/

2、新冠病毒信息资源库网站

原链接:Outbreak.info

3、Extraordinary Eva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by Omicron XBB.1.5, 3 CH.1.1 and CA.3.1 Variants

论文原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01.16.524244v1.full.pdf

4、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MrfwT38WlzVjrc7ItuUhg

5、《人物》:预测新冠如何突变的人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9_pTpY5oZlOPXruKP26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