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的科幻(包括国内大部分科幻),其实对应的是美国的黄金时代科幻?

【本文来自《科幻推荐书单来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张广才
  • 感谢科普!

    。。好像有个叫特德-姜的加拿大人,也写的不错。《巴比伦塔》《你一生的故事》《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商人和金术师之门》《呼吸》《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等等。好玩。

    。。但是我要说明一下,很多(包括上面这个加麻大人)所谓科幻,致力于玩儿概念,当然也玩儿得很花哨,但是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也就是…… 哦,好玩儿。再稍微加点儿所谓“哲理”。

    。。哲理这东西,对马列毛+儒释道武装头脑的中国人,那真是屁都不算。也就是鸡汤浓淡的问题。

    。。所以,郭帆的作品,硬核的科学院团队+徐工等硬货工业人,绝对要比玩儿虚头巴脑,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我相信钱学森大神的论断 …… 科幻是科学家的想象,而不是想象自己是科学家。

列表里不分时代英语作品里提了特德姜,早年我看的时候还叫特德蒋,短篇科幻作家,几乎所有作品都得了雨果或星云,《降临》电影原著就是他写的,语言学写成科幻牛x.

如果了解科幻发展脉络。就知道大刘的科幻(包括国内大部分科幻)其实对应的是美国的黄金时代科幻,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国力上升期工业上升期,跟50-60年代的美国差不多,这个阶段的科幻读者和作者都相信科技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这种科幻锐意进取,相信人定胜天

因为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后来的去工业化发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种族性别对立之类的问题,出现了高科技低生活的人群,催生了新浪潮运动和赛博朋克运动,说白了就是开始变成反思怪了,无论读者还是作者都不太关注技术本身,也不完全相信科技无所不能,比如流浪地球这种题材

50-60年代的美国科幻作者和读者也相信这个。但现在他们可能就开始怀疑了,数字生命派在美国为啥能成主流,因为赛博朋克啊,别说发生了太阳危机,就算不发生,现在的美国和西方好多人也愿意选择这个,因为现实太差了,看看菲利普迪克描述的世界吧,谁愿意生活在那种世界,还不如意识上传呢。

在中国就不一样,中国依然是只要努力就会过得更好的时代,所以在中国大家对赛博朋克的感觉就一般般,活得好好的谁上传意识啊。

其实中国也有反思类的科幻,我文里也提到了,不过在科幻迷里都不太主流,中国人的特点是,反思没问题,但日子总会要过,毕竟发展遇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