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籍现岳飞《满江红》原稿破解百年之争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宋词,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抒写岳飞对中原沦落敌手的悲愤,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岳飞报国立功的信心,让人读来热血沸腾。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今我们所读的《满江红》(以下简称“传世版”),并不是岳飞的原版,而是被岳飞或其他人修改之后的版本,其中如今满江红中的第一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就是修改之后的产物。

500

一直以来,人们对岳飞著《满江红》没有争议,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余嘉锡考证发现:《满江红》一词并非岳飞真作,而为明人伪作。余嘉锡这一观点影响很大,之后夏承焘、徐著新、梁志成、孙述宇、李敖等学者都认为《满江红》是古人假借岳飞之名的伪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观点。

首先,《满江红》的出现时间让人质疑。根据文献记载,《满江红·怒发冲冠》突然出现在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与岳飞相隔了三百余年。弘治年间之前,《满江红》不见踪影,之后突然出现的确让人怀疑。

不过,赞同满江红作者是岳飞的学者发现,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与我们熟知的《满江红》相比,固然差异的确不小,但两者整体布局却又相似。

500

二,元人对《满江红》的态度让人质疑。我们都知道,金国对岳飞事迹基本忽略不记,蒙古人对岳飞无冤无仇,对抗金英雄岳飞比较欣赏,元朝总体对岳飞比较宽容。但元代著名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中,描述了岳飞抗金的故事,剧本中却没有引用《满江红》,反而引用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满江红作者是岳飞,那么描述岳飞的剧本中缺少这一首词,的确难免让人怀疑。当然,可能是《满江红》在当时没有流传出来。

三,《满江红》中的地名描述让人质疑。《满江红》中的“踏破贺兰山缺”,字面上的意思是踏破贺兰山,但岳飞一生抗金,贺兰山位于西夏,与金国都城黄龙府位置相反;还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起家也不在东北.......因此,满江红中的地理与岳飞生平貌似不相符。

不过,满江红中的可能只是泛指北方,与古代常用“匈奴”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一样。更重要的是,岳飞的志向可能不单是击败金国,还有收复汉唐旧土,重振中华的凌云之志。

总而言之,满江红的作者到底是谁,在上世纪30—70年代一直悬而未决,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满江红》原版重现天日,满江红作者之争才算告了一个段落。

500

另一版满江红出世

1983年,在浙江江山县(古名须江),学者发现了一本古籍《须江郎峰祝氏族谱》,里面记载了一个全新的《满江红》版本(以下简称“族谱版”)。以下是族谱版与传世版《满江红》:

《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族谱版更为写实,传世版更有艺术气势。以两版第一句来看,传世版第一句是“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其中“凭阑处、潇潇雨歇”是艺术化表达,呼应着怒发冲冠,凭阑远望之时的平静之下实则压抑着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族谱版是“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其中“想当日、身亲行列”更为写实,尽管也能呼应怒发冲冠,但与传世版相比要逊色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传世版《满江红》明显是在族谱版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出现时间必然早于传世版《满江红》,只是一直不见于世。

500

根据《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记载,《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是岳飞在1133年赠送祝允哲的一首词,祝允哲回赠了《和岳元帅述怀》一词。因此按照族谱记载,《满江红》原作无疑就是岳飞,但族谱毕竟不是正史,还需要多方面印证。

从内容上看,族谱版是一首相对写实的词作,极为符合岳飞生平事迹,尤其是文中的“踏破金城门阙”,清晰地表明发生于抗金时期,要踏破金国城门,传世版中是“踏破贺兰山缺”,族谱版正好回答了后世学者的质疑。

从祝氏来看,史书上没有记载祝允哲,但《四库全书·浙江通志》上有“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等记载,尽管记载的极为简略,却可以知道南北宋之交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族谱记载,1126年祝允哲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1141年岳飞下狱时,曾向宋高宗赵构上奏《乞保良将疏》,以全家70口性命担保,希望朝廷让岳飞领兵抗金,结果遭贬身亡。

从岳飞来看,1121年岳飞进驻洪州(今江西南昌),1132年岳飞在两湖一带剿匪,岳飞被任命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而族谱、浙江通志记载的祝允哲也曾在两湖一带工作过,因此岳飞与祝允哲有交集的空间、时间,在剿匪途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可见,《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作者就是岳飞,那么传世版《满江红》作者会是谁呢?以笔者之见,传世版的作者还是岳飞,最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如果是他人见到原版《满江红》后修改而成,那么原版应该具有一定的流行度,不然怎么恰好被一个怀有壮怀激烈英雄气概的作词高手见到且修改?而如果原版有一定流行度,那么必然会在文献上留下踪迹,但事实上迄今为止除了祝氏族谱别无记载。

500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两版《满江红》表达的志向不难看到,在抗金不断取得胜利,眼见灭金可期之后,岳飞将下一个目标瞄向了让宋朝臣子恨了数百年的西夏,所以大约在这时修改了原作,将“踏破金城门阙”改为“踏破贺兰山缺”等,憧憬未来恢复汉唐故土。也就是说,族谱版表达的是灭金志向,传世版表达的是除了灭金还有灭西夏、恢复汉唐故土的远大志向,后人不理解岳飞志向转变,从而对《满江红》用词产生一些了误解。

参考资料:《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宋史》、《满江红》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