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给《流浪地球》打80分的话,那么《流浪2》我最多只能打60分

昨天下午看了电影,想说的东西比较多。考虑到有些朋友还没有看,那我就先不过多透露情节有关的部分了。这个回答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点,第二部分是对电影整体的评价,第三部分是个人的一点观感。

一 印象点

先说第一部分,也就是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第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是电影后半段李雪健的妆造,我个人感觉从演员妆造到布光再到摄像角度,就是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来的。我不知道导演是否有这个意思,但我感觉这个设定非常好,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同时周总理作为外交家如果生活在《流浪地球》的时代,联合政府也必是其驰骋纵横的舞台。

第二个点是电影中的战斗场面,从换皮的歼-20到近防炮再到无人机以及整个的作战指挥系统,几乎都是基于中国当下的武器系统而设计的。这些武器在电影里的大杀特杀,不仅满足了普通军迷对于这些武器应用的想象,也让整个电影的中国味更浓——毕竟,只能看着F-22打外星人的日子真是受够了。

第三个是在电影中,其他国家的戏份也变多了。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宇航员也都出现了,虽然这些人的台词不多,有些时候甚至是背景板,但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这些人可能都不会在旁白里存在。

第四个是电影里提到“流浪地球”计划的名字是中国倡议并通过的。这很好。

第五是那个腿骨的演讲,既简短又准确传达了中国观点,也很好。

印象深刻的点差不多就这么多。

500

二 电影本身

说完了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点,再来说说对电影的整体看法。之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电影是一个优缺点都极为明显的作品。(因为电影第一天上映,所以剧情方面就不多说了。可以等电影下线了再补充)

先说优点,对于一部曾经成功的商业电影来说,一般情况下想要保持前作的质量都是很难的。但《流浪地球2》不仅质量没有下降,并且还在前作的基础上拓展出了更为宏大的世界观和更多的线索。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即便没有《流浪地球》,仅仅凭《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也足以构建出一个“流浪地球宇宙”。在这个角度上,《流浪地球》至少还有3~5部高质量的续作可以进行创作。

具体来看,《流浪地球2》一方面将当下科技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争议以艺术化的方式进行了展现,这也在某种意义上使其不再是一个纯科幻作品,而是有了更强的现实指向,这较之于那些纯幻想的作品是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作品也补足了前作在世界观、设定上的很多不足,这也是《流浪地球2》可以作为“流浪地球宇宙”开山之作的原因。

《流浪地球2》在整个情感的表达上也非常克制,这一点对于商业电影很难得。通常情况下,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往往会依托第一部的成功在第二部加入更多的感情元素,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但《流浪地球2》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依然比较硬核,还融入了刘慈欣在其他一些作品上的设定,让整个体系更加庞大。

除此之外,《流浪地球2》本质上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电影,甚至于比《战狼2》、《长津湖》之类的主旋律更加纯粹。某种意义上来说,《战狼2》、《长津湖》等虽然长期被人视为“主旋律”而大加鞭笞,但实际上这些电影的“主旋律”与中国文化传统和主流意识形态都没有关系,它本质上是基于消费主义与一些“普世价值”并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模式而制作出来的文化工业产品。而《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中展现出来的其实恰恰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历史底色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它不仅包含了中国人对于文明、团结、未来等各种内容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在未来全人类真正面临危机时的一份中国方案。如果一定要说中国有主旋律电影,那么我倒觉得《流浪地球2》更主旋律。

基于以上几点,我看到的《流浪地球2》无论是在科学背景设定、世界观设定还是具体的制作水准上,较之前作都有了巨大提升,这些都值得去看一下。

说完了优点,再说一说缺点。

缺点之一是大约主创团队想把自己对科学和未来的更多思考融入到里面,于是聘请了很多科学顾问参与进来,这是好事。只不过,在具体的情节中,这些科学顾问们高估了中国观众的科学水平,以至于电影中的很多科学概念、名词等等都不加以解释。尤其是关于数字生命的部分,应该说这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作为一个算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过,也因为某些原因一直关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等的人,在看到有些概念时还得停下来思考一下,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就我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县城,我身边的一些观众在一些情节上看的确是一头雾水,都在问“这是啥、那是啥”。咱就是说,就算到今天大学生泛滥成灾,其实有本科学历的人其实也还不到总人口的1/10,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专业知识忘得差不多的,还有一些就是纯文科生。类似洛希极这种概念,前后都不加以解释,很多观众理解起来也挺费劲的。所以,我在电影看到中间的时候,曾经给朋友发了个微信,说“这个电影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相当不友好”。(这也是当下中国科学领域的一大问题,即有不少优秀的科学家,但缺乏好的科普作者。这导致很多专业内习以为常的知识,专业外的人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这不是啥问题。但对于科幻作品创作,就是不足了)

缺点之二是因为电影要展现的世界观过于宏大,尽管电影的时长将近3个小时,但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是经常顾此失彼,很多可以详细展现的部分都没有加以展现。同时,由于电影分成了多条线叙事,且每一条线中都有一些科学概念、理论等需要理解,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也提升了理解的难度。作为商业电影,更清晰的叙事线可能更有利于把故事讲清楚,当然也可以考虑以某一条线为主、另一条线为辅的方式,也会比现在的方式好一点。仅仅只从市场上说,近3个小时的电影换成普通商业片的话,相当于两部电影的体量。如果《流浪地球2》可以分成上下两部,而不是把故事线都集中到一整部里,对于叙事而言可能会好得多。

缺点之三《流浪地球2》依然是一部故事大于人物的作品,或者说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较为扁平。其实在那样一个宏大的世界线之下,人物的成长性、观念的变化应当是非常大的,但编剧更倾向于让“故事”推动情节而不是人物推动情节。当然,在科幻小说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许多科幻小说作者往往的阅读体验多以科学著作和科幻作品为主,缺乏经典严肃文学的阅读经验有关。虽然可能这并不是一个缺点,但如果人物本身可以更丰富,作品的价值也会更高。

缺点之四是频繁地倒计时设定,对于整个叙事的完整性是一种损害。如果能将几个次要的情节删去,讲主线合并为3~6个左右的“大情节”,这样就可以在不用倒计时设定的情况下进行更完整的叙事。当然,如果创作者认为这样的设定有很重要的表现意义,那就当我没说。

缺点之五是时间跨度太大。整个电影设定的时代背景前后跨越了20年,并且中间分成了几段来叙事。如果能将时间集中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或许也会更好。

三 个人观感

《流浪地球》的小说我没有看过,所以电影中到底有哪些情节是原著中有的,那些情节是编剧原创,哪些又是从其他作品中移植过来的我无法分辨。就电影本身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扩展开来,应当是一部50万字左右的小说的体量——如果你让人把这篇小说读出来,每分钟读300字的话,也要30多个小时。

其实从电影的改变来说,最适合改编为电影的小说应当是中篇小说。《流浪地球2》相当于把一部50万字左右的小说,硬生生压到了3个小时的电影里,它能让人看到作者试图表达的宏大的未来世界,但也让叙事变得不再从容,出现了上面我说到的一些问题。

当然,我也知道肯定有一些观众会觉得看得非常爽。我今天已经刷到了一些博主对此的评论,有的人就说自己爽了3个小时。应该这么说,如果你本身是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或毕业生,且对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天体物理等等有一些了解,甚至说就是科幻迷,这个电影能带来的“爽”肯定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对于另一些观众来说,过硬的内容也的确有点劝退。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仅仅看票房表现的话,《流浪地球2》可能难以复制第一部的市场成功。

这也是一个在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多科幻电影如果设定过硬,可能会劝退一部分观众,导致票房表现不佳。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为了迁就市场而让内容不那么硬,又难以展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创作者个人的取舍,对此我不做任何评价。

与《流浪地球2》相比,无论在内容还是市场上来说,《流浪地球》都要更好、更平衡一些。仅仅就电影本身来说,如果我可以给《流浪地球》打80分的话,那么《流浪地球2》我最多只能打60分。但毫无疑问,《流浪地球2》所代表的是中国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在这个“可能”里,我们将看到的不只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更能代表中国的科幻作者乃至于科学界对于未来的思考。我也坚信,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中国不仅将是科技产品的提供者,更将成为影响文明进程的思想者。

用一个比喻来说,《流浪地球2》是那辆被马车超越的火车,是那辆在索姆河战场趴窝的坦克,是那架飞了十几秒就落下来的木头飞机,是那个准头只能靠玄学的V2导弹,是那艘刚刚铺了直通甲板并起飞了第一架飞机的巡洋舰……

如果回到一战的战场上,你指着那辆刚启动就趴窝的坦克,指着那架刚飞出加班就落海的飞机,问我可以给这个武器打多少分,我可能会说,满分100的话最高也就20分吧。

但我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它目前或许是一款算不上成功的武器,但它代表的是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流浪地球2》,那我会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是的,伟大——它并不算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的缺陷很多,以至于我并不会主动去跟身边的人推荐它。但“伟大”从来与“完美”无关。事实上,在如今的电影市场里,想找一部在叙事上绵密精巧的电影并不难,无论是《阿凡达》还是各种“XX宇宙”,你可以看的非常多。但在这种“行活”遍地的当下,我们真正缺乏的并不是中规中矩的“三好学生”,而是充满着“霸蛮”之气的开拓者——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容许它不完美。

用一个当年互联网行业经常说的“黑话”来说,《流浪地球2》是一个”新物种”。

期待完美的《流浪地球3》的出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