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涉华非法木材贸易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与消费国,年消耗木材近5亿立方米。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对红木等稀有木材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木材以及木材产品消费需求高度依赖进口。据统计,2009年到2014年间,中国的木材进口量增长了近3倍,从2810万立方米增加到了7850万立方米。

随着国内林业保护措施进一步的加强,木材进口成为了弥补需求落差的主要方式。2016年,中国从木材绝对量高风险国家进口木材量首次突破6000万立方米。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比2012年翻一番,而进口将占据中国木材需求40%以上的份额。

500

中国木材进口(2006-2016)

在中国木材对外贸易中,尤其是红木贸易中,非洲已经取代东南亚各国为中国主要的进口地区,2010-2014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红木原木及锯材增加了700%。随着亚洲红木资源减少,非洲红木进口从10年前的占市场12%提升到目前过半的份额。

中国市场的旺盛木材需求在非洲原木生产国滋生了大量涉及中国企业及买家的非法采伐行为。由于非洲国家经济相对欠发达、市场尚未成熟、当地监管欠缺规范,涉华木材贸易成为了当地森林环境破坏、腐败、以及跨国金融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

根据刚果当地媒体《Terra Daily》和美国媒体Quartz报道,2017年5月,14名中国公民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因涉嫌非法出口该国红木被捕。据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调查,涉案人员涉嫌在四个月内非法出口至中国总数量超过17000吨的红木。

根据路透社报道,2016年11月,马拉维Lengwe国家公园的巡逻队员在公园边界拘捕了35名非法砍伐国家公园木材,并经由邻国莫桑比克通过非法渠道出口价值50万美元的非法伐木工人,其中包括中国公民2人。卫星图片显示,在这些工人作业的地区,仅仅一年多时间,有超过100万只受保护的松节油树被砍伐,总损害价值约为3700万美元。根据当地法规,在国家公园中非法砍伐可判最高30年有期徒刑。

500

归纳而言,中国商人在非洲木材贸易案例涉嫌以下违反当地法律法规或国际公约的情况

§ 非法砍伐:中非木材贸易中的涉及了如刺猬花梨木在内的《濒危物种公约(CITES)》附录中的第二类和第三类濒危树种。

§ 非法贸易:《濒危物种公约(CITES)》要求木材出口时有明确的产地证明,然而仅在尼日利亚一国,每年10,000多个集装箱的无证明原木被出口至国外,相当于总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140万个原木。

§ 金融犯罪:因生产活动的违法属性,非法木材贸易所产生的资金与关联交易等行为属于非法,存在洗钱嫌疑。

中非木材贸易中涉及了如刺猬花梨木在内的《濒危物种公约(CITES)》附录中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受威胁树种。《公约》规定对于有关树种的采伐和贸易必须严格控制并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目前,有迹象显示,由于部分中国企业和商人在非洲地区从事非法木材贸易,导致中非木材贸易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为该地区以及其他海外地区的“走出去”中国企业带来了潜在法律合规风险和社会风险,更损害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理念。

负面效应一:当地生态环境破坏

非法采伐对加速了非洲当地的木材资源的流失,对当地气候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根据2014年森林趋势(Forest Trends)研究报告称,2000年至2012年期间,非法森林资源采伐占热带森林砍伐总量的近一半(49%)。森林对于减少大气中的碳而言至关重要,这些非法转换每年平均释放了二氧化碳1.47千兆吨,相当于欧盟每年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到2030年,刚果平原高达30%的森林将消失;在西非和中非国家,森林退化已经使一些地区变成了热带草原或退化的稀树草原。

负面影响二:易在当地滋生金融犯罪

鉴于相关木材的采伐与贸易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其所产生的经济收入,以及该收入随后的任何行为均隶属于金融犯罪行为。根据世界银行估计,非法采伐在全世界每年涉及金额大约100亿至150亿美元。由于这些金额从犯罪活动中产生,所以涉及的任何后续交易均构成洗钱。非法木材贸易的洗钱流程一般由几部分构成:首先,涉嫌非法木材贸易的个体将非法现金存入当地银行;随后将非法所得转到国外账户,再进行股票,债券,财产等其他资产的投资。近十年来,中国在防止非法资金生成和流出方面的监管取得了高效进展,而针对非法木材贸易资金流入的管制将为中国政策制定者提供进一步完善国家金融和贸易监管制度的机会。

负面影响三:破坏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贸易环境

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国际贸易布局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对外经贸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特性。部分中国企业在如非洲等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的国别市场从事的高风险或违法经贸行为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不仅会在当地,更在其他海外市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为中国企业带来海外合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质疑甚至针对性负面政策。长期以往,将损坏中国国企在国际贸易治理中的参与和国家形象。如今,中国的海外林业项目投资从2007年的8个增长到2015年7月的84个,并在25个非洲国家均有林业投资。木材投资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园林业投资的量最大的子产业。如类似被打上“中国印记”的非法采伐和其他损害海外国家的行为未得到有效禁止,将进一步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破坏中国企业与当地相关方互信,最终其他国家增加中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风险。

500

中国在非洲国家林业投资项目分布

数据来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

加强贸易与企业海外法律合规监管

近年来,中国在本国保护天然林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政策进展。截至2017年,国内天然林都已基本禁止了商业采伐。对外贸易方面,中国推行了“中国木材合法性认证体系(CTLVS)”以及与非洲多个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中国的木材行业协会也推行了木材合法性认定方案(CATVS),为行业协会提供指导,以便从“非协议”国家进行产品交易。中国林业部也出台了《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然而,包括以上措施在内的合规监管系统高度依赖相关从业者和企业的自愿遵循,部分中小型企业为了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仍然从事违规非法木材交易,因而导致以及海外非法木材采伐相关的潜在腐败问题很难得到有效治理。如:在莫桑比克,即便有行业协会的指导性贸易法规培训机制,当地中国木材贸易商继续非法出口木材。

为了达到保护当地生态资源,有效监管海外林业企业的效果,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有关对外部委可考虑针对海外林业投资和起草下一系列园林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指南,增添应用于贸易商、进口商和第三方供应商的强制性尽职调查要求(如矿业部门 2014年发布的类似指南)和明确的非法木材贸易的禁令的内容。通过完善谅解备忘录和双边协议监管协作的方式与海外木材生产国形成合作,携手打击在非法木材贸易。这些双边或多段协议中应包含鼓励合法采伐木材以及惩治非法林业的内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