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为什么乱成了一锅粥?
“二营长,你XX的意大利炮呢?”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这部后来被称作“神剧”的影视剧,并不像后来的“抗日神剧”一样,直到现在仍被视作战争剧之中的精品,比“手撕鬼子”什么的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这场拉大炮的重头戏,就出现在全剧前半部分的最高潮——平安格勒,啊不对,平安县城攻防战,可以视为是李云龙这个角色内心成长和局部抗战局势的转折点。
虽然是小说和电视剧虚构的人物和战役,作为背景的晋西北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真的乱成了一锅粥。
概念乱成一锅粥
山西的地理构成之中,以自然版块为划分,通常共分为较大的四块,晋中、晋北、晋南(晋西南)、晋东南,在此之下,其内部继续可以再划分多个亚区,比如晋东、雁北等。
晋中、晋北、晋南(晋西南)的分界
大致在石岭关和韩信岭
晋东南则为长治-晋城盆地
晋东为阳泉、雁北为大同
在这之中,有一个常见的亚区却是跨越多个地理版块,同时也并非完全按地理版块而划分,掺杂了一些区位因素。
这个地方就是晋西北。虽然因为《亮剑》在社交网站上的大量传播,晋西北突然拥有了超高的知名度,但其实这一名词最早出现的时间距今也不过几十年,其辖域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变动。
首先呢,要在黄河以东(以西是陕西)
抗战时期,因日寇当时在山西的实际控制范围与战争形势的需要,山西各地的实际管理情况已不同于战前。国共双方出于对山西省实际管理的考虑,在省内进行了重新划分。“晋西北”一词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当年的晋西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含的地区并不多,仅仅领有今天的忻州、吕梁境内的部分土地。
这一阶段的晋西北大致范围
这是因为当时的山西辖境范围,于北部地区和今天有所不同。由于晚清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总体实力疲弱,对于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度不及从前,因此将中原地区与蒙古高原的结合地带等地有关的行政区划重新划分,建立了察哈尔、绥远、热河等省份。今天属于山西的雁北在这一段时期,大部被划归于察哈尔省境内,与山西无缘。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今宣化博物馆)
这样的划分方式,在政治操作中比较常见,是中央政府在自身力量低下之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权宜策略。在中国西南地区临时出现过的西康省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原西康省会雅安
不过到了建国之后,旧的临时行政区划已不再必要,察哈尔省撤销,原属于山西的雁北地区重新回到山西。至此,今天的大同和朔州的西部地区也包含了进来,晋西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个更大的晋西北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