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鼓励居民迁出东京都市区?
根据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2023年1月3日一篇报道,日本政府将按照每个孩子补助100万日元(人民币约5.27万)的标准,鼓励居民家庭迁出东京大都会区。此前的补助标准为30万日元(人民币约1.58万)。
此举目的是为了降低大都市区人口密度,改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状况,让农村地区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多样化。
根据日本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1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28.9%,为历史新高。同时,0到14岁的人口仅为1478万,占总人口的11.8% ,也是日本的历史最低记录。
据报道,东京共有23个区的居民符合迁出补助条件。奖励金将于2023财年到位。奖励对象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已满18岁并将在1年内毕业的高中生。
高盛公司的马场直彦(Naohiko Baba)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应该采取更多措施维持并增加日益萎缩的劳动力人口。他说,日本公司“应该用更高的工资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以应对国外尤其是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
这项旨在鼓励人口迁出东京大都会区的计划始于2019年。2021年,共有2381人迁出东京并获得补助金。不过,与庞大的人口相比,这个数字显然微不足道。
根据有关资料,2021年,日本全国总人口为1.26亿。2021年,东京人口达4200万,首都圈的人口约为3700万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亦为亚洲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东京都同时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东端(南鸟岛)等地理极点,拥有日本各都道府县中最多的人口,同时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县。
另一个常被提起的国际大都会是美国纽约,但纽约在人口方面与东京相比,简直就是个“小矮人”。2021年,纽约人口853万人,是排名第二的洛杉矶的2.14倍,占美国人口总数的2.64%。如果将纽约放到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中, 它甚至连前20都进不了,甚至远不如中国普通地级市苏州。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2021年,苏州总人口为12748262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城市化突飞猛进的40年。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2%。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目前,深圳、乌鲁木齐、佛山、东莞、珠海和厦门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90%。2022年全球城市人口排名TOP25名单中,中国城市占据10席,说明中国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中国人口主要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
伴随着人口大迁徙,是各种资源的大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超级工程强化了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充分彰显了国家的工业能力和举国体制优势,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大城市日益壮大的同时,东北、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减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进一步拉开了距离,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萎缩令人担忧。尽管很多人包括国家领导人一再主张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谨防“大城市病”,但中国城市竞相扩容的热情丝毫未减。
东京一直被国内某些专家奉为国际大都市发展典范,备受推崇。如今,日本政府着手对东京等大城市人口进行疏散,折射出日本繁华大城市背后窘迫及无奈的一面。
二战后几十年,日本从崛起走向衰落,可谓大起大落。虽然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要保住目前的地位似乎也不容易。日本由盛转衰,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地缘政治影响。二战后,美国主导了世界秩序,开启了冷战,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为了支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日本通过承接大量军工订单得以在废墟上迅速崛起。此后,通过货币贬值大量出口,日本又赚得盆满钵满。到了1980年代,日本已经富裕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程度。美国当然不会坐视日本超越自己,于是开始对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进行打压。在美国的打压之下,“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日本开始倒退。即使到现在,日本仍然无法摆脱美国的掌控,被迫充当美国的马前卒,鞍前马后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围堵。
第二,资源和禀赋的限制。日本是岛国,多火山、地震,土地贫瘠,资源匮乏,适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空间很小。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和羡慕的对象,但是到了清末,积贫积弱的中国还是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败,于是,日本开始转向西方。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资源贫乏是日本永远无法改变的现实。19世纪末到二战前,日本迅速发展,所需资源和资金都是海外掠夺而来。通过战争,日本不仅从中国直接掠夺大量煤炭、木材和粮食,也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但是二战几乎耗光了日本所有的家底。如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日本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进口原材料,从事出口生产,二是进行海外投资。
第三,产业政策的失误。日本固守传统,对互联网经济和新技术反应迟钝。企业缺乏创新,在新兴市场节节败退,不断被超越。
第四,文化因素。日本与中国文化传统有很大不同。日本代际交流少,感情纽带薄弱。在日本,很少有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受流行文化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年轻人对家庭和社会越来越冷淡,对婚恋和生育怀有恐惧心理。当然,这种现象在亚洲各国越来越普遍,已经不是日本独有的问题。
第五,产业过度集中,人口分布不均。日本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大东京都市区。由于“马太效应”,产业不断向东京集聚,人口越来越集中,给东京的交通和管理造成了不小压力。年轻人离开家乡到东京就业,让乡村发展后继乏力,前途渺茫。
第六,与保守的移民政策有关。日本对外来移民有严苛的要求,这是日本人口老化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加披建国总理李光耀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断言:经济停滞20年、政治领导班底虚弱多变,都不是日本最重要的问题,日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口问题。他说,“我对日本的未来十分悲观,日本很可能走向平庸,因为他们无力解决人口问题。”李光耀的预言不幸已经成真。
据联合国估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日本和中国虽然差异很大,但都面临人口快速老化、人口萎缩等相似问题。虽然日本对东京人口进行疏散并不意味着东京作为国际大都会从此必然走向没落,但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发展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事实证明,发展不只是GDP的增长,个别地区、个别人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解决好地区间的平衡问题,要注重长远,关心人们的精神生活。一个“躺平”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坚持和谐发展理念,让人人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