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音乐会我去过,其实感觉听众很有意思的

【本文来自《“所以说国内没古典音乐的真顾客”,真是想当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emmmm

我一直感觉原来那个文标题和内容没太大关系。

他想表达的是国内一些人更在意效果体现而不在意技法,国外一些他了解的人也会在意技法

然而这和他的标题没啥关系。这只是一个乐器技巧掌握普及率的问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事全球都一样。

至于和音乐作品的共鸣我觉得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诚然从乐理层面,一些和弦进行对于人的不同情绪有引导作用,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差别有些也不一定有用。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不管你技法如何,有些音乐有市场不一定是不正常的,毕竟人与人是参差的。

而技法又是另一条线,有些歌很厉害,可能是演奏技法,也可能是是编曲作曲作词各种唯独的厉害。。但是厉害的歌就一定好听吗,比如忐忑等一大票实验性音乐。而一些传唱度高的歌,可能本身创作上却不一定难,李荣浩自己都说过,他写的自己觉得水的歌莫名其妙就很火。所以好听和技法不一定是等价的。

普罗大众可以按自己特点,喜欢好听的音乐,或者喜欢技法牛逼的音乐,或者又厉害又牛逼的音乐,或者既不厉害又不牛逼,但是可能有那么一两个细节戳心窝子的音乐,这些都不是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市场不市场的。

朗朗的音乐会我去过,其实感觉听众很有意思的。既有拖家带口听到传唱度高的音乐就很高兴的,也有听朗朗表演什么叫大神级别的车尔尼练习曲和什么叫你朗《钟》一出,其他的《钟》顶多算铃铛的时候目瞪口呆的技法狗,也有单纯来馋一口吉娜爱丽丝的颜的。反正听众都很愉快,朗朗收钱也很愉快。

至于你想听一场全部人闭上眼睛遐想全场静音的所谓真正音乐会,只能说有更多合适的人你可以选,只是别选朗朗了,至少在国内朗朗音乐会一定是雅俗共赏的。硬核玩家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多,只是更多人只是想单纯阖家欢乐来聚聚,大家快乐快乐。

也许在大尾巴狼眼里这是艺术的灾难,但是我觉得这反而是好事儿,只有热爱音乐的受众多了,音乐才能起来。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永远比不上一听苍茫的天涯我的爱,下一句所有人都可以抢答的图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