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带来的风险-----债券市场是否会有流动性问题

我阳了,最近好了。

12 月 20 日日本央行超预期上调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至 0.50%(此前 0.25%),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日本央行可能是未来半年内最大的风险来源,这一点我很赞同。

要想了解到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今年的日元情况。

今年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一系列货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其中日元下跌尤其猛烈,在3月份美联储加息,7月份欧洲央行也开始跟上加息后,日本央行一直容忍日元贬值,其主要原因还是财政压力问题。

日本政府的杠杆率已经达到233.6%,日本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财政压力非常大,维持宽货币政策是不得已。

自2012年安倍上台后,一直搞QQE,日本央行不断增持日本国债,到今年10月份,日本央行持有日债已经占比高达52.3%,导致日本金融机构根本无债可买,也无利可图,只能出海去寻求高收益资产。

安倍当年的意图是:通过压低汇率,增加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出口企业累计了利润后,要么把利润分配给日本员工,这样员工就可以增加消费,推高日本的通胀。要么出口企业增加研发占比,雇佣更多的人力,从而抬高日本整体工资。

当然,日本政府没想到的是,日本出口企业确实累积了很多利润,只是他们选择把利润囤积起来,既不发下去,也不增加研发,其中最为过分的就是丰田公司。

今年日本政府让比亚迪进入日本,且比亚迪也可以享受电动汽车的优惠,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政府想借比亚迪这条鲶鱼,搅动一下日本沉闷的汽车市场。

利用出口抬升通胀的目的没有达到,而日本金融机构不断出海去寻求高收益的资产,导致日本金融市场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影响,今年6月份日债期货两次熔断就是外部冲击的表现。

目前日本的通胀已经被推起来了,当然不是日本政府希望的那种通胀,日本政府希望的是消费不断增强,日本内需加强推高的通胀,而现实是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问题导致的通胀,日本已经有16个月陷入逆差,以日元贬值来带动出口的战略已经毫无意义

目前日本有两个地方已经得到改善,一个是美联储加息已经趋近到顶,另外一个是中国疫情管控措施的结束,前一个当然很好理解,短期来看,日元汇率将更多取决于外部环境,一旦美国通胀见顶,日元汇率贬值的困局将不攻自破,说一下后一个。

在往年中日旅游产业里面,日本每个月可以收到旅游支出流入2000到3000亿日元,而目前日本每个月旅游流入仅为400多亿日元,不到往年的五分之一,一旦中国人再次前往日本旅游,日本的国际收支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当然这只是为什么日本央行可以改变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有一个必须变更的原因是:2022年10月份,日本CPI接近4%,核心CPI超出2%政策目标,且日本央行前副行长(据说有可能明年4月份被任命为央行行长)表示未来核心通胀可能较长时期在3-4%水平,加大了通胀超标的担忧。

风险到底在哪?

日本由于负利率,日元一直是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

一般情况下的操作是:由于利率极低,近乎免费,又因为日元的自由汇兑,因此可以借入日元,只需将日元兑换成其他利率较高的货币,然后等待外币的利息支付,再换回日元,即可轻松赚取息差

这样一套操作下来,完全可以白嫖美日之间的利率差值,过去日本主妇经常这么操作,称之为渡边太太,后来全球投资者一看,咱们也这么干。

当日债收益率上升后,会导致全球资金负债端成本上升,说人话就是:你借入的日元可不再近乎免费了。

尚若如此,最为受到冲击的是谁?

答案是:债券市场。

当最后一个无成本融资的货币没有了,没有人再愿意无成本借出了,那么就会产生与这次美元升值一样的效果:全球流动性再次紧张,前段时间美债流动性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次日元升值会导致美债可能会进一步面临问题。

明年4月,一直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黑田东彦将结束任期,在此之前日本央行可能继续维持原有政策利率不变,但明年4月黑田东彦结束任期后, 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若日央行转向紧缩,可能引发全球债券抛售潮,尤其是美债,届时金融市场风险可能增大。

各位如果有投资债券基金的,要特别小心了。最近债券基金一直在跌,别吃了最后一个雷。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