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输出要有更加高远的目标,日韩玩的还是“低端”了些

【本文来自《中国最伟大的文化输出是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qnmlgb
  • 单纯讨论文化输出是舍本逐末,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之后再加以一套话术就可以事半功倍。

    一顿炮弹打得他抱头鼠窜,一堆顶端产品让他爱不释手,一群大公司控制他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

    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在告诉他,你要如何如何才能发展得跟我一样,谁都会看着真理。

    我没想到文化输出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对文化输入的震撼方式深有体会。120年前,赶跑你的皇帝,让你把敢反抗的人都交出来杀掉,再让你几亿人按人头赔款。就这样一下,一百多年来他都被当作文化宗主。

    其它的,别看什么日本漫画、韩国天团,看着挺热闹,一阵风过去,啥痕迹也留不下。那不是文化输出,只是输出了一种消磨寂寞时光的方式。

对,韩日流行文化的政治意义远小于它的经济意义,要么是出口文化产品,要么是打了免费的国家广告。当然,宫崎骏那样大师的作品还是传递了一些独特的人文理念的,但对日本的国际关系来说没有多少改天换地的政治意义。

另一方面,韩日文化输出的关键词分别是“皈依者狂热”和“文化上的东方主义”。韩国对西方流行歌舞表演、影视、宗教等进行二次加工再传播体现了“皈依者狂热”,而西方世界对日本文化抱有的比对中国更高的兴趣和热情则更多源于“文化上的东方主义”,就像《杀死比尔》中对日本文化的夸张展现那样。

我们的文化输出有更加高远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要澄清一些误区:

(1)即使在流行文化对外输出上取得了成功,但如果都是打擦边球卖肉一类的内容,那就是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输出上的成功的。

(2)即使本土文化元素得到了西方的广泛欣赏和传播,但如果仍然属于西方人心理舒适区以内的内容,那反而说明这样的文化输出类似于殖民地向西方出口廉价原料,是屈从于文化殖民主义的产物。

(3)流行文化元素输出和传统文化元素输出之间不能有明显的界限,否则就会像韩国那样因只有流行内容而失去灵魂。要把传统的内核包装在流行的外衣里面,例如《原神》里的戏剧家云堇,扮相就不是典型的传统京剧脸谱和服装,但整体却有浓浓的京剧风。

(4)文化输出的成功,关键在每一个细节处理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文思维,既要尽量原汁原味,又要让各国观众都能理解。这就是真正的普世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