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拾贝---爷去投八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

       这段话其实是土匪说的。

       父亲所在的武工队在军事上属于回民支队领导,那只回民支队的头是刘振寰,前身就是一只土匪武装,那时冀鲁边一带有两只回民支队,路西马本斋,路东刘振寰。在当时都是很有名气的抗日队伍。刘振寰以前所在的武装应该算做不被官府认可的民间有进攻能力的武装团体,接受共产党的改编后成为八路军的一部分。

         父亲参加过一次回民支队伏击日军扫荡的行动,平原地区同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两个大队激战,那次还抓了个活鬼子,战史记载是一个军官,由武工队押解到海边交给接应的船。父亲会几句日语,一路上还搭讪过几句。到海边时遭遇鬼子前来营救的骑兵,幸亏伪装的好没被发现。

        自发的农民武装,当其具有进攻能力并没有约束时,就是土匪。

      “山东自古多响马”,历年历代就没有平息过,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土匪武装必须在日本、老蒋和八路之间选边站队,否则在几个强大军事集团的夹击中绝没有活路。

其中有些人完全是见风使舵,谁势力大就投谁,翻来覆去的比如“三翻子”郑万刚,曾两次次投靠日本人,一次投靠国民党,一次投靠八路。

虽然其中不少人被八路收编改造,成为坚决积极的抗日队伍,轰轰烈烈,青史留名。

可我的感觉更多的是演变成还乡团保安队忠义救国军,不停的给八路军找麻烦,父亲从渤海边起,就不停的同这些人作战,抗战时打保安旅,解放战争初期打还乡团,稍往后打各个国军的土司令,直到把这些人全部压缩进济南城,那时济南有一城司令半城兵的说法。济南战役前,打的多数是杂牌,济南战役后,打的基本都是中央军。

爷去投八路,可八路没那么好当的。大朗淘下来的都是真金!刘振寰后任宁夏副主席,文革中主席亲自发话保下来的。

父亲在家乡被称为打鬼子的勋爷。父亲辈分大,十几岁时村里多半人要喊爷,小名勋,孩子王,村子还挺大,勋爷是村里老老少少的叫法。

父亲的一个侄孙是当时的共产党区长,化名方树,结婚时是父亲带一群孩子闹的洞房,外村媳妇对要把那么小的孩子叫爷很不服气,就加了个小字,成了小勋爷。

家乡那时是敌占区,投八路是要杀全家的,区里的抗日武装刚遭灭顶之灾,急需扩充队伍,经一系列工作,父亲等三人夜里出村到十几里外的第一个接应点,河北的小山村,一开门对话就是:侄孙媳妇,是你呀。小勋爷,你来啦。

然后到十几里外的第二个接应点,郭皮庄子,区小队在那里等着,发了两颗手榴弹,马上夜行军到根据地,在那里进行入伍教育,新兵训练,这才算是正式入伍了。

那年父亲16岁。区长私下里还是要叫勋爷,侄孙媳妇坚持叫小勋爷。

勋爷是八路的情况村里只有党员知道,那时党组织还要肩负保护军属的任务。45年初,武工队因任务要进村里,父亲住进堡垒户家里,几天没在村里露面,走后才村里偷偷告诉我的奶奶,奶奶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一切还好。

小爷投了八路,成为打鬼子的爷。

打鬼子的都是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