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和WTO同时警告去全球化风险,不过抗通胀仍是最大挑战

来源:界面新闻

500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子象

两大国际机构同时警告去全球化对经济的危害,同时呼吁要用明智的措施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柏林表示,自新冠大流行和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化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挑战,但是再难也不应该抛弃全球化,因为它利好所有人。

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支持这一观点。在同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该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保护主义、脱钩、分裂的代价非常高,如果全球经济变成分裂的两个贸易集团,长期来看,将导致全球GDP萎缩5%。

两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都认为,去全球化和碎片化将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造成最严重的打击。

伊维拉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GDP萎缩程度可能高达两位数,她呼吁各国分散布局制造业。不过,她同时也警告,不要过分依赖“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这种朋友支持,“谁是朋友?今天的朋友,明天可能就变得非常不友好了”。

与此同时,联合国表示,制造业的“友岸外包”可能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压力。联合国贸发会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和欧洲的“朋友支持”计划有可能进一步分裂国际商业。

今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问首尔时呼吁韩国等“值得信赖的盟友”加强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当时她在演讲中提出了“友岸外包”的概念。

格奥尔基耶娃则表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增长正在放缓。而到2023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以及欧盟约一半的经济体将陷入衰退。周一,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警告,欧洲经济增长正在迅速放缓。另外,欧洲的通胀尚未见顶,压力持续存在,“经济放缓风险上行”。

贸易增长放缓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贸易增长乏力,WTO的商品晴雨表数据已跌破趋势水平,这是全球经济正在走弱的另一个信号。

据WTO周一发布的全球货物贸易指标,商品晴雨表数据已低于趋势水平,从100降至96.2。除去新冠疫情时期,该指标上一次跌入低于100的“红色区域”,还是在2015年8月的新兴市场放缓期间。

具体来看,出口订单(91.7)、航空货运(93.3)、电子零部件(91.0)、集装箱航运(99.3)和原材料(97.6)指数均走低,唯一的例外是汽车产品,它以103.8的指数超越了基准线。

该组织表示,出口下滑,企业信心减弱都对跨国商务前景造成压力。另外,鉴于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企、通货膨胀和主要经济体货币紧缩等相关冲击,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势头在今年内将继续,并可能持续到2023年。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球商品贸易增长就显现乏力迹象。第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4.7%,与一季度4.8%的增幅基本持平。

不过,这符合WTO在10月初所做的预测。当时该组织表示,全球贸易将放缓。与先前的增长3.5%的预期不同,明年全球商品贸易料将仅增长1%。而今年下半年的全球贸易平均或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

通胀仍是最大风险

即便全球化、经济增长都面临风险,但是在格奥尔基耶娃看来,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高通胀,而决策者们在未来一年将面临非常困难的时期。他们必须在抗通胀时寻求平衡。抗通胀需要央行提高利率,这令消费者和企业的信贷成本更高。政府需要大幅提高公共支出,照顾最脆弱的群体,同时又要保证不至于破坏加息效果。

而被问及美联储是否应该暂停正在对较贫穷国家施加压力的加息时,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美国和欧洲的通胀数据仍然过高,目前数据表明,退缩还为时过早。“美联储别无选择,只能坚持到底”,直到通胀可信地下降。

对于欧洲央行未来加息的规模和次数,拉加德表示,紧缩步伐将取决于几个变量,即最新的经济展望、不利冲击的持续性、工资和通胀预期的反应,以及我们对政策传导的评估立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