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百科之母,从传奇数学家张益唐谈杜诗说起

原创 lion老师 趣品文化 2022-11-19 00:27 发表于广东收录于合集#数学1个#张益唐1个#语文3个

01.张益唐聊杜诗

日前的一场直播连线中,数学家张益唐说,自己最喜欢杜甫的诗句,多年前接受美国某中文媒体采访时,记者让他用两句诗概括自己的心境,他脱口而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的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直播中,他还聊到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边朗读,一边评论。

还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是一边读,一边简要地谈自己的感受。

相关视频风闻社区上穿过,自己找。

500

02. 数学家和语文

张益唐何许人也?他是当今世界顶级数学家之一,而且他的人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

本文主要从张益唐聊杜诗,脱口而出、侃侃而谈说起,聊一些和语文、数学相关的话题。

其实,知名数学家中非常重视语文并有极高语文素养的,不止张益唐先生一人。比如中国上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他也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天才数学家)同时也是个科普作家,他的古体诗词写的也颇见功底,如常被人引用的诗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就出自他为中学生写的科普书籍《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序诗。

另一位上世纪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就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他自己的语文根基之深,学养之厚,自不待言。

还有丘成桐,首位华人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他也深好中国古典文学,少时熟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也喜爱阅读《史记》《汉书》等历史书籍;有《丘成桐诗文集》问世。我们看他诗文集自序的一段文字:

“余生也贫,父母师友,待我之深恩,不可忘。余无父亲,无以知古今德业,无以思来者。余无母亲,无以得哺育,无以至刚强。余无良师,无以知当世之学,无以知所处。余无贤妻,无以安家业,无以固良知。至于兄弟姊妹亲子,手足深情,骨肉连心,一生所宝也。”

文字的古雅固然不及李密《陈情表》,但其简洁凝炼和条理清晰,出自一位现代数学家之手,已足以令人称赏。

丘先生还写过一篇《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志》,文字功底深厚,连许多文学家怕是也难以企及。本号另文转发,欢迎欣赏。

03.语文是百科之母

一些无知之人经常会争论语文和数学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这里不妨给出我的看法:很简单,二者都重要,难分伯仲。就像一只手,你说手心更重要,还是手背更重要?

语文和数学共同的属性,就是其工具性。众所周知,数学是理科之母,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都离不开数学,都要程度不等地运用到数学这个无可替代的工具,数学之重要于此可见。

而语文,我们可以说他是百科之母。任何学科(当然也包括数学)的学习,入门必从理解和吸纳开始,终端则是创造、输出和表达。而这两方面,正是语文所谓“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所要培养的最基本的东西:听和读,是理解和吸纳;说和写,是输出和表达。人生学问识字始。不识字的人,那叫文盲;还谈何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

就普通人的生活而言,数学这个工具也必不可少,但如韩寒所言“学到初二就够了”——这话当然不无偏激,现代社会哪一个理工男(如此之多),数学仅学到初二也是无法想象的。但相对而言,语文的运用场景更加广泛,无论你是不是理工男,你即使不读写,总要听说。语文好不好,和你听说的效果好不好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语文为你提供灵魂。一个人深厚的、独具一格的、高标的精神文化特质,离不开生活的历练,也往往也得益于语文的陶冶。

如上文所列的数学大师都具有深厚的语文素养,这绝不是偶然的。被人为数学天才的华罗庚,却写出“一份辛苦一份才”这样的诗句;张益唐博士毕业之后有10年时间没有正式工作,全凭打零工维持生计,但从未中断自己的数学研究。直到中年之后,才得到机遇,一篇论文而天下知。他所没齿不忘的杜甫“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句,不正是张先生人生的写照吗?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学习语文和数学,都需要记忆和理解。语文,无非是记忆和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数学则是记忆和理解基础上的推演。所以,我常对孩子们说:记忆是学习之母,理解是学习之父。

读者祝君,你怎么看呢?

全部专栏